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志长专利>正文

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309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上部分有竖向隔板将池体分隔为彼此相通的折流内循环厌氧区(11、21、22、23、31、32、33、41、42、43)、厌氧沉淀区(1)、三相分离器(9)、兼氧区(2)、流化好氧区(3)、流化好氧沉淀区(4)。该装置可以用于污水处理中COD的去除,亦可以用于N,P的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和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生活污水污泥和工业污水污泥,可以 用于COD的去除,亦适用N、P的去除。涉及到折流式厌氧和好氧流化以及内循环、厌氧好氧 沉淀一体化技术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环保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在污水处理中的技术多种多样。生化处理中折 流式厌氧和流化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折流式厌氧能使污水充分混合和避免传统厌 氧布水中的短流现象,提高效率,从而使生化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流化技术应用在污水 处理中同样使得污水和填料混合均勻,加速生化反应,提高效率,减少污水生化反应器的容 积。但在现有的折流式厌氧反应器中,由于水流速度低,容易造成折流反应区底部严 重集泥;单个的折流区中水的上升速度又过快,比重轻的生物污泥容易带出系统,以上原因 使得该类型反应器的推广受到了制约。好氧流化技术中流化速度控制的条件要求很高,在 各种具体的反应器中要求有不同的上升速度,在实验室中得出的数据很难满足规模放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综合了折流、流化、内循环和沉淀一体化技术,解决了上述技术的不足和问 题,从而使设备的占地面积小,使用的机电设备少,运行简化,能耗减少,处理效果明显,投 资和使用成本降低。通过反应器参数的改变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高中低COD负荷的 去除,也可以应用于N、P的去除。本装置的组成特征是一种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池体,在所 述池体的外周上部有竖向隔板将池体分隔为彼此相通的进水口(12)、折流内循环厌氧区 (11、21、22、23、31、32、33、41、42、43)、厌氧沉淀区(1)、三相分离器(9)、兼氧区(2)、流化好 氧区(3),流化好氧沉淀区(4)、出水口(13)。整个池内可(也可不)填充有填料,如浮石、 活性炭、山火灰石、海绵、鲍尔环等。在所述的折流内循环厌氧区被竖向和水平的隔板分为 多个折流区,折流区间有一孔连接彼此相邻的两个折流内循环厌氧区,孔道可以是垂直方 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因此折流区可以彼此水平相通的,也可以是彼此垂直相通的。折流 内循环厌氧区外部垂直方向有一污泥渠,最后的一个折流内循环厌氧区有一组均勻分布在 整个区域内的出水孔,通过这组出水孔水流从厌氧沉淀区(1)四周均勻地流向中心;在所 述的厌氧沉淀区(1)有厌氧污泥循环管(8)和剩余污泥管(14),在污泥区渠里有污泥循环 泵(10),污泥循环泵(10)通过厌氧污泥循环管(8)和污泥渠及污泥循环管(15)把厌氧沉 淀区(1)和进水口(12)连接;在所述的的三相分离器(9)上部有多根沼气排除管组成的沼 气收集系统(6)将产生的沼气输送出去;在所述的流化好氧区(3)底部装有曝气系统(7), 外面压缩空气通过管道接到曝气系统(7),充气后流化好氧区(3)水的比重比周边的小,根3据气提原理,流化好氧区的填料、水、泥从顶部流向流化好氧沉淀区(4)。曝气系统(7)采用 多组微孔曝气管;所述的流化好氧沉淀区(4)在折流内循环厌氧区(11)和流化好氧区(3) 的上面,断面特征是一个"V"字形,“V"字的一边下部是折流内循环厌氧区(11),另一 边下部是流化好氧区(3),在进水口(12)和污泥循环泵(10)的上方有操作平台,“V"字 底部有好氧污泥循环管(5),流化好氧沉淀区(4)的四周外围有集水渠和出水管(13),流化 好氧区(3)的流出的填料和泥水混合物在好氧沉淀区(4)进行分离,清水通过出集水渠收 集后由出水管(13)排出,污泥和填料通过好氧污泥循环管(5)流向兼氧区(2)。附图说明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工艺图说明1厌氧沉淀区,2缺氧区,3流化好氧区,4流化好氧沉淀区,5好氧污泥循环管,6沼 气收集系统,7曝气系统,8厌氧污泥循环管,9三相分离器,10污泥循环泵,11、(21、22、23、 31、32、33、41、42、43)折流内循环厌氧区,12进水口,13出水口,14剩余污泥管,15污泥循环管具体实施方案以下根据附图具体说明2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实施案例1 高COD废水的处理经过前处理的废水由水泵提升到进水口(12), 依次经过折流内循环厌氧区(1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2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22)折流 内循环厌氧区(23),折流内循环厌氧区(3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32),折流内循环厌氧区 (33),折流内循环厌氧区(4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42),折流内循环厌氧区(43),厌氧沉降 区(1),三相分离器(9),缺氧区(2),流化好氧区(3),流化好氧沉降区(4),经集水渠收集后 由水口(13)排出。污泥循环泵(10)通过厌氧污泥循环管(8)和污泥渠及污泥循环管(15) 将厌氧沉降区(1)的污泥输循环到进水口(12),流化好氧沉降区(4)的污泥由好氧污泥循 环管(5)输送到曝气系统(7)下面的缺氧区(2),外部压缩空气通过曝气系统(7)将流化 好氧区(3)的水和泥带入流化好氧沉降区(4),处理过后的清水经收集后由出水管(13)排 出,沼气收集系统(6)将三相分离器(9)产生的沼气输送出去,剩余污泥由排泥管(14)排 出。该方式主要的目的是去除C0D,产生沼气,因此该方式下的折流内循环厌氧区的容积可 以大些,使污水在折流厌氧区的时间加长。而污泥缺氧区(2)可以适当的减小。实施案例2 N、P的去除经过前处理的废水由水泵提升到进水口(12),依次经过 折流内循环厌氧区(1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2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22)折流内循环厌氧 区(23),折流内循环厌氧区(3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32),折流内循环厌氧区(33),折流内 循环厌氧区(41),折流内循环厌氧区(42),折流内循环厌氧区(43),厌氧沉降区(1),三相 分离器(9),缺氧区(2),流化好氧区(3)。压缩空气通过曝气系统(7)将水和泥带出好氧流 化区(3),流入流化好氧沉降区(4)进行泥水分离,流化好氧沉降区(4)处理过后的清水经 收集后由出水管(13)排出。污泥循环泵(10)通过厌氧污泥循环管(7)和厌氧污泥渠及污 泥循环管(15)将厌氧沉降区(1)的污泥输循环到进水口(12),流化好氧沉降区(4)的污泥 由好氧污泥循环管(5)输送到曝气系统(7)下面的缺氧区(2),剩余污泥由排泥管(14)排 出。该方式主要的目的是去除N、P,因此该方式下的折流内循环厌氧区的容积应可以小些,使污水在折流厌氧区的时间少。而污泥缺氧区(2)可以适当的增大,沼气收集系统可以省 略。权利要求一种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上部分有竖向隔板将池体分隔为彼此相通的折流内循环厌氧区、厌氧沉淀区(1)、三相分离器(9)、兼氧区(2)、流化好氧区(3)、流化好氧沉淀区(4)。整个池内可(也可不)填充有填料,如浮石、活性炭、山火灰石、海绵、鲍尔环等。该装置可以用于污水处理中COD的去除,亦可以用于N,P的去除。2.根据权利1所述的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折流内循环厌氧 区在池的外周,有被竖向和水平隔墙分隔的多个折流厌氧区,折流内循环厌氧区彼此通过 一孔道相通。在外部折流区有一垂直的污泥渠和厌氧污泥循环管(8)相连。3.根据权利1所述的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整个池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上部分有竖向隔板将池体分隔为彼此相通的折流内循环厌氧区、厌氧沉淀区(1)、三相分离器(9)、兼氧区(2)、流化好氧区(3)、流化好氧沉淀区(4)。整个池内可(也可不)填充有填料,如浮石、活性炭、山火灰石、海绵、鲍尔环等。该装置可以用于污水处理中COD的去除,亦可以用于N,P的去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长
申请(专利权)人:钟志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