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马达及线性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36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马达及线性致动器,属于自锁机构领域,降低了旋转轴正转时与自锁机构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包括壳体、摩擦瓦片和挤压件,所述壳体形成容纳所述摩擦瓦片和所述挤压件的空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旋转轴贯穿的通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摩擦瓦片之间形成容纳所述挤压件的挤压间隙,所述挤压件可在旋转轴正反转切换时相对所述摩擦瓦片在挤压间隙内活动,以在所述旋转轴反转时挤压摩擦瓦片使摩擦瓦片与空腔侧壁相抵、在所述旋转轴正转时松开摩擦瓦片。轴正转时松开摩擦瓦片。轴正转时松开摩擦瓦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马达及线性致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自锁机构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马达及线性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桌为一种可调整桌面高度的智能家具,当升降桌在静止状态时需要保持桌板的位置稳定,若是升降桌内控制升降运动的电机的驱动轴出现转动,则会导致桌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下降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增加自锁机构来对驱动轴进行锁定。虽然自锁机构能够产生自锁力,但若在传动部件正常运转过程中也具有自锁力,则会阻碍传动部件的运动,因此优选的解决方案就是有一个能够单向自锁的装置。现有的单向自锁机构,在传动部件正常运转过程中也会施加不小的摩擦力,会影响到传动部件的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降低了旋转轴正转时与自锁机构之间的摩擦力。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包括壳体、摩擦瓦片和挤压件,所述壳体形成容纳所述摩擦瓦片和所述挤压件的空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旋转轴贯穿的通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摩擦瓦片之间形成容纳所述挤压件的挤压间隙,所述挤压件可在旋转轴正反转切换时相对所述摩擦瓦片在挤压间隙内活动,以在所述旋转轴反转时挤压摩擦瓦片使摩擦瓦片与空腔侧壁相抵、在所述旋转轴正转时松开摩擦瓦片。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瓦片面向所述旋转轴的侧壁在旋转轴的反转方向上逐渐靠近旋转轴的轴心线。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挤压件与所述摩擦瓦片在旋转轴的周向方向相抵,所述挤压件在跟随旋转轴活动时带动所述摩擦瓦片绕旋转轴轴心线转动。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瓦片的两端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凸出形成将所述挤压件限位在所述挤压间隙内的止挡凸起。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挤压件的一侧与所述旋转轴接触,所述挤压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摩擦瓦片接触,所述挤压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挤压间隙中。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挤压件为可自由活动的滚子;或者,所述挤压件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摩擦瓦片啮合。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可同步转动的转动座,所述挤压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挤压件包括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固定轴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动套。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瓦片包括固定端、自所述固定端沿旋转轴反转方
向延伸形成的两个自由端和连接两个自由端的弹性件。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为蜂窝状构件;或者,所述弹性件为弹片。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瓦片设有多个,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将多个摩擦瓦片定位在所述旋转轴外周的定位件。
[00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件包括套环,所述摩擦瓦片在旋转轴轴向上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套环与多个摩擦瓦片上的卡槽配合;或者,所述定位件包括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套环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套环上的多个销轴,所述摩擦瓦片与所述销轴转动配合。
[0017]马达,包括输出轴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公开的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用于对所述输出轴进行自锁。
[0018]线性致动器,包括上述的马达。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公开的自锁机构用于对旋转轴进行自锁,旋转轴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挤压件转动,当旋转轴出现正转、反转的切换时,挤压件能够在挤压间隙内活动,即挤压件相对摩擦瓦片在旋转轴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可从挤压间隙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当旋转轴反转时,挤压件能够挤压摩擦瓦片,使摩擦瓦片与空腔侧壁相抵,摩擦瓦片能够反向将作用力施加于挤压件上,限制挤压件的活动,从而使旋转轴无法带动挤压件活动,以实现对旋转轴的自锁。当旋转轴正转时,挤压件不会挤压摩擦瓦片,摩擦瓦片施加在挤压件上的作用力小,因此能够降低挤压件对旋转轴的作用力。
[0021]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套装在转轴上的摩擦环来实现单向自锁,摩擦环可自然地抱紧转轴,当转轴正向转动时,摩擦环会在摩擦力作用下不断向外扩张、在扩张后又会因自身弹力作用下复原,以此不断反复变化,转轴依然能够受到不小的摩擦力,摩擦环也会具有较大的磨损。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摩擦瓦片并非通过弹性的方式装配在外壳上,在自然情况下不会抱紧旋转轴,也不会挤压壳体,因此在旋转轴正向转动过程中,摩擦瓦片形态可保持稳定,摩擦瓦片不会施压在挤压件上影响旋转轴和挤压件的转动。
[0022]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瓦片面向所述旋转轴的侧壁在旋转轴的反转方向上逐渐靠近旋转轴的轴心线。通过这样设计,使得挤压间隙在旋转轴径向方向上的尺寸会在旋转轴的反转方向上逐渐变小,在旋转轴反转时,挤压件从挤压间隙尺寸较大的位置处移动至尺寸较小的位置处,挤压件与摩擦瓦片的相对作用力将会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对旋转轴的作用力,以实现对旋转轴的自锁。
[0023]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与所述摩擦瓦片在旋转轴的周向方向相抵,所述挤压件在跟随旋转轴活动时带动所述摩擦瓦片绕旋转轴轴心线转动。挤压件能够与摩擦瓦片相抵,从而可在跟随旋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摩擦瓦片使摩擦瓦片同步活动,这样一来挤压件可始终保持在挤压间隙内,以使挤压件可在旋转轴反转时快速挤压摩擦瓦片产生自锁力。当旋转轴反转时,在挤压件的作用下摩擦瓦片也具有相对壳体转动的趋势,但摩擦瓦片和壳体之间的挤压力使得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增强了对旋转轴的自锁力。
[0024]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瓦片的两端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凸出形成将所述挤压件限位在所述挤压间隙内的止挡凸起。由于止挡凸起向旋转轴方向凸出,止挡凸起与摩擦瓦片之间会形成台阶状结构,使挤压件无法沿着摩擦瓦片表面活动而越过止挡凸起,从而能够保证
挤压件的位置稳定。
[0025]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的一侧与所述旋转轴接触,所述挤压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摩擦瓦片接触,所述挤压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挤压间隙中。旋转轴在转动时通过与挤压件的接触带动挤压件自转,挤压件通过与摩擦瓦片的接触,从而能够在自转时沿着摩擦瓦片的侧壁滚动,以在挤压间隙内活动,挤压件在滚动时与摩擦瓦片之间存在滚动摩擦,而同样的挤压力产生滚动摩擦力会小于滑动摩擦力,因此滚动的挤压件能够轻松移动至挤压间隙的端部位置而提高对摩擦瓦片的挤压作用力,保证了对旋转轴的自锁效果。
[0026]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为可自由活动的滚子;或者,所述挤压件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摩擦瓦片啮合。若挤压件为滚子,在装配时可直接放置在旋转轴和摩擦瓦片之间,以方便自锁机构的装配。若挤压件为齿轮类结构,通过啮合的方式与旋转轴和摩擦瓦片接触,挤压件不会与旋转轴之间出现打滑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对旋转轴的自锁效果。
[002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可同步转动的转动座,所述挤压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当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包括壳体、摩擦瓦片和挤压件,所述壳体形成容纳所述摩擦瓦片和所述挤压件的空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旋转轴贯穿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摩擦瓦片之间形成容纳所述挤压件的挤压间隙,所述挤压件可在旋转轴正反转切换时相对所述摩擦瓦片在挤压间隙内活动,以在所述旋转轴反转时挤压摩擦瓦片使摩擦瓦片与空腔侧壁相抵、在所述旋转轴正转时松开摩擦瓦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瓦片面向所述旋转轴的侧壁在旋转轴的反转方向上逐渐靠近旋转轴的轴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与所述摩擦瓦片在旋转轴的周向方向相抵,所述挤压件在跟随旋转轴活动时带动所述摩擦瓦片绕旋转轴轴心线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瓦片的两端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凸出形成将所述挤压件限位在所述挤压间隙内的止挡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的一侧与所述旋转轴接触,所述挤压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摩擦瓦片接触,所述挤压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挤压间隙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旋转轴的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为可自由活动的滚子;或者,所述挤压件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摩擦瓦片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如芳许欣叶孝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