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73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金属反射层、像素电极层和显示功能层;金属反射层与像素电极层绝缘,像素电极层包括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驱动晶体管,像素电极层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金属反射层包括反射电极,显示功能层包括子显示功能单元,反射电极与子显示功能单元在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电极,金属导热对子显示功能单元进行有效加热,解决了显示面板在低温下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升了加热效率,并提高了显示面板在低温下反应速度,改善画面显示效果。改善画面显示效果。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润湿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子纸与电子书正蓬勃发展,具有更轻薄与可挠曲特性的显示器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的趋势。电润湿显示器则是一种可应用在电子书以及电子纸的显示面板。
[0003]电润湿显示器受显示功能层中的油墨和电解质影响,低温下,油墨和电解质流动变慢,响应时间增加,容易造成显示装置画质变差,动态图像有拖尾现象,影响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将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层,解决了显示功能层在低温下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显示面板中现有的反射电极作为加热电极,金属导热能够实现快速加热,提高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在低温下反应速度,能够及时进行画面刷新,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金属反射层、像素电极层和显示功能层;
[0006]所述金属反射层与所述像素电极层绝缘,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过孔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
[0007]所述金属反射层包括反射电极,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子显示功能单元,所述反射电极与所述子显示功能单元在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电极。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金属反射层、像素电极层和显示功能层;金属反射层与像素电极层绝缘,像素电极层包括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驱动晶体管,像素电极层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金属反射层包括反射电极,显示功能层包括子显示功能单元,反射电极与子显示功能单元在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电极,可以解决显示功能层在低温下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显示面板中现有的反射电极作为加热电极,无需额外增加加热电极,无需过多改变显示面板结构,并且反射电极与子显示功能单元投影交叠,能够对子显示功能单元进行有效加热,金属导热也能够实现快速加热,提升了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在低温下反应速度,能够及时进行画面刷新,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电信号上升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加热电信号上升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走线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走线结构示意图;
[0018]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电极与加热驱动焊盘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19]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电极与加热驱动焊盘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0]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反射电极与加热驱动焊盘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1]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电极组走线排布示意图;
[0022]图1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
[0027]需要注意,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相应内容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0028]需要注意,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900上依次包括衬底基底1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金属反射层30、像素电极层40和显示功能层50;金属反射层30与像素电极层40绝缘,像素电极层40包括像素电极41,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包括驱动晶体管21,像素电极层40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21的一端电连接;金属反射层30包括反射电极31,显示功能层50包括子显示功能单元56,反射
电极31与子显示功能单元56在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金属反射层30复用为加热电极。
[0030]具体的,参考图1,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900上依次包括衬底基底1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金属反射层30、像素电极层40和显示功能层50,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条扫描线和数据线,用于与薄膜晶体管阵列20电连接,示例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20中驱动晶体管21的栅极可以与扫描线电连接,源极可以与数据线电连接,漏极可以与像素电极层40中的像素电极电连接,通过扫描线和数据线提供的驱动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21的导通与截止,进而控制显示功能层50是否显示。
[0031]由于显示功能层50中的显示效果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在显示阶段,通过在显示功能层50两侧施加电场,使得显示功能层50中的介质向一侧移动或发生偏转,从而使得金属反射层30反射的光线通过显示功能层50后进而反射到人眼,从而呈现子像素的发光效果,并在宏观上构成显示画面。然而,在低温环境中,该介质受到低温影响,使得在显示阶段施加电场后,其向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金属反射层、像素电极层和显示功能层;所述金属反射层与所述像素电极层绝缘,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过孔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金属反射层包括反射电极,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子显示功能单元,所述反射电极与所述子显示功能单元在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金属反射层复用为加热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至少在显示阶段,所述反射电极通入加热电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信号在非显示阶段为第一信号值,所述加热电信号在显示阶段为第二信号值,所述第二信号值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值;所述加热电信号在由所述非显示阶段切换至所述显示阶段的过程中,以阶梯式、直线式或曲线式由所述第一信号值递增至所述第二信号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场屏蔽层,所述电场屏蔽层位于所述金属反射层和所述像素电极层之间,所述电场屏蔽层包括电场屏蔽电极,所述电场屏蔽电极与所述反射电极在所述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电场屏蔽电极用于至少在所述反射电极通入加热电信号时,通入固定电位电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像素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电场屏蔽层用于在显示阶段分别通入公共电位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层复用为电场屏蔽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胶层,所述有机胶层位于所述金属反射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胶层的厚度为1.0~6.0μ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胶层的介电常数在3~4F/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还包括挡墙,相邻的所述挡墙围绕形成一个所述子显示功能单元;所述挡墙呈黑色,所述反射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未交叠的部分位于所述挡墙在所述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中。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层和公共电极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像素电极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远离所述像素电极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黑色挡光结构,所述反射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未交叠的部分位于所述黑色挡光结构在所述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中。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连接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显示驱动焊盘和加热驱动焊盘,所述显示驱动焊盘与所述加热驱动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同一侧或相对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的多个反射电极组,所述反射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反射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加热驱动焊盘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加热驱动焊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极焊盘和第二极焊盘;同一所述反射电极组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加热驱动焊盘最近的所述反射电极为第一反射电极,距离所述加热驱动焊盘最远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建陈华王磊李金玉高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