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27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温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包括本体、两个连接头和温度报警器,所述连接头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片,所述本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和通口,所述导热金属片的内壁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延伸至移动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和压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号弹簧和密封柱对氦气施压,使相互密封接触的两个密封块被氦气的气压推开,从而使氦气进入本体的内部,通过氦气与导热金属片的表面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导热金属片在高温环境下加快腐蚀,且每次进入本体内部的氦气都会残留一点,然后可以避免空气对导热金属片进一步氧化腐蚀。金属片进一步氧化腐蚀。金属片进一步氧化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温控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设备包括发电与供电两大类,其中,供电类的电力设备,多以密封箱体的形式呈现,内置开关与控制器,由于在供电过程中存在线路老化与过载过大容易导致电路发热的问题,因此,为了增强安全性,一般会设置温控及报警装置,通过设置指定的温度阈值从而完成过热切断电路连接操作,以达到温控及报警的目的。
[0003]目前,现有的电力设备用温控及报警装置主要通过接入电力设备的电路,通过发热形变的金属片来达到切断电路以温控的目的,但是,现有导热用的金属片在温度达到断路阈值后虽然会通过形变来切断电路,但高温会造成金属片的氧化加剧与腐蚀,特别是电性连接的两个金属片会在空气中电离出离子,这些电离子会就加剧金属片的氧化。
[0004]同时,受热形变的金属片在逐渐降低温度后会恢复至形变前的状态,现有技术中的金属片在复位后会重新接触形成回路,但现有的导热金属片很容易在长期的氧化腐蚀下产生形变疲劳,要么无法复位,要么复位过早,在电力设备通电的情况下,极其危险,其可靠性有待提高;且现有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内部温度也会随着连接电路的升温而升高,从而造成装置内部的温度升高,很可能影响导热金属片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包括本体、两个连接头和温度报警器,所述连接头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片,所述本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和通口,所述导热金属片的内壁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延伸至移动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和压柱,所述二号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本体的内壁开设有平衡孔,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储气筒,所述储气筒的内壁密封卡接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三号弹簧且三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储气筒与密封柱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筒的内部填充有氦气,所述导热金属片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一号弹簧。
[0007]优选地,上下两个所述连接头依次固定套接于本体的顶部与底部,两个所述导热金属片依次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头的相对端,所述温度报警器的探针连线贯穿平衡孔且与导热金属片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热金属片的相对面限位接触且左右两端分别与本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密封接触。
[0008]优选地,所述密封条由橡胶块制成且左右两端均与本体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密封条通过胶粘固定连接于导热金属片的前后两侧。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槽内壁靠近本体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通槽,所述连接板通过通槽延伸卡接于移动槽的内壁,所述一号弹簧位于通槽的内部且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通槽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密封块分别密封卡接于左右两个移动槽的中部,每组所述密封块均呈上下密封接触的形式且封堵于通口中。
[0011]优选地,所述储气筒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密封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密封卡接于卡槽内,所述氦气密封填充于密封柱与密封块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二号弹簧活动套接在压柱的外表面且两端分别与密封块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柱朝向密封块的一端与密封块限位接触,所述二号弹簧在上下两个密封块相接触时呈被压缩的状态。
[0013]优选地,所述平衡孔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于本体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导热金属片的内部通过平衡孔与外界连通。
[0014]优选地,上下两个所述导热金属片的左右两端接触面的高度值大于通口的直径值。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受热形变的两个导热金属片带动连接柱和连接板向压缩一号弹簧的方向移动,分别带动上下两组压柱上移并解除对密封块的限位压制,随着连接板带动压柱逐渐远离密封块,且二号弹簧被压缩的程度逐渐减小,通过三号弹簧和密封柱对氦气施压,使相互密封接触的两个密封块被氦气的气压推开,从而使氦气进入本体的内部,通过氦气与导热金属片的表面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导热金属片在高温环境下加快腐蚀,且每次进入本体内部的氦气都会残留一点,然后可以避免空气对导热金属片进一步氧化腐蚀。
[0017]2、进入本体内部的氦气会迅速吸收导热金属片的热量,通过设置有被压缩的一号弹簧对导热金属片施压,然后使逐渐恢复常温状态的导热金属片恢复,一方面通过压缩本体内部的有效空间,将氦气推回至储气筒的内部,同时,通过连接柱和连接板带动压柱移动与密封块接触的位置,从而重新封堵通口,在完成冷却功能后将氦气重新推回储气筒的内部,然后使两个导热金属片重新接触并形成断电后的回路,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相互密封接触的密封块,在导热金属片受热后通过连接柱和连接板带动压柱移动并解除对密封块的限位施压,使氦气在密封柱和三号弹簧的作用下对密封块施压,将密封块往移动槽的内部方向推动,从而在通口被打开后进入本体的内部,从而可以利用氦气对导热金属片及本体内部的空气环境进行自动冷却,降低导热金属片在高温下所受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正面外观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正面剖切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内部立体剖切展示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热金属片、一号弹簧、连接柱、二号弹簧、密封块、压柱和密封条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板、一号弹簧、连接柱、二号弹簧、密封块和压柱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储气筒、密封柱、卡块和三号弹簧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本体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0029]图中:1、本体;2、连接头;3、温度报警器;4、储气筒;41、卡槽;5、密封柱;51、卡块;6、氦气;7、导热金属片;8、移动槽;9、连接板;10、一号弹簧;11、连接柱;12、平衡孔;13、二号弹簧;14、密封块;15、压柱;16、通口;17、密封条;18、三号弹簧;19、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包括本体1、两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包括本体(1)、两个连接头(2)和温度报警器(3),所述连接头(2)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8)和通口(16),所述导热金属片(7)的内壁通过连接柱(11)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延伸至移动槽(8)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13)和压柱(15),所述二号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14),所述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平衡孔(12),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储气筒(4),所述储气筒(4)的内壁密封卡接有密封柱(5),所述密封柱(5)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三号弹簧(18)且三号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储气筒(4)与密封柱(5)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筒(4)的内部填充有氦气(6),所述导热金属片(7)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7),所述移动槽(8)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板(9)固定连接的一号弹簧(10),上下两个所述连接头(2)依次固定套接于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两个所述导热金属片(7)依次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头(2)的相对端,所述温度报警器(3)的探针连线贯穿平衡孔(12)且与导热金属片(7)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热金属片(7)的相对面限位接触且左右两端分别与本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密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17)由橡胶块制成且左右两端均与本体(1)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密封条(17)通过胶粘固定连接于导热金属片(7)的前后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的温控及报警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旭刘智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淞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