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93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属于施工设备领域。该设备的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之间夹持有注浆管,两轮分别位于注浆管的相对两侧,通过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的传动作用能使注浆管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注浆管和扩大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位于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上方的注浆管侧壁设有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注浆管的目标接触长度;电机上还设有用于接收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信号的红外无线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定型化、模块化注浆管,可根据实际注浆深度进行拼装,安拆、搬运较简单,且导轮之间间距可调整,能适应不同直径的注浆管,包容性强。包容性强。包容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空(溶)洞的注浆工艺的全自动注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常规注浆设备工艺为注浆管与注浆管提拉步骤分开,注浆高度达到设定目标后由人工或辅助其他机械进行上拔注浆管的工作。常规注浆设备工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如:注浆管过早上拔不经济,过迟上拔导致上拔困难,极易将注浆管永久埋入注浆料中,造成浪费;当注浆管埋置过深时,由于阻力变大,预先设定的注浆压力便无法满足后续的注浆需求,甚至造成爆管情况;常规注浆体系需要人工控制注浆、提拉工序,易受人员影响。上述问题原因为无法控制注浆管在注浆料中的接触长度;注浆管与提拉步骤未集成和上拔未自动化导致。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全自动注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采用本技术的设备,能确保注浆过程中,注浆管与注浆料的接触长度满足预先设定的接触长度;注浆管上拔由注浆管上的红外无线传感器感接收并控制上部电机运行,从而带动注浆管上拔,注浆管与提拉步骤相集成(即注浆管和上部电机是一个整体),解决了注浆管需单独上拔的繁琐工序,并减少人、机的投入。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该设备包括注浆管和固定于支架上的电机、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
[0007]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导向轮传动相连,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之间夹持有注浆管,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分别位于注浆管的相对两侧,通过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的传动作用能使注浆管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注浆管的底部安装有向下内径逐渐变大的漏斗状扩大器,注浆管的底部和扩大器上均开设有溢浆孔;所述注浆管和扩大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位于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上方的注浆管侧壁设有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注浆管的目标接触长度;电机上还设有用于接收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信号的红外无线接收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电机支架,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于支架上方。
[0009]作为优选,所述注浆管由底部段和若干标准段可拆卸式拼接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中各段的连接方式为套筒连接或法兰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段的管长为4m,标准段的管长为2m。
[0012]作为优选,所述注浆管的管侧壁沿竖直方向,每间隔1m连续开设有若干定位孔,第
一红外无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定位孔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螺纹相连的横梁和支腿;若干支腿呈外八字形固定于横梁底部。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外周向还设有用于保护的导轮防护罩。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外周设有用于增加与注浆管侧壁摩擦力的柔性材料层。
[0016]作为优选,所述注浆管为镀锌钢管或钢管。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无需人工时刻盯守注浆过程,用机械代替传统人工,减少人工投入,只需注浆管自动上拔时拆除最上节管段即可。
[0019]2)采用机械拔出注浆管,可以保证注浆埋在注浆料中的深度,保证注浆最佳效果。
[0020]3)自动化拔出注浆管,可确保注浆管顺利拔出,无人工拔出困难等不确定因素,保证注浆管的顺利回收。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注浆设备正立面图;
[0022]图2为注浆设备部分结构的侧立面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为:注浆管1、标准段2、底部段3、扩大器4、套筒5、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支架8、横梁9、支腿10、主动导向轮11、从动导向轮12、导轮防护罩13、电机支架14、电机15、红外无线接收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0025]如图1和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该注浆设备主要用于地下空(溶)洞的注浆工艺,包括注浆管1、支架8、电机15、主动导向轮11、从动导向轮12、扩大器4、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和红外无线接收器16。下面将对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0026]在本技术的注浆设备中,支架8上固定有电机15、主动导向轮11、从动导向轮12和红外无线接收器16,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主动导向轮11同轴相连,通过电机15能带动主动导向轮11同步转动。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之间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共同夹持有竖直设置的注浆管1,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分别位于注浆管1的相对两侧。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均固定于支架8上,仅能沿中心轴转动,因此,通过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的传动作用能使注浆管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能够更好的带动注浆管1上下移动,可以将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与注浆管1的接触端连线经过注浆管1的中心轴线。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的外周也可以设置一层柔性材料层,从而能够增加轮体外侧与注浆管1侧壁接触面的摩
擦力。为了保护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可以在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的外周侧,环绕设有一层导轮防护罩13,以免施工场地的复杂环境减少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的使用寿命。
[0028]在本技术的注浆设备中,注浆管1的底部安装有扩大器4,扩大器4为向下内径逐渐变大的漏斗状结构。注浆管1的底部和扩大器4上均开设有溢浆孔,溢浆孔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注浆管的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和位于下方的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其中,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位于注浆管1和扩大器4的连接处,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之间的距离为注浆管1的目标接触长度。电机15上还设有用于接收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信号的红外无线接收器16。
[0029]本技术在注浆管1的上下两处分别设置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的原因在于:在实际使用的注浆过程中,当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同时感受到浆液压力并发送信号给上部的红外无线接收器16,红外无线接收器16收到信号后能启动电机15,通过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的配合作用,来进行上拔注浆管1的操作;当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同时脱离浆液,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管(1)和固定于支架(8)上的电机(15)、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所述支架(8)上固定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与主动导向轮(11)传动相连,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之间夹持有注浆管(1),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分别位于注浆管(1)的相对两侧,通过主动导向轮(11)和从动导向轮(12)的传动作用能使注浆管(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注浆管(1)的底部安装有向下内径逐渐变大的漏斗状扩大器(4),注浆管(1)的底部和扩大器(4)上均开设有溢浆孔;所述注浆管(1)和扩大器(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位于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上方的注浆管(1)侧壁设有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之间的距离为注浆管(1)的目标接触长度;电机(15)上还设有用于接收第一红外无线传感器(6)和第二红外无线传感器(7)信号的红外无线接收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注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上设有电机支架(14),电机(15)通过电机支架(14)固定于支架(8)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政哲董朝晖谢旻杲阮鹏蒋津津单耀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