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69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它包括:箱体、与所述箱体相连的箱体进气管和箱体出气管、与所述箱体进气管相连的循环桶、与所述循环桶相连的净化桶、与所述净化桶相连的过滤桶、连接在所述过滤桶顶部的过滤桶进气管、连接在过滤桶进气管另一端的连接管、连接箱体出气管和连接管的卡箍、设置在所述过滤桶内的过滤芯、螺旋设置在所述净化桶内的电热丝、固定在所述净化桶底部的分子筛以及固定在所述分子筛顶部的筛筒,所述过滤桶进气管与过滤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箱体的底部设置循环桶、净化桶和过滤桶,实现箱体内气体的内部循环,管路连接处通过密封垫和卡箍进行连接,也有效地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避免了气体的泄漏。气体的泄漏。气体的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


[0001]本技术属于操作箱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手套箱是将高纯惰性气体(如氮气)充入箱体内,操作工将手伸入箱体内进行相应的实验,也称手套箱、惰性气体保护箱、干箱等。主要实现对O2,H2O,有机气体的清除。广泛应用于无水、无氧、无尘的超纯环境,如: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半导体、超级电容、特种灯、激光焊接、钎焊等领域内。
[0003]现有的手套箱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实验过程不受氧气以及水蒸气的影响,通常会将箱体抽至真空,并通入惰性气体,操作员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之后,打开箱门,由操作员及时取走箱体内的仪器以及成品。
[0004]现有的手套箱存在以下缺陷:实验完成后需要打开箱门取走仪器及产品,此时箱体内原有的惰性气体则会从箱体内泄出,下一次实验时需要再向箱体内通入惰性气体,不环保的同时也会造成成本的浪费,无法有效地回收箱体内的惰性气体用做下一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它包括:
[0007]箱体、与所述箱体相连的箱体进气管和箱体出气管、与所述箱体进气管相连的循环桶、与所述循环桶相连的净化桶、与所述净化桶相连的过滤桶、连接在所述过滤桶顶部的过滤桶进气管、连接在过滤桶进气管另一端的连接管、连接箱体出气管和连接管的卡箍、设置在所述过滤桶内的过滤芯、螺旋设置在所述净化桶内的电热丝、固定在所述净化桶底部的分子筛以及固定在所述分子筛顶部的筛筒,所述过滤桶进气管与过滤芯相连。
[0008]优化地,它还包括循环桶出气管、循环桶进气管、净化桶出气管、净化桶进气管以及过滤桶出气管,所述过滤桶出气管一端与过滤桶相连,另一端与净化桶进气管相连,所述净化桶出气管一端与筛筒相连,另一端与循环桶进气管相连,所述循环桶出气管一端与循环桶相连,另一端与箱体进气管相连。
[0009]优化地,它还包括形成在分子筛底部的第一气流腔、形成在所述过滤芯和过滤桶之间的第二气流腔以及设置在卡箍内的密封垫,所述筛筒与第一气流腔相连通,所述过滤桶出气管与第二气流腔相连通。
[0010]优化地,所述箱体出气管包括箱体出气管本体、贯穿所述箱体出气管本体的箱体出气管道、一体连接在所述箱体出气管本体两端的第一卡板、开设在所述第一卡板内的第一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板靠近箱体出气管本体一侧的第一卡面。
[0011]优化地,所述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贯穿所述连接管本体的连接管道、一体连接
在所述连接管本体两端的第二卡板、开设在所述第二卡板内的第二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板靠近连接管本体一侧的第二卡面。
[0012]优化地,所述密封垫包括密封环、一体连接在所述密封环外周面上的密封圈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密封环两侧的密封卡板,所述密封卡板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配合。
[0013]优化地,所述卡箍包括枢轴连接的两组卡环、枢轴连接在其中一组卡环另一端的翻转螺杆、旋拧在翻转螺杆上用于锁止另一组卡环的锁止帽、开设在所述卡环内侧的锁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锁槽两侧的锁止面,所述锁止面与第一卡面和第二卡面相配合。
[0014]优化地,所述卡箍还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卡环两端的枢接槽和翻转槽、枢轴连接在两组卡环的枢接槽内的枢接板以及套设在翻转螺杆上的垫片,所述翻转螺杆的一端枢轴连接在翻转槽内,所述枢接板的厚度等于枢接槽的宽度。
[0015]优化地,所述密封垫的材质为橡胶。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技术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在箱体的底部设置依次相连的循环桶、净化桶和过滤桶,通过过滤桶内部的过滤芯进行过滤处理,通过净化桶内的分子筛进行去水处理,通过净化桶内的铜媒介进行去氧处理,电热丝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去氧的效率;对箱体内原有的气体进行内部过滤、去氧、去水处理之后,实现箱体内原有气体的内部循环,避免了频繁向箱体内充惰性气体,相应地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效率;管路连接处通过密封垫和卡箍进行连接,也有效地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避免了气体的泄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去掉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箱体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箱体出气管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连接管的剖视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卡箍的主视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卡箍的剖视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技术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技术密封垫的剖视图;
[0032]图15为本技术净化桶的剖视图;
[0033]图16为本技术净化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为本技术过滤桶的剖视图;
[0035]图18为本技术卡箍连接处的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箱体;2、循环桶;3、净化桶;4、过滤桶;
[0038]5、箱体出气管;501、箱体出气管本体;502、箱体出气管道;503、第一卡板;504、第一卡槽;505、第一卡面;
[0039]6、连接管;601、连接管本体;602、连接管道;603、第二卡板;604、第二卡槽;605、第二卡面;
[0040]7、卡箍;701、卡环;702、枢接槽;703、枢接板;704、翻转槽;705、翻转螺杆;706、垫片;707、锁止帽;708、锁槽;709、锁止面;
[0041]8、过滤桶进气管;
[0042]9、过滤桶出气管;
[0043]10、净化桶进气管;
[0044]11、净化桶出气管;
[0045]12、循环桶进气管;
[0046]13、循环桶出气管;
[0047]14、密封垫;141、密封环;142、密封圈;143、密封卡板;
[0048]15、电热丝;
[0049]16、分子筛;
[0050]17、筛筒;
[0051]18、第一气流腔;
[0052]19、过滤芯;
[0053]20、第二气流腔;
[0054]21、箱体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1)相连的箱体进气管(21)和箱体出气管(5)、与所述箱体进气管(21)相连的循环桶(2)、与所述循环桶(2)相连的净化桶(3)、与所述净化桶(3)相连的过滤桶(4)、连接在所述过滤桶(4)顶部的过滤桶进气管(8)、连接在过滤桶进气管(8)另一端的连接管(6)、连接箱体出气管(5)和连接管(6)的卡箍(7)、设置在所述过滤桶(4)内的过滤芯(19)、螺旋设置在所述净化桶(3)内的电热丝(15)、固定在所述净化桶(3)底部的分子筛(16)以及固定在所述分子筛(16)顶部的筛筒(17),所述过滤桶进气管(8)与过滤芯(19)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循环桶出气管(13)、循环桶进气管(12)、净化桶出气管(11)、净化桶进气管(10)以及过滤桶出气管(9),所述过滤桶出气管(9)一端与过滤桶(4)相连,另一端与净化桶进气管(10)相连,所述净化桶出气管(11)一端与筛筒(17)相连,另一端与循环桶进气管(12)相连,所述循环桶出气管(13)一端与循环桶(2)相连,另一端与箱体进气管(2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形成在分子筛(16)底部的第一气流腔(18)、形成在所述过滤芯(19)和过滤桶(4)之间的第二气流腔(20)以及设置在卡箍(7)内的密封垫(14),所述筛筒(17)与第一气流腔(18)相连通,所述过滤桶出气管(9)与第二气流腔(20)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功能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出气管(5)包括箱体出气管本体(501)、贯穿所述箱体出气管本体(501)的箱体出气管道(502)、一体连接在所述箱体出气管本体(501)两端的第一卡板(503)、开设在所述第一卡板(503)内的第一卡槽(504)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星周涛王荣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布劳恩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