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41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激光雷达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包括主壳体以及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支架和主壳体组成一个整体,在主壳体内安装有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摄像头支架上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支架和主壳体的共用一个透出罩体视窗并供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工作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化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融合标定工作,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效率高;摄像头藏于激光雷达内,整体看上去较为整洁美观,且消除了摄像头安装缝隙,进一步提升美感,摄像头藏于激光雷达内,同时可以避免摄像头暴露在环境中,对摄像头特别是第一枚镜片形成有效保护。对摄像头特别是第一枚镜片形成有效保护。对摄像头特别是第一枚镜片形成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激光雷达罩
,涉及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是汽车感知系统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类传感器,两者有着各自的优势、缺陷和适用场景,因此他们完美互补并相互融合,将会是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集成方案是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分别独立地、互不相关地安装在汽车格栅或者车顶等不同位置上,这种方式存在着以下缺点:一是在空间对齐方面,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分散集成,导致融合标定工作量较大;二是独立分散集成时,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成本高,占用空间多;三是独立分散集成时,传感器在多个不同位置,外观看上去较为凌乱、零散;四是摄像头存在安装缝隙,外观看上去不美观;五是摄像头第一枚玻璃镜片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划伤、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成本低,占用空间少,外观美观,摄像头玻璃镜片被保护的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以及摄像头支架,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和主壳体组成一个整体,在主壳体内安装有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摄像头支架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和主壳体的共用一个透出罩体视窗并供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工作使用。
[0005]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透出罩体视窗上具有滤光膜片,透出罩体视窗分为激光雷达视窗和摄像头视窗,其中滤光膜片在摄像头视窗的位置处具有开孔。
[0006]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滤光膜片为使905nm/1550nm红外光高透,且400

700nm可见光截止。
[0007]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滤光膜片内埋有加热丝或加热银浆线路。
[0008]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透出罩体视窗的上表面上镀有正面硬化涂层,在正面硬化涂层的上表面镀有正面AR增透膜层,正面AR增透膜层上镀有AF疏水膜层。
[0009]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正面AR增透膜层在激光雷达视窗位置处为红外增透膜层,正面AR增透膜层在摄像头视窗位置处为可见光增透膜层。
[0010]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滤光膜片的下表面上镀有反面硬化涂层,所述的反面硬化涂层镀有氧化铟锡膜层,氧化铟锡膜层的下表面镀
有反面AR增透膜层。
[0011]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反面AR增透膜层在激光雷达视窗位置处为红外增透膜层,反面AR增透膜层在摄像头视窗位置处为可见光增透膜层。
[0012]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氧化铟锡膜层的内侧面上具有导电银浆线路。
[0013]在上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中,所述的滤光膜片与透出罩体视窗为高压、热压成型或嵌件注塑而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技术简化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融合标定工作,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效率高;摄像头藏于激光雷达内,整体看上去较为整洁美观,且消除了摄像头安装缝隙,进一步提升美感,摄像头藏于激光雷达内,同时可以避免摄像头暴露在环境中,对摄像头特别是第一枚镜片形成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透出罩体视窗和滤光膜片形成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激光雷达视窗和摄像头视窗的加热方案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另一种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1]图中,主壳体100;摄像头支架200;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300;透出罩体视窗400;激光雷达视窗401;摄像头视窗402;滤光膜片500;开孔501;加热丝600;正面硬化涂层700;正面AR增透膜层800;AF疏水膜层900;反面硬化涂层1000;氧化铟锡膜层1001;反面AR增透膜层1002;导电银浆线路1003;摄像头1004。
[0022]如图1所示,本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包括主壳体100以及摄像头支架200,摄像头支架200和主壳体100组成一个整体,在主壳体100内安装有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300,摄像头支架200上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支架200和主壳体100的共用一个透出罩体视窗400并供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300工作使用,这里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安装摄像头1004,一种为摄像头1004安装在主壳体100的外部,另一种如图4所示,为安装在主壳体100的内部。
[0023]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透出罩体视窗400上具有滤光膜片500,透出罩体视窗400分为
激光雷达视窗401和摄像头视窗402,其中滤光膜片500在摄像头视窗402的位置处具有开孔501,这里开孔501可以避开摄像头1004的FOV视场,保证摄像头1004可以采集图像,滤光膜片500内埋有加热丝600,或采用加热银浆线路来代替加热丝600,这里主要通过超声波或者其他方式埋入,为了防止加热丝600对摄像头1004工作的影响,在埋入需避开摄像头1004的FOV视场布置,滤光膜片500为使905nm/1550nm红外光高透,且400

700nm可见光截止,这里滤光膜片500与透出罩体视窗400为高压、热压成型或嵌件注塑而成,其中在整体借助高压或者热压成型方式,加工成雷达罩仿形,或者作为嵌件放入母模(公模)内,透出罩体视窗400通过IML注塑至其上面,透出罩体视窗400可为透明PC材料。
[0024]如图2所示,透出罩体视窗400的上表面上镀有正面硬化涂层700,正面硬化涂层700也可以是聚氨酯自修复涂层,其通过反应成型方式生成,另外借助真空光学镀膜机在正面硬化涂层700的上表面镀有正面AR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以及摄像头支架,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和主壳体组成一个整体,在主壳体内安装有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摄像头支架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和主壳体的共用一个透出罩体视窗并供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工作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出罩体视窗上具有滤光膜片,透出罩体视窗分为激光雷达视窗和摄像头视窗,其中滤光膜片在摄像头视窗的位置处具有开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膜片为使905nm/1550nm红外光高透,且400

700nm可见光截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膜片内埋有加热丝或加热银浆线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激光雷达罩上无缝集成摄像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出罩体视窗的上表面上镀有正面硬化涂层,在正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涛皇甫乐晓胡想明王宇超叶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