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81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包括内衬修复管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柱形箱体,柱形箱体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前侧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前端穿过柱形箱体内壁的前侧至外界,转动轴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橡胶驱动杆,柱形箱体的外壁设有三个伸缩机构。该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通过三个伸缩机构可以分别带动三个弧形限位板移动,从而使三个弧形限位板对内衬修复管的内壁进行原位限位,提高管道修复后的缺陷点部位的结构强度;通过橡胶驱动杆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调节三个伸缩机构的长度,橡胶驱动杆可以形变,从而进入不同直径的待修复管道。待修复管道。待修复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具体为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技术是指在不开挖或少量开挖作业坑的条件下,利用非开挖技术对管道进行修复、加固、以及更换。和传统开挖方式相比,非开挖技术具有效率高、周期短、不影响交通、对环境友善、综合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一系列优势,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有多种类型,如井盾离心喷筑法、管盾离心喷筑法、原位热塑成型法、快速锁点修系统等。
[0003]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的原位限位结构是指在受损管道内推入修复管道时,利用一种特殊的连接结构,使修复管道与受损管道紧密贴合,并限制修复管道的移动和变形的结构。原位限位结构可以提高修复管道的密封性能和结构强度,减少填充料的使用量和成本,简化施工过程和设备。
[0004]公开号为CN21735610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结构,涉及管道修复
,其技术方案包括:设于管道内的内衬修复管和固定于所述内衬修复管内壁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衬修复管内壁的第一支撑杆以及设于第一支撑杆两端的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部的第一抵接块与内衬修复管的内壁靠近修复处的位置抵接,本申请在使用时,能够改善修复后的缺陷点部位结构强度相比其他区域低、寿命低的问题。
[0005]上述现有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杆的端部抵接至修复内衬管的内壁,第二支撑杆的两端也与内衬修复管的内壁抵接,实现对修复后的缺陷点进行支撑,但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内衬修复管内壁的接触面很小,能够起到的支撑效果有效,而且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需要转动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二套筒,以及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滑杆,第二套筒和第二滑杆均位于内衬修复管的内部,当需要修复的管道直径较小时,工作人员无法进入,那么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就很难展开,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包括内衬修复管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柱形箱体,所述柱形箱体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前侧的中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前端穿过柱形箱体内壁的前侧至外界,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橡胶驱动杆,通过橡胶驱动杆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调节三个
伸缩机构的长度,橡胶驱动杆可以形变,从而可以进入不同直径的待修复管道,并且在驱动转动轴之后可以与转动轴分离,以便于橡胶驱动杆从管道内移出,便于使用;
[0009]所述柱形箱体的外壁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柱形箱体外壁的矩形管,所述矩形管内活动连接有矩形推杆,所述矩形推杆的外端设有弧形限位板,通过矩形推杆带动弧形限位板移动,在管道内移动时,矩形推杆收纳在矩形管内,避免弧形限位板与待修复的管道接触。
[0010]优选的,当所述驱动机构与内衬修复管的位置固定时,三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外壁均与内衬修复管的内壁相抵,对内衬修复管的位置进行原位限位固定,提高管道修复后的缺陷点部位的结构强度。
[0011]优选的,所述柱形箱体的后侧设有锥形分流板,锥形分流板朝向水流输入的方向,减小水流阻力。
[0012]优选的,所述柱形箱体的外壁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矩形支撑杆,三个所述矩形支撑杆与三个矩形管呈交错排布,所述矩形支撑杆的外端开设有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三个滚轮可以使该使原位限位结构在待修复管道内部移动,从而使该使原位限位结构移动至内衬修复管内。
[0013]优选的,所述柱形箱体内壁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从动锥齿轮,三个所述从动锥齿轮均与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三个从动锥齿轮同步转动,从而同步调节三个伸缩机构的长度;
[0014]三个所述从动锥齿轮转轴的端部均穿过柱形箱体内壁的侧面,所述矩形管内设有丝杆,也就是三个伸缩机构内均有丝杆,三个所述从动锥齿轮转轴的端部分别与三个丝杆的底端同轴连接,通过三个从动锥齿轮分别驱动三个丝杆转动,所述矩形推杆螺纹连接于丝杆的外侧,通过丝杆驱动矩形推杆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开设有五边形连接槽,所述五边形连接槽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防腐铁块。
[0016]优选的,所述橡胶驱动杆的后端开设有圆形连接槽,所述圆形连接槽的内径与转动轴的外径相适配,转动轴的前端插接于圆形连接槽内,所述圆形连接槽内壁的前侧设有五边形电磁铁,所述五边形电磁铁活动插接于五边形连接槽内,所述五边形电磁铁与防腐铁块吸附,从而使橡胶驱动杆与转动轴连接并固定,使橡胶驱动杆可以驱动转动轴转动,而且当五边形电磁铁断电后,橡胶驱动杆就可以与转动轴分离,从而使橡胶驱动杆收回。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该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通过设置的三个伸缩机构可以分别带动三个弧形限位板移动,从而使三个弧形限位板对内衬修复管的内壁进行有效支撑,从而对内衬修复管进行原位限位,提高管道修复后的缺陷点部位的结构强度。
[0019]2、通过橡胶驱动杆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调节三个伸缩机构的长度,橡胶驱动杆可以形变,从而可以进入不同直径的待修复管道,并且在驱动转动轴之后可以与转动轴分离,以便于橡胶驱动杆从管道内移出,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中:内衬修复管1、驱动机构2、柱形箱体20、锥形分流板21、主动锥齿轮22、转动轴23、五边形连接槽230、从动锥齿轮24、防腐铁块25、矩形支撑杆3、U形凹槽30、滚轮4、伸缩机构5、矩形管50、矩形推杆51、丝杆52、弧形限位板6、橡胶驱动杆7、圆形连接槽70、五边形电磁铁8。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包括内衬修复管(1)和驱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柱形箱体(20),所述柱形箱体(20)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22),所述主动锥齿轮(22)前侧的中部设有转动轴(23),所述转动轴(23)的前端穿过柱形箱体(20)内壁的前侧至外界,所述转动轴(23)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橡胶驱动杆(7),所述柱形箱体(20)的外壁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伸缩机构(5),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柱形箱体(20)外壁的矩形管(50),所述矩形管(50)内活动连接有矩形推杆(51),所述矩形推杆(51)的外端设有弧形限位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机构(2)与内衬修复管(1)的位置固定时,三个所述弧形限位板(6)的外壁均与内衬修复管(1)的内壁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箱体(20)的后侧设有锥形分流板(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开挖式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原位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箱体(20)的外壁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矩形支撑杆(3),三个所述矩形支撑杆(3)与三个矩形管(50)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飞王士川宋永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丰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