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34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包括电极导管、硬膜外导管,电极导管的前端设置为刺激端,刺激端包括依次设置于电极导管上的八个电极触点,硬膜外导管的头部置于电极导管上第八个电极触点的下方,并通过固定组件与电极导管固定在一起,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将电极导管、硬膜外导管套在一起的弹性环,弹性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上安装有插接件,第一安装块内部对应开设有插槽,插接件包括对称分布于第二安装块上、下两端壁面上的插杆,第一安装块的内部与插杆相对应处开设有插槽,每个插槽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卡块,插杆的外表面上与卡块相对应处开设有卡槽。插杆的外表面上与卡块相对应处开设有卡槽。插杆的外表面上与卡块相对应处开设有卡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学神经科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脊髓电刺激主要运用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等,其通过在体内脊髓硬膜外腔置入穿刺电极,体外程控仪给予脉冲式电流刺激而起作用。
[0003]但是,现有的电极前段为闭合盲端,不与硬膜外导管相通。部分患者疾病在椎管内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要采用椎管内药物治疗时需要再次行椎管内穿刺置管,这增加患者治疗的痛苦、治疗并发症、治疗时间,浪费经济和医疗资源等。同时电极前段在椎管内置管过程中,遇到椎管内有粘连时却无计可施。而在遇到椎管内出血或感染时,只能拔出电极。硬膜外导管置管的深度有限,对于颈椎、胸椎等穿刺困难,很难精确得给予药物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配合无毒胶水将硬膜外导管和电极导管固定粘合在一起,而两根导管内部通道又是独立而不融合的,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复合式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脊髓电刺激、以及遇到并发症需要给药时,无需对患者进行两次导管穿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包括电极导管、硬膜外导管,所述电极导管的前端设置为刺激端,所述刺激端包括依次设置于电极导管上的八个电极触点,所述硬膜外导管的头部置于电极导管上第八个电极触点的下方,并通过固定组件与电极导管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将电极导管、硬膜外导管套在一起的弹性环,所述弹性环至少为两个,所述弹性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安装有插接件,所述第一安装块内部对应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插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通过插接件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插接件包括对称分布于第二安装块上、下两端壁面上的插杆,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内部与插杆相对应处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插接于插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插杆均为无毒材质,所述第二安装块、插杆注塑一体成型;
[0007]再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卡块,所述插杆的外表面上与卡块相对应处开设有卡槽,当所述插杆插接于插槽内时,所述卡块卡接于卡槽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环、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插杆、卡块可以为无毒橡胶材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除固定组件外,所述硬膜外导管的前端和电极导管之间还通过无毒胶水固定粘合在一起。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极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于信号发射器上,所述硬膜外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外药接头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硬膜外导管的头部设置为导管插入端,其内壁上设置有钢丝,中部则开设有药液通道,所述导管插入端上开设有顶端出药口,所述硬膜外导管靠近导管插入端的一段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导管壁出药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硬膜外导管为透明硬胶软管;
[0013]再进一步地,所述硬膜外导管上还设置有刻度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配合无毒胶水将硬膜外导管和电极导管固定粘合在一起,可以提供一种复合式治疗,即:可以脊髓电刺激与硬膜外药物治疗轮换治疗,或同时进行治疗;处理脊髓电刺激的行走困难及并发症,如硬膜外粘连、出血、感染等问题;解决多次穿刺脊柱椎体带来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解决硬膜外导管不能精准电位的缺点,降低颈椎及胸椎穿刺困难带来的治疗失败;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3中A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硬膜外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硬膜外导管剖视图;
[0022]其中:1、信号发射器;2、电极导管;3、电极触点;4、外药接头;5、硬膜外导管;6、弹性环;7、第一安装块;8、第二安装块;9、插杆;10、插槽;11、卡块;12、卡槽;13、钢丝;14、导管插入端;15、药液通道;16、顶端出药口;17、导管壁出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包括电极导管2、硬膜外导管5,所述电极导管2的前端设置为刺激端,所述刺激端包括依次设置于电极导管2上的八个电极触点3,所述硬膜外导管5的头部置于电极导管2上第八个电极触点3的下方,并通过固定组件与电极导管2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将电极导管2、硬膜外导管5套在一起的弹性环6,所述弹性环6至少为两个,所述弹性环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所述第二安装块8上安装有插接件,所述第一安装块7内部对应开设有插槽10,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插槽10内,所述第一安装块7和第
二安装块8通过插接件相连,所述插接件包括对称分布于第二安装块8上、下两端壁面上的插杆9,所述第一安装块7的内部与插杆9相对应处开设有插槽10,所述插杆9插接于插槽10内,所述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插杆9均为无毒材质,所述第二安装块8、插杆9注塑一体成型,每个所述插槽10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卡块11,所述插杆9的外表面上与卡块11相对应处开设有卡槽12,当所述插杆9插接于插槽10内时,所述卡块11卡接于卡槽12内,所述弹性环6、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插杆9、卡块11可以为无毒橡胶材质,除固定组件外,所述硬膜外导管5的前端和电极导管2之间还通过无毒胶水固定粘合在一起;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先将硬膜外导管5的前端置于电极导管2的第八个电极触点3下方,然后使用无毒胶水将硬膜外导管5和电极导管2的部分固定粘合在一起,之后依据粘合段的长度,取至少两个的固定组件,将弹性环6围绕在硬膜外导管5和电极导管2的外部,再调整第一安装块7和第二安装块8的位置,使得第一安装块7和第二安装块8对其,拉动第二安装块8和第一安装块7,使得第二安装块8上的插杆9能够准确插入到第一安装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包括电极导管(2)、硬膜外导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管(2)的前端设置为刺激端,所述刺激端包括依次设置于电极导管(2)上的八个电极触点(3),所述硬膜外导管(5)的头部置于电极导管(2)上第八个电极触点(3)的下方,并通过固定组件与电极导管(2)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将电极导管(2)、硬膜外导管(5)套在一起的弹性环(6),所述弹性环(6)至少为两个;分别固定设于弹性环(6)两端的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安装于第二安装块(8)上的插接件;对应开设于第一安装块(7)内部的插槽(10),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插槽(10)内,所述第一安装块(7)和第二安装块(8)通过插接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对称分布于第二安装块(8)上、下两端壁面上的插杆(9),所述第一安装块(7)的内部与插杆(9)相对应处开设有插槽(10),所述插杆(9)插接于插槽(10)内,所述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插杆(9)均为无毒材质,所述第二安装块(8)、插杆(9)注塑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药物治疗通道的脊髓电刺激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槽(10)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