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17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通过依次设置的反力框架、衬砌和轨道板来模拟实际的隧道结构,然后在轨道板上设置反力板,并与反力框架形成闭合空间,并通过第一调节部件、第二调节部件和倾角调节转盘来调节轨道板、衬砌的姿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加载装置对轨道板施加力,以模拟有列车经过条件下轨道板所受的荷载压力,进而为列车经过时,动力扰动的情况下轨道的受力变形提供试验参照。轨道的受力变形提供试验参照。轨道的受力变形提供试验参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适应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建设大量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可避免地穿越崇山峻岭,穿越方式通常以隧道为主。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断裂带十分活跃,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隧道穿越活断层在所难免,就高速铁路隧道而言,断层错动对隧道及隧道内的设施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高铁对轨道的变形要求标准非常高,且变形条件包含不同倾角正/逆/走滑等不确定因素,且在目前没有一项试验能够证明列车穿过隧道时的试验项目,以探究在隧道穿越活断层受到列车经过时,动力扰动的情况下轨道的受力变形情况,时需要采用相关的措施能实现对路轨结构变形进行实时的调整。
[0003]也即,目前,对于隧道穿越活断层受到列车经过时,还没有一项试验用于探究在隧道穿越活断层受到列车经过时、对隧道产生荷载的情况下受到动力扰动的时轨道的受力变形情况;
[0004]可见,提供一种列车经过时,动力扰动的情况下轨道的受力变形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的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力框架、衬砌和轨道板,所述衬砌设置在所述反力框架上,所述轨道板设置在所述衬砌上;反力板,所述反力板设置在所述反力框架上,与所述反力框架形成闭合空间;倾角调节转盘,用于调节所述衬砌的倾角;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反力框架与所述衬砌之间,用于施加第一调节动作,以调节所述衬砌的姿态;第二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衬砌与所述轨道板之间,用于施加第二调节动作,以调节所述轨道板的姿态;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与所述反力框架之间,用于向所述轨道加载压力。
[0007]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加载装置为半柔性气囊。
[0008]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反力框架为包括两端节段和中间节段,所述中间节段为多节连贯设置的多个分节段;所述中间节段的两端部倾角调节转盘,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分节段的倾角。
[0009]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倾角调节转盘包括一对半圆筒状结构,且对立设置在所述中间节段的对立侧,所述半圆筒状结构的非圆弧面贴近所述中间节段,当所述半圆筒状结构转动时,推动所述中间节段发生角度倾斜;摇把手,所述摇把手与所述半圆筒状结构的圆心
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半圆筒状结构的所述倾角调节转盘转动,以使所述倾角调节转盘转动至预设角度。
[0010]在第一方面中,一对所述两端节段上还设置有突出与其本体的变形对照点。
[0011]在第一方面中,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加载油缸和第二加载油缸,所述第一加载油缸和所述第二加载油缸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架载油缸设置在所述衬砌的底部,用于调节所述衬砌的竖向方向;所述第二加载油缸设置在所述衬砌的相对侧,用于调节所述衬砌的水平方向。
[0012]在第一方面中,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设置在所述衬砌与所述轨道板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升降台的高度,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3]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轨道板之间的万向轮,用于调节所述轨道板的水平位置。
[0014]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条调节装置还包括一对调节油缸,一对所述调节油缸对应设置在一对所述轨道板的对立位置处,用于调节所述轨道板的水平位置。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通过依次设置的反力框架、衬砌和轨道板来模拟实际的轨道结构,然后在轨道板上设置反力板,并与反力框架形成闭合空间,并通过第一调节部件、第二调节部件和倾角调节转盘来调节轨道板、衬砌的姿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加载装置对轨道板施加力,以模拟有列车经过条件下轨道板所受的荷载压力,并通过第一调节部件对衬砌进行二次加载(进行上下、前后错动加载),以模拟不同形式的断层错动,加载过程通过变形监测装置进行检测,最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调节装置对衬砌进行作动,以将衬砌恢复至原位,进而为列车经过时,动力扰动的情况下轨道的受力变形提供试验参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1]图中标号:
[0022]1‑
反力框架;101

中间节段;102

两端节段;
[0023]2‑
衬砌;
[0024]3‑
轨道板;
[0025]4‑
反力板;
[0026]5‑
半柔性气囊;
[0027]6‑
第一加载油缸;
[0028]7‑
第二加载油缸;
[0029]8‑
升降台;
[0030]9‑
万向轮;
[0031]10

调节油缸;
[0032]11

倾角调节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5]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力框架、衬砌和轨道板,所述衬砌设置在所述反力框架上,所述轨道板设置在所述衬砌上;反力板,所述反力板设置在所述反力框架上,与所述反力框架形成闭合空间;倾角调节转盘,用于调节所述衬砌的倾角;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反力框架与所述衬砌之间,用于施加第一调节动作,以调节所述衬砌的姿态;第二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衬砌与所述轨道板之间,用于施加第二调节动作,以调节所述轨道板的姿态;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与所述反力框架之间,用于向所述轨道加载压力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变形监测装置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第二调节部件电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变形监测装置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第二调节部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为半柔性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框架为包括两端节段和中间节段,所述中间节段为多节连贯设置的多个分节段;所述中间节段的两端部倾角调节转盘,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分节段的倾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自适应调节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转盘包括一对半圆筒状结构,且对立设置在所述中间节段的对立侧,所述半圆筒状结构的非圆弧面贴近所述中间节段,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辉涂洪亮朱勇卢景景杨凡杰高阳胡明明江帅赵成伟崔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