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能光纤组件及光纤激光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激光
,尤其涉及一种传能光纤组件及光纤激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光纤激光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激光系统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光纤激光系统中用于传输激光光束的传能光纤组件的长度通常设计的较长,以便于光纤激光系统能够对大幅面、大厚度的板材进行加工。但是,随着光纤激光系统的功率提升,传能光纤组件内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会显著提高,从而影响光纤激光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光纤激光系统的激光能量和传能光纤组件内受激拉曼散射能量的比例相近(例如恶化超过15dB以内)时,光纤激光系统随时处于崩溃的状态。
[0003]为了解决传能光纤组件的增长而导致的受激拉曼散射显著提高的问题,在《中国激光》期刊的第49卷第24期中提出了一种双锥形光纤,能够实现传能光纤长度增加的同时,有效的抑制受激拉曼散射,保持激光光束的质量。在中国专利公开文件(CN109928614A)中也提到了通过锥形光纤的制备方法制造锥形光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能光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能光纤组件包括:无源光纤,所述无源光纤的输入端用于与激光器的输出端光路连接,并用于传输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输出的激光光束,所述无源光纤包括从所述无源光纤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连接的放大段、传输段和收缩段,所述放大段用于放大所述激光光束的光斑,所述收缩段用于收缩所述激光光束的光斑;剥模部件,所述剥模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无源光纤的输出端光路连接,所述剥模部件用于剥除所述激光光束中的超高阶模式光;端帽,所述端帽的输入端与所述剥模部件的输出端光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能光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的输出端的端面设有多层第一增透膜;所述传能光纤组件还包括窗片,所述窗片设于所述端帽的输出端的光路上;所述窗片朝向所述端帽一侧的表面设有多层第二增透膜,所述窗片背离所述端帽一侧的表面设有多层第三增透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能光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透膜的层数大于或等于4;所述第二增透膜的层数大于或等于4;所述第三增透膜的层数大于或等于4。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能光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源光纤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方向上,所述放大段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收缩段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放大段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所述放大段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5;和/或,所述收缩段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所述收缩段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5。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能光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模部件包括滤模光纤,以及,设于所述滤模光纤的剥模器,所述滤模光纤的输入端与所述无源光纤的输出端光路连通,所述滤模光纤的输出端与所述端帽光路连接,所述滤模光纤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束中的超高阶模式光转换为包层光,所述剥模器用于剥除所述包层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能光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光纤包括第一纤芯及设于所述第一纤芯外周面的第一包层;所述滤模光纤包括第二纤芯及设于所述第二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翔,陈明,包箭华,黄中亚,刘锐,陈飞鸿,钱富琛,刘金星,陈东,施建宏,闫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