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房及其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340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厂房其布置方法,厂房包括房本体、堆芯、连接组件、运维组件、贯穿组件以及防护结构。房本体具有容纳空间以及操作空间;堆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连接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连接组件的一端与堆芯相连接,连接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厂房连接;运维组件设置在操作空间内,运维组件用于对堆芯进行监测或检修;贯穿组件包括第一贯穿件以及第二贯穿件,第一贯穿件适于连通容纳空间与外界,第二贯穿件适于连通操作空间与外界,贯穿组件用于物体的穿透或出入;防护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设置在堆芯的四周,防护结构用于保护堆芯。此结构的厂房,适用于堆芯尺寸巨大或有特殊需求的反应堆厂房设计,尤其有利于大型商用聚变堆落地实施。聚变堆落地实施。聚变堆落地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房及其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厂房及其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际热核聚变(ITER)项目的实施,当前国内外的磁约束聚变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推进。聚变技术主要依靠核聚变反应实现,核聚变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条件下,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反应的同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聚变主要应用于军事用途和民用发电两种。
[0003]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是用特殊形态的磁场氚、氚等氢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处于热核反应状态的超高温等离子体在有限的体积内,使它受控制地发生大量的原子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原子核所蕴藏的能量。
[0004]但是,受原理的限制,磁约束聚变设施功率越大,其反应堆堆芯尺寸就会越大,配套的厂房体积也会随之剧增,导致厂房结构设计、施工建造的难度同样大增,从而大大增加了聚变设施落地实施的设计以及施工难度,且现有的厂房无法容纳体积剧增的反应堆堆芯,导致聚变设施无法落地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厂房无法容纳体积剧增的反应堆堆芯,导致厂房结构设计、施工建造难度增大,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聚变设施落地实施难度的缺陷。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包括:
[0007]房本体,所述房本体具有容纳空间以及操作空间;
[0008]堆芯,所述堆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0009]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堆芯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厂房连接;
[0010]运维组件,所述运维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空间内,所述运维组件用于对所述堆芯进行监测或检修;
[0011]贯穿组件,所述贯穿组件包括第一贯穿件以及第二贯穿件,所述第一贯穿件适于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外界,所述第二贯穿件适于连通所述操作空间与外界,所述贯穿组件用于物体的穿透或出入;
[0012]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堆芯的四周,所述防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堆芯。
[0013]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房本体包括墙体、底板以及天花板,所述底板适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墙体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墙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天花板连接;
[0014]其中,所述墙体设置为圆柱体、椎体和多边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天花板设置为半球体、平板、斜直板和斜弧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5]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房本体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板加混凝土结构和钢衬里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墙体的厚度设置在1

5m之间,所述底板的厚度设置在3

7m之间。
[0016]可选地,上述的厂房,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房本体内,所述分隔板适于分隔所述房本体的内部空间为容纳空间以及操作空间。
[0017]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堆芯外表面与所述墙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1m

3.5m之间。
[0018]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第一贯穿件和所述第二贯穿件均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第一贯穿件为设置在所述墙体上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贯穿件为设置在所述墙体上的闸门。
[0019]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管道以及线缆,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线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堆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线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贯穿件延伸至所述房本体外、且与外界厂房连接。
[0020]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运维组件包括:
[0021]吊车,所述吊车设置在所述操作空间内,所述吊车用于运输物料;
[0022]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所述墙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机械臂用于监测或检修所述堆芯;
[0023]运输车以及轨道,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运输车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运输车用于运输物料。
[0024]可选地,上述的厂房,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钢结构以及土建结构,所述钢结构设置在所述堆芯四周,所述土建结构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
[0025]其中,所述土建结构包括隔间以及操作平台,所述隔间适于存放物料,所述操作平台用于人员操作所述运维组件。
[0026]可选地,上述的厂房,还包括第一过渡区以及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均设置在所述房本体和与所述房本体相邻或相连的厂房之间。
[0027]一种采用上述厂房的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制作房本体:所述房本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板加混凝土结构或钢衬里结构制作而成,所述房本体的墙体的厚度设置在1

5m之间,底板的厚度设置在3

7m之间,且所述墙体设置为圆柱体、椎体和多边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天花板设置为半球体、平板、斜直板和斜弧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墙体和所述天花板共同围合成内部空间;
[0029]分隔内部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内设置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为操作空间以及容纳空间;
[0030]布置内部组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布置堆芯,所述堆芯设置在底板上,且所述堆芯外表面与所述墙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1m

3.5m之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布置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堆芯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厂房连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布置运维组件,所述运维组件用于对所述堆芯进行监测或检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布置第一贯穿件,所述第一贯穿件适于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外界,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布置第二贯穿件,所述第二贯穿件适于连通所述操作空间与外界;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布置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堆芯的四周,所述防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
堆芯;在所述房本体和与所述房本体相邻或相连的厂房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厂房,包括房本体、堆芯、连接组件、运维组件、贯穿组件以及防护结构。其中,房本体具有容纳空间以及操作空间;堆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连接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连接组件的一端与堆芯相连接,连接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厂房连接;运维组件设置在操作空间内,运维组件用于对堆芯进行监测或检修;贯穿组件包括第一贯穿件以及第二贯穿件,第一贯穿件适于连通容纳空间与外界,第二贯穿件适于连通操作空间与外界,贯穿组件用于物体的穿透或出入;防护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防护结构设置在堆芯的四周,防护结构用于保护堆芯。
[0033]此结构的厂房,通过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堆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操作空间内的运维组件、设置在房本体上的贯穿组件以及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防护组件,堆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避免了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的情况,连接组件为由堆芯内部延伸出来的堆芯外延物项,连接组件能够穿出厂房以与其他厂房内的部件连接,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房本体(1),所述房本体(1)具有容纳空间(11)以及操作空间(12);堆芯(2),所述堆芯(2)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1)内;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1)内,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堆芯(2)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厂房连接;运维组件,所述运维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空间(12)内,所述运维组件用于对所述堆芯(2)进行监测或检修;贯穿组件,所述贯穿组件包括第一贯穿件以及第二贯穿件(42),所述第一贯穿件适于连通所述容纳空间(11)与外界,所述第二贯穿件(42)适于连通所述操作空间(12)与外界,所述贯穿组件用于物体的穿透或出入;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1)内、且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堆芯(2)的四周,所述防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堆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房本体(1)包括墙体(13)、底板(14)以及天花板(15),所述底板(14)适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墙体(1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4)连接,所述墙体(13)的另一端与所述天花板(15)连接;其中,所述墙体(13)设置为圆柱体、椎体和多边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天花板(15)设置为半球体、平板、斜直板和斜弧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房本体(1)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板加混凝土结构和钢衬里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墙体(13)的厚度设置在1

5m之间,所述底板(14)的厚度设置在3

7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设置在所述房本体(1)内,所述分隔板(5)适于分隔所述房本体(1)的内部空间为容纳空间(11)以及操作空间(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2)外表面与所述墙体(1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1m

3.5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件和所述第二贯穿件(42)均设置在所述墙体(13)上,所述第一贯穿件为设置在所述墙体(13)上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贯穿件(42)为设置在所述墙体(13)上的闸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管道以及线缆,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线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堆芯(2)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线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贯穿件延伸至所述房本体(1)外、且与外界厂房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维组件包括:吊车(61),所述吊车(61)设置在所述操作空间(12)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振杰堵树宏王晓亮丁亮薛静王振中赵晓山贾小攀樊彦芳白冰鹤贝晨郝冬褚松良苏锦成吴巧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