稳定杆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94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5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及车辆。其中稳定杆包括本体、调节机构以及花键毂,本体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外花键,第二杆体上设置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二外花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曲柄以及与曲柄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外花键与第二外花键通过开口与花键槽滑动连接。本方案可通过调节机构可对稳定杆的长度进行连续、稳定的调整,且可通过花键毂对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的相对移动进行限位,并提高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连接强度。与第二杆体的连接强度。与第二杆体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杆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稳定杆的作用是在汽车转向或者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平衡汽车的左右轮反向跳动,防止汽车的车身过大角度的倾斜。现有的稳定杆大多为一体成型的杆体结构,不方便调节长度,这种结构无法适应不同类型车辆的使用需求,相关技术中,采用分段的杆体,杆体之间通过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连接装配,之后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这种结构的稳定杆在装配时仅能通过人工进行长度调整,调节效率较低,且分段杆体之间螺接区域的结构强度较差,稳定杆的刚性较弱,影响稳定杆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杆,可以实现稳定杆长度高效、稳定且连续地调节;本申请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杆,包括:
[0005]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以及在端部区域设置的第一外花键,所述第二杆体上设置第二连接件以及在端部区域的第二外花键;
[0006]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曲柄以及与所述曲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曲柄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
[0007]花键毂,内部开设有花键槽,所述第一外花键与所述第二外花键与所述花键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外花键与所述第二外花键相对所述花键槽滑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曲柄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曲柄包括安装部、第一旋转部及第二旋转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曲柄的中心,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相对所述曲柄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包括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一连接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壁面向所述曲柄,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曲柄的外周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旋转部连接;另一所述第一连接壁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具有避让间隙;
[0010]所述第二连杆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二连接壁包括第二限位槽以及第二连接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壁面向所述曲柄,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曲柄的外周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旋转部连接;另一所述第二连接壁面向
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具有避让间隙。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具有沿所述第一杆体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沿第二杆体的径向延伸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一连接壁的端部可滑动地装配于所述第一滑孔内,所述第二连接壁的端部可滑动地装配于所述第二滑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孔为沿所述第一杆体径向延伸的腰形孔,所述第二滑孔为沿所述第二杆体径向延伸的腰形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沿所述第一杆体的径向延伸的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沿所述第二杆体径向延伸的柱体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花键沿第一杆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外花键沿所述第二杆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花键槽沿所述花键毂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外花键及所述第二外花键适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外花键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外花键的外侧。
[001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曲柄与所述电机可转动装配连接。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稳定杆以及车架,所述稳定杆装配于所述车架。
[0018]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曲柄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构成曲柄结构,当驱动组件带动曲柄转动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拉动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同步移动,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变化,以带动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在此过程中,无需人为调节,节省人力,其次,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过程中,通过花键毂内的花键槽与第一外花键及第二外花键相对滑动,可通过花键毂对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的相对移动进行限位,提高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可有效提高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与车架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A

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曲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第一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第二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花键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中花键毂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
[0031]10、本体;
[0032]11、第一杆体;111、第一外花键;112、第一连接件;101、第一滑孔;
[0033]12、第二杆体;121、第二外花键;122、第二连接件;102、第二滑孔;
[0034]20、调节机构;
[0035]21、驱动组件;
[0036]22、曲柄;221、安装部;222、第一旋转部;223、第二旋转部;
[0037]23、第一连杆;231、第一连接壁;201、第一限位槽;202、第一连接孔;
[0038]24、第二连;241、第二连接壁;203、第二限位槽;204、第二连接孔;
[0039]30、花键毂;31、花键槽;32、开口;
[0040]4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杆体(11)及第二杆体(12),所述第一杆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2)以及在端部区域设置的第一外花键(111),所述第二杆体(12)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22)以及在端部区域的第二外花键(121);调节机构(20),包括驱动组件(21)、曲柄(22)以及与所述曲柄(2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23)及第二连杆(24),所述曲柄(22)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驱动组件(21),所述第一连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花键毂(30),内部开设有花键槽(31),所述第一外花键(111)与所述第二外花键(121)与所述花键槽(3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外花键(111)与所述第二外花键(121)相对所述花键槽(31)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22)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曲柄(22)包括安装部(221)、第一旋转部(222)及第二旋转部(223),所述安装部(221)设置于所述曲柄(22)的中心,所述驱动组件(21)与所述安装部(22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222)与所述第二旋转部(223)相对所述曲柄(22)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旋转部(22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22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3)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连接壁(231),所述第一连接壁(231)包括第一限位槽(201)以及第一连接孔(20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壁(231)面向所述曲柄(22),所述第一限位槽(201)与所述曲柄(22)的外周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第一连接孔(202)与所述第一旋转部(222)连接;另一所述第一连接壁(231)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112),所述第一限位槽(20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2)的外周具有避让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莹亮曾小利毛显红万露禹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