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413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涉及安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机箱、高压液压控制系统、低压液压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PLC控制系统,其中温控系统包括保温控制模块以及与之配合连接设置的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去热模块。其中所述温控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相连接,在自运行的同时受到PLC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且PLC控制系统所发送的命令要优先于温控系统的自定命令;所述机箱内壁设置有一层保温防火材料层;所述高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井上高压控制支路和井下高压控制支路,其中所述井上高压控制支路和井下高压控制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油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控制系统整体进行实时温度监测以及控制调整,以避免内部温度过高、过低对元件、介质流通造成影响。介质流通造成影响。介质流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系统
,具体为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井口安全阀是采气井及处理站的管道安全保障,主要用于保护管道系统安全。当系统压力超过规定的高限压力时,本阀自动关闭,防止系统设备因受过载压力而破坏;当系统压力低于规定的低限压力时,系统设备可能已因某种因素而被破坏,本阀也会自动关闭,防止介质外泄。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是按照井口控制盘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工况条件进行设计、制造、试验的ESD紧急关闭系统,用于对油/气井地面安全阀、井下安全阀及旁翼阀有效控制,达到相应的防护及防爆等级,保证油/气井口安全生产。
[0003]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一般集合在多个控制箱内,输出端连接安全阀,介质在管道内流通。在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工作时,外部温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介质的流通,温度过低会减缓介质的流速,降低平均流量;温度过高则会给控制系统整体增加负荷,甚至引发安全隐患。传统的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偏重液压系统的控制以及火情防护,例如专利CN111720093A提供了一种带流量监测的智能井口安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检测各支路的流量情况以控制闸门的开闭即液压系统的控制,但是缺乏对系统整体的温控管理,忽略了低温保暖、高温去热的重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包括机箱、高压液压控制系统、低压液压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PLC控制系统,其中温控系统包括保温控制模块以及与之配合连接设置的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去热模块。其中所述温控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相连接,在自运行的同时受到PLC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且PLC控制系统所发送的命令要优先于温控系统的自定命令。
[0006]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内壁设置有一层保温防火材料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井上高压控制支路和井下高压控制支路,其中所述井上高压控制支路和井下高压控制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油箱。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井上高压控制支路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球阀、第一电动泵、第一手动泵、第一蓄能器、第一测温表、第一溢流阀以及井上安全阀,其中所述第一电动泵和第一手动泵为并联设置且两端还并联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一蓄能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卸荷阀,所述第一测温表与第一溢流阀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泵和第一手动泵的输出侧以及井上安全阀的输入侧设置有单向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井下高压控制支路依次包括第二过滤器、第二球阀、第二电动泵、第二手动泵、第二蓄能器、第二测温表、第二溢流阀以及井下安全阀,其中所述第二电动泵
和第二手动泵为并联设置且两端还并联有第二压力表和第二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蓄能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卸荷阀,所述第二测温表与第二溢流阀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电动泵和第二手动泵的输出侧以及井下安全阀的输入侧设置有单向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低压液压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设置在第一蓄能器的输入侧,依次包括调压阀、第三测温表、第三溢流阀、第三压力变送器以及输出端连接的易熔塞支路、井上低压控制支路和井下低压控制支路。
[0011]进一步的,所述易熔塞支路包括充气阀、导向阀、限流阀以及易熔塞,其中所述充气阀、导向阀、限流阀三者之间形成自锁回路,所述易熔塞的输入侧设置有单向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井上低压控制支路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与井上高压控制支路连接处的第一三通阀。
[0013]进一步的,所述井下低压控制支路包括第二电磁阀以及与井下高压控制支路连接处的第二三通阀。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温控系统,在正常工作时通过保温控制模块以及与之配合连接设置的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去热模块可实现机箱内部实时温控监测,以避免内部温度过高、过低对元件、介质流通造成影响。通过机箱内壁设置的保温防火材料层,可避免内部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同时在外部火情发生时起到隔离火源,保护内部元件的作用。通过各支路上所设置的测温表,可使PLC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管道内的温度情况,并对温控系统进行指令调整。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101、保温防火材料层;2、油箱;3、第一过滤器;4、第一球阀;5、第一电动泵;6、第一手动泵;7、第一蓄能器;8、第一测温表;9、第一溢流阀;10、井上安全阀;11、第一压力表;12、第一压力变送器;13、第一卸荷阀;14、单向阀;15、第二过滤器;16、第二球阀;17、第二电动泵;18、第二手动泵;19、第二蓄能器;20、第二测温表;21、第二溢流阀;22、井下安全阀;23、第二压力表;24、第二压力变送器;25、第二卸荷阀;26、调压阀;27、第三测温表;28、第三溢流阀;29、第三压力变送器;30、充气阀;31、导向阀;32、限流阀;33、易熔塞;34、第一电磁阀;35、第一三通阀;36、第二电磁阀;37、第二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包括机箱1、高压液压控制系统、低压液压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PLC控制系统,其中温控系统包括保温控制模块以及与之配合连接设置的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去热模块。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温控系统
与PLC控制系统相连接,在自运行的同时受到PLC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且PLC控制系统所发送的命令要优先于温控系统的自定命令。
[0018]保温控制模块用于温度检测和发送启闭命令至低温加热模块或高温去热模块,低温加热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电加热器,高温去热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制冷机。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保温控制模块处于正常自运行状态时,实时监测机箱1内的温度情况,保温控制模块内部设定温度区间为0~40℃,同时记录当天气温情况。当检测到机箱1内温度T处于0~40℃内且当天气温也位于这一区间时,低温加热模块或高温去热模块为正常关闭状态;当检测到T<0℃时,保温控制模块发送开启命令至低温加热模块以提升机箱1内温度;当检测到T>40℃时,保温控制模块发送开启命令至高温去热模块以降低机箱1内温度。当所记录的当天温度>40℃时,保温控制模块控制高温去热模块始终为开启状态。 当所记录的当天温度<0℃时,因机箱1内元件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包括:机箱(1)、高压液压控制系统、低压液压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PLC控制系统,其中温控系统包括保温控制模块以及与之配合连接设置的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去热模块;其中所述温控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相连接,在自运行的同时受到PLC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且PLC控制系统所发送的命令要优先于温控系统的自定命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壁设置有一层例如石墨聚苯板等保温防火材料层(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2)、井上高压控制支路和井下高压控制支路,其中所述井上高压控制支路和井下高压控制支路的输入端与油箱(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上高压控制支路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器(3)、第一球阀(4)、第一电动泵(5)、第一手动泵(6)、第一蓄能器(7)、第一测温表(8)、第一溢流阀(9)以及井上安全阀(10);所述第一电动泵(5)和第一手动泵(6)为并联设置且两端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1)和第一压力变送器(12),所述第一蓄能器(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卸荷阀(13),所述第一测温表(8)与第一溢流阀(9)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泵(5)和第一手动泵(6)的输出侧以及井上安全阀(10)的输入侧设置有单向阀(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口安全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高压控制支路依次包括第二过滤器(15)、第二球阀(16)、第二电动泵(17)、第二手动泵(18)、第二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春来翁建东裴岸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兴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