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91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至少一组打手辊筒和至少一组剥取辊筒,第一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待扯散的纤维捆,第二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已扯散的纤维,第一输送组件的输出端设在第二输送组件的输入端的正上方;打手辊筒转动设在第一输送组件的上方,打手辊筒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设置,打手辊筒的周面上设有若干第一钉齿,当第一输送组件将纤维捆输送至打手辊筒处时,打手辊筒旋转使得第一钉齿撕扯剥离纤维捆的纤维并掉落至第一输送组件上;剥取辊筒与打手辊筒并排转动设置,剥取辊筒的周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钉齿,第二钉齿用于剥离缠绕在第一钉齿上的纤维。钉齿上的纤维。钉齿上的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纤维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热风无纺布生产的原材料通常为38mm~51mm左右的长纤维,这种纤维在纤维厂加工好后经过了捆扎和打包处理以便于运输。由于纤维具有一定的抱合力,打包好的纤维之间互相抱合的很紧密。在热风无纺布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将捆扎好的长纤维扯散并铺到开包机的输送皮带上,再输送到后段的开松设备进行开松处理。人工扯散开包存在以下明显的缺陷:1、扯散纤维需要很大的力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2、通常需要2人取料铺料才能满足一台设备的生产需求,劳动效率低,劳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打包好的纤维需要人工扯散开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至少一组打手辊筒和至少一组剥取辊筒,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待扯散的纤维捆,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已扯散的纤维,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输出端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的输入端的正上方;
[0005]所述打手辊筒转动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打手辊筒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打手辊筒沿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打手辊筒的设置高度沿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依次降低,所述打手辊筒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钉齿,当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将待扯散的纤维捆输送至打手辊筒处时,所述打手辊筒旋转使得第一钉齿撕扯剥离纤维捆的纤维并掉落至第一输送组件上;
[0006]所述剥取辊筒与打手辊筒并排转动设置,所述剥取辊筒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钉齿,所述第二钉齿用于剥离缠绕在第一钉齿上的纤维。
[0007]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第一钉齿沿打手辊筒的轴向依次设置成排,若干排所述第一钉齿绕打手辊筒的周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第二钉齿与第一钉齿的排布相同。第一钉齿和第二钉齿的排布合理,确保有效剥离纤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钉齿朝向打手辊筒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第一钉齿更容易撕扯剥离纤维捆的纤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钉齿朝向剥取辊筒的径向设置,所述剥取辊筒与打手辊筒的旋转方向相反设置。第二钉齿更容易剥离缠绕在第一钉齿上的纤维。
[0010]作为优选,所述打手辊筒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剥取辊筒的数量为一组,所述剥取辊筒位于高位的所述打手辊筒的侧方,且所述剥取辊筒位于低位的所述打手辊筒的正上方,所述剥取辊筒旋转使得第二钉齿剥离缠绕在第一钉齿上的纤维并掉落至第二输送组件上。两组打手辊筒以匹配不同高度的纤维捆,同时提高撕扯剥离纤维的效率,一组剥取辊筒即
能实现剥离缠绕在两组打手辊筒的第一钉齿上的纤维,简化结构,减少耗能,降低成本;且打手辊筒和剥取辊筒围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有效避免纤维飞出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
[0011]进一步地,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纤维的高度。当光电传感器检测不到第二输送组件的纤维时,第一输送组件继续向前输送待扯散的纤维捆,直至第一钉齿与待扯散的纤维捆接触继续撕扯剥离纤维,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输送组件的纤维时,第一输送组件停止输送,光电传感器有效检测第二输送组件上是否缺料。
[0012]作为优选,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机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打手辊筒、剥取辊筒和光电传感器均设置在机架上。使得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模块化,便于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整体移动,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打手辊筒和剥取辊筒均由电机驱动旋转。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控制,成本较低。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均为带传送组件。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可靠,输送平稳,便于控制,成本较低。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巧妙,操作便捷,运行平稳,只需将待扯散的纤维捆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的输入端即可,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实现自动化的撕扯剥离纤维,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人工,原先一台设备需要2人取料铺料,使用该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后,2人可同时负责4~5台设备取料铺料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工,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输送组件,2、第二输送组件,3、打手辊筒,4、剥取辊筒,5、第一钉齿,6、第二钉齿,7、光电传感器,8、机架,9、纤维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第二输送组件
2、至少一组打手辊筒3和至少一组剥取辊筒4,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用于输送待扯散的纤维捆9,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用于输送已扯散的纤维,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出端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2的输入端的正上方;所述打手辊筒3转动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1的上方,所述打手辊筒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送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打手辊筒3沿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打手辊筒3的设置高度沿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送方向依次降低,所述打手辊筒3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钉齿5,若干所述第一钉齿5沿打手辊筒3的轴向依次设置成排,若干排所述第一钉齿5绕打手辊筒3的周向依次设置,当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将待扯散的纤维捆9输送至打手辊筒3处时,所述打手辊筒3旋转使得第一钉齿5撕扯剥离纤维捆9的纤维并掉落至第一输送组件1上;所述剥取辊筒4与打手辊筒3并排转动设置,所述剥取辊筒4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钉齿6,若干所述第二钉齿6与第一钉齿5的排布相同,所述第二钉齿6用于剥离缠绕在第一钉齿5上的纤维。
[002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手辊筒3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剥取辊筒4的数量为一组,所述剥取辊筒4位于高位的所述打手辊筒3的侧方,且所述剥取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第二输送组件(2)、至少一组打手辊筒(3)和至少一组剥取辊筒(4),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用于输送待扯散的纤维捆(9),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用于输送已扯散的纤维,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出端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2)的输入端的正上方;所述打手辊筒(3)转动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1)的上方,所述打手辊筒(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送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打手辊筒(3)沿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打手辊筒(3)的设置高度沿第一输送组件(1)的输送方向依次降低,所述打手辊筒(3)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钉齿(5),当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将待扯散的纤维捆(9)输送至打手辊筒(3)处时,所述打手辊筒(3)旋转使得第一钉齿(5)撕扯剥离纤维捆(9)的纤维并掉落至第一输送组件(1)上;所述剥取辊筒(4)与打手辊筒(3)并排转动设置,所述剥取辊筒(4)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钉齿(6),所述第二钉齿(6)用于剥离缠绕在第一钉齿(5)上的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钉齿(5)沿打手辊筒(3)的轴向依次设置成排,若干排所述第一钉齿(5)绕打手辊筒(3)的周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第二钉齿(6)与第一钉齿(5)的排布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式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凌云吕庆朱振良吕兆荣吕子恒马翔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