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排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12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油泵排气机构,包括上阀座与下阀座,所述上阀座顶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凹槽、通孔和堵孔,所述凹槽内卡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通过导杆与堵块连接,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下阀座顶部的吸油腔内设置有吸油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了一种油泵排气机构,通过设置螺接配合的上阀座与下阀座,可以方便对两者进行安装及拆卸工作,从而可以便于将下阀座内部的吸油棉取出进行清理或更换,避免因吸油棉内部堵塞而影响机构的过滤排气效果,通过吸油棉对气流中携带的油气进行过滤,从而可以吸收油液对其进行回收,同时实现清洁排放与资源回收的目的。清洁排放与资源回收的目的。清洁排放与资源回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泵排气机构


[0001]本公开涉及油泵排气
,具体涉及油泵排气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油泵工作前需先排空泵中空气,防止空气进入油路。目前采用的排气结构一般是通过螺塞配合生料带堵住排气孔,在油泵需要排气的时候,拧开螺塞,油泵正常工作后,重新缠生料带将螺塞拧回,操作较为麻烦,且油泵排出气体形成油雾,油雾不仅会污染房间内空气,浪费油品,而且会附着在管道上方,不利于清洁,目前采用过滤机构对油泵排气时的油雾进行过滤,此过程中,过滤机构容易被油污堵塞,因此需要时常维护,而普通的过滤机构不便拆卸进行清理维护,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油泵排气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油泵排气机构。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油泵排气机构,包括:
[0005]上阀座,其底部活动设置下阀座,所述上阀座顶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凹槽、通孔和堵孔,所述凹槽内活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通过导杆与堵块连接,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和连接块底面与凹槽内底面连接,所述下阀座顶部的吸油腔内设置有吸油棉,所述通孔的侧面导通连接有排气管。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阀座顶部的连接部螺接在上阀座底部的连接孔内。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堵块外侧通过密封圈与堵孔内壁紧密抵接。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阀座侧面的出气口通过回油管连接回收罐,所述回油管上安装有电磁阀和回收泵。
[0009]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油泵排气机构,通过设置螺接配合的上阀座与下阀座,可以方便对两者进行安装及拆卸工作,从而可以便于将下阀座内部的吸油棉取出进行清理或更换,避免因吸油棉内部堵塞而影响机构的过滤排气效果,通过设置配合使用的连接块、导杆、堵块和弹簧结构组成的联动机构,在正常工作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堵块抵紧在堵孔内部形成密封,此时气流不可通过堵孔,在需要排气的情况下,只需要向下按压连接块即可带动导杆和堵块下降,此时气流通过排气管进入通孔和堵孔形成的通道随后进入吸油腔内,通过吸油棉对气流中携带的油气进行过滤,从而可以吸收油液对其进行回收,同时实现清洁排放与资源回收的目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1]图1为本技术上阀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1、上阀座;11、下阀座;12、连接部;13、凹槽;14、通孔;15、堵孔;16、连接块;17、导杆;18、堵块;19、弹簧;2、吸油腔;21、吸油棉;22、排气管;23、回油管;24、回收罐;25、电磁阀;26、回收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16]实施例一
[0017]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油泵排气机构,包括上阀座1与下阀座11,上阀座1顶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凹槽13、通孔14和堵孔15,凹槽13内设有连接块16,凹槽13内壁开设有滑槽,且连接块16侧壁设置有和滑槽相适配的滑块,连接块16底部通过导杆17与堵块18连接,导杆17上套设有弹簧19,且弹簧19两端分别和连接块16底面与凹槽13内底面固定连接,下阀座11顶部的吸油腔2内设置有吸油棉21。
[0018]通过设置配合使用的连接块16、导杆17、堵块18和弹簧19结构组成的联动机构,在正常工作时,在弹簧19的作用下使得堵块18抵紧在堵孔15内部形成密封状态,此时气流不可通过堵孔15,在需要排气的情况下,只需要向下按压连接块16即可带动导杆17和堵块18下降,此时气流通过排气管22进入通孔14和堵孔15形成的通道,随后进入吸油腔2内,通过吸油棉21对气流中携带的油气进行过滤,从而可以吸收油液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实现清洁排放与资源回收的目的。
[0019]上述方案中,下阀座11顶部的连接部12螺接在上阀座1底部的连接孔内,通过设置螺接配合的上阀座1与下阀座11,可以方便对两者进行安装及拆卸工作,从而可以便于将下阀座11内部的吸油棉21取出进行清理或更换,避免因吸油棉21内部堵塞而影响机构的过滤排气效果。
[0020]上述方案中,在油泵进行排气时,开启排气管22上的电磁阀,气体通过排气管22进入通孔14的环形腔内。
[0021]上述方案中,堵块18外侧通过密封圈与堵孔15内壁紧密连接,具体的,堵孔15的直径大于通孔14直径,密封圈采用硅橡胶材质,密封圈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堵块18与堵孔15的配合效果。
[0022]上述方案中,通孔14的侧面连接有排气管22,具体的,排气管22的另一端与油泵的排气机构连接,在排气管22上设置有电磁阀。
[0023]上述方案中,下阀座11侧面的出气口通过回油管23连接回收罐24,回油管23上安装有电磁阀25和回收泵26,工作时开启回收泵26可以将积存在吸油腔2下部的油液抽出至回收罐24内。
[0024]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排气管22的另一端与油泵的排气机构连接,在不需要进行
排气时,由于弹簧19的弹力作用使得堵块18抵紧在堵孔15内部形成密封状态,此时气流不可通过堵孔15排出,在需要排气的情况下,只需要向下按压连接块16即可带动导杆17和堵块18下降,此时气流通过排气管22进入通孔14和堵孔15形成的通道从而进入吸油腔2内,通过吸油棉21对气流中携带的油气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气体通过下阀座11侧面的出气口排出,当吸油腔2内积存一定量的油液后,启动回收泵26并开启回油管23上的电磁阀25,将吸油腔2内储存的油液回收至回收罐24内,在装置长时间运行后,可以将上阀座1与下阀座11分离,从而可以将吸油棉21取出进行清理,避免吸油棉21出现内部堵塞问题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效果。
[0025]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泵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座(1),其底部活动设置下阀座(11),所述上阀座(1)顶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凹槽(13)、通孔(14)和堵孔(15),所述凹槽(13)内活动设有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底部通过导杆(17)与堵块(18)连接,所述导杆(17)上套设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两端分别和连接块(16)底面与凹槽(13)内底面连接,所述下阀座(11)顶部的吸油腔(2)内设置有吸油棉(21),所述通孔(14)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萍吴文理马军颜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海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