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20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包括钢制注浆管、注浆软管和注浆机构;钢管桩主体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组环形凹槽;注浆机构包括设置在环形凹槽内部的弯头、设置在弯头一端的注浆头和控制弯头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弯头和注浆软管匹配连接,并通过驱动装置在环形凹槽中进行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将外侧钢制注浆管与钢管桩主体形成整体结构,作为永久构件增大了结构的尺寸和刚度,提高桩基承载力,将注浆软管集中到钢制注浆管中,解决了因为打桩过程注浆软管容易损坏的问题,能够确保注浆的正常进行,通过移动注浆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大直径钢管桩,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桩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上资源的不断开发,愈加复杂多变的水上环境显现,钢管桩基础朝着超大直径、超长方向发展。对于水上特殊环境,钢管桩主要采用压入式、锤击式以及震动式下沉等,且下沉深度较深,不可避免的对周围土层产生扰动,侧摩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承载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0003]大量工程实例表明,通过对沉桩后注浆的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桩土界面性质,扩大支承面积,提高钢管桩的承载能力。国内外学者对注浆进行了大量研究,工艺由复杂发展至相对简单,注浆装置从闭式注浆发展到开式注浆,直管注浆发展到U形管注浆,而注浆类型由桩端注浆发展到桩侧注浆、桩端桩侧组合注浆,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施工工艺,然而对于大直径钢管桩,过多的注浆管反而大大增加了沉桩困难,经常出现注浆头入土困难而挤压损坏的情况;同时由于注浆不均匀,使得传统注浆技术对大直径钢管桩缺乏适用性,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钢管桩主体(1),包括:外接于钢管桩主体(1)的钢制注浆管(2);注浆软管(4),其设置在钢制注浆管(2)中,并与钢管桩主体(1)匹配连接;注浆机构,其与分别与钢管桩主体(1)和注浆软管(4)匹配连接;其中,所述钢管桩主体(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组环形凹槽(3);所述注浆机构包括设置在环形凹槽(3)内部的弯头(5)、设置在弯头(5)一端的注浆头(6)和控制弯头(5)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7),所述弯头(5)和注浆软管(4)匹配连接,并通过驱动装置(7)在环形凹槽(3)中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注浆管(2)的数量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钢制注浆管(2)分别对称焊接在钢管桩主体(1)外壁沿轴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注浆管(2)侧向壁设置有开口,所述注浆软管(4)从钢制注浆管(2)上端穿入,并从开口穿出到环形凹槽(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钢管桩加固的移动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注浆管(2)的底部密封,在所述钢制注浆管(2)同一高度对环形凹槽(3)位置处预留开孔,使得所述注浆软管(4)从钢制注浆管(2)中伸入环形凹槽(3)。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刘李君胡涛王通张亦彬李志越戴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