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228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9
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在该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连接于第一传输网络的第一接入节点,第一传输网络基于无线AP组网;判断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获取连接于第二传输网络的第二接入节点,第二传输网络基于移动智能端自组网;判断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若否,则通过第二接入节点连接第二传输网络。通过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在多个传输网络中进行切换,保证至少有一个传输网络能够完成数据的完整传输,从而保证在施工场景中数据传输的质量,使得人员在建筑工地进行沟通时尽可能少的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地场景中,一般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隐患不断动态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即时无障碍沟通极为重要。
[0003]建筑工地内总体地形复杂,包含多种施工场景,由于建筑工地总体地形复杂,基础网络设备布置不完善,因此现有的数据传输方式的信号强度较弱,很难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导致人员之间沟通受到影响,可能对整体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较好的保证数据传输的速度与质量,使得人员在建筑工地进行沟通时尽可能少的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智能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连接于第一传输网络的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传输网络基于无线AP组网,所述第一传输网络中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判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获取连接于第二传输网络的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基于移动智能端自组网,所述第二传输网络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判断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若否,则通过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网络。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施工场景中的第一传输网络由于信号难以覆盖的问题影响到人员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及时连接备用的第二传输网络,通过第二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速度。第二传输网络基于人员移动智能端自组网,对基础网络设备要求少,与施工场景契合度高。
[0007]可选的,在判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阈值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不低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通过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网络。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传输网络的信号能够覆盖时,默认采用第一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第一传输网络基于无线AP自组网,当信号强度高于设定阈值时,通过第一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能够较好的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与速度,且有中心服务器的无线AP自组网能够较好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0009]可选的,在判断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后,还包括:
若是,则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否为重要待发送数据包;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不为所述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则暂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直至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或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传输网络与第二传输网络的信号强度均不足以支撑数据传输时,暂停对非重要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持续搜索高质量的传输网络,当确认存在能够保证传输质量的传输网络时,恢复发送待发送数据包。
[0011]可选的,在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否为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后,还包括: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为所述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则连接第三传输网络,所述第三传输网络基于卫星通信组网;通过所述第三传输网络发送所述重要待发送数据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基于卫星通信组网的第三传输网络,当第一传输网络与第二传输网络的信号强度均不足以支撑数据传输且待发送数据为重要待发送数据包时,采用卫星通信保证重要待发送数据包能够完整的被发送。第三传输网络由于成本较高,只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一方面保证了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另一方面减少了数据传输成本。
[0013]可选的,在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时,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对象,所述发送对象为控制中心或第二移动智能端;当所述发送对象为所述第二移动智能端时,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至所述发送对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对象为移动智能端时,发送端与接收端在第二传输网络中处于同等地位,直接通过第二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传输的速度。
[0015]可选的,在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对象后,还包括:当所述发送对象为所述控制中心时,获取连接于所述第二传输网络中的第三移动智能端检测到的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网络中的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三移动智能端中的至少一个为备选转发节点;根据预置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备选转发节点中选取最优转发节点;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至所述最优转发节点,以使所述最优转发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网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至所述控制中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传输网络信号强度弱且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对象为控制中心时,发送端将待发送数据包在第二传输网络中发送至转发节点,转发节点为在第二数据传输网络中具有较好第一传输网络信号的移动智能端,通过转发节点连接第一传输网络,将待发送数据包发送至控制中心,实现在发送端的第一传输网络信号强度弱的情况下,将待发送数据包较快的传输至控制中心。
[0017]可选的,在根据预置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备选转发节点中选取最优转发节点中,进一步包括:
计算各所述备选转发节点的信号强度系数;选取所述信号强度系数最高的所述备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最优转发节点。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若干个备选转发节点中选取出在第一传输网络与第二传输网络中综合信号强度最高的转发节点作为最优转发节点,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0019]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连接于第一传输网络的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传输网络基于无线AP组网,所述第一传输网络中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连接于第二传输网络的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基于移动智能端自组网,所述第二传输网络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第二接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网络。
[0020]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设置的第一传输网络、第二传输网络以及第三传输网络共三个不同类型的组网,当移动智能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在三个传输网络中进行切换,保证至少有一个传输网络能够完成数据的完整传输,或通过两个及以上的传输网络配合进行数据的完整传输,从而保证在施工场景中数据传输的质量,使得人员在建筑工地进行沟通时尽可能少的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
[0021]2、划分待发送数据包为重要待发送数据包以及非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在通过第二传输网络进行待发送数据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移动智能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连接于第一传输网络的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传输网络基于无线AP组网,所述第一传输网络中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判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获取连接于第二传输网络的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基于移动智能端自组网,所述第二传输网络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判断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若否,则通过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网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阈值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不低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通过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网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后,还包括:若是,则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否为重要待发送数据包;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不为所述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则暂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直至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或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否为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后,还包括: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为所述重要待发送数据包,则连接第三传输网络,所述第三传输网络基于卫星通信组网;通过所述第三传输网络发送所述重要待发送数据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时,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对象,所述发送对象为控制中心或第二移动智能端;当所述发送对象为所述第二移动智能端时,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至所述发送对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对象后,还包括:当所述发送对象为所述控制中心时,获取连接于所述第二传输网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鑫唐敏康怀堂赵志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耀驰智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