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11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属于复合生物酶碳源技术领域。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本体,所述混合装置本体的顶部铰链连接有顶盖,所述混合装置本体上开设有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混料桶及齿轮之间的配合使用,使混料桶在以第一转轴为圆心转动时同时发生自转,提高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避免由于物料浓稠黏挂在搅拌桨上难以回收,通过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可将开关顶盖时进入到圆槽内的杂菌进行杀菌,使混合装置本体内部保持无菌状态,通过温控管使混合装置本体内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在对复合生物酶碳源混合的过程中由于温差较大使混合液发生质变。大使混合液发生质变。大使混合液发生质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生物酶碳源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型复合生物酶碳源是一款可促进反硝化脱氮、异养菌群繁殖、提高污水总氮去除效果的新型复合生物碳源。因含有糖类物质,分子间有较强作用力,粘度较高。富含可快速分解碳源供微生物快速代谢繁殖,代谢效率高。物酶碳源具有以下优点:含有生物酶可分解大颗粒有机物,促进污水颗粒物中有机物的快速释放;不改变现有设备处理流程,投加方便简单。投加方式灵活,既可在厌氧工艺段投加,也可以在好氧工艺段投加,代谢效率更高等。目前化学类碳源基本被禁止使用,葡萄糖类碳源效率又不够高,生物酶碳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碳源具有较强的降总氮效率以及可降解不会有二次污染的优点。同时生物酶碳源不需要对现有各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改动,仅仅是外部投放即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0125323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生物酶混合搅拌桶,用于解决现有对生物酶搅拌桶底难以清理的问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在复合生物酶碳源的生产工艺中,需要进行微生物发酵、混合、杂菌检测等流程,由于对复合生物酶碳源物料进行发酵及前期的混合过程中均需要合适的温度,温度差异较大或存在杂菌污染都会造成培养失败。在对生物酶碳源的混合过程中,容易混入杂菌,妨碍生物酶碳源的生产加工,且由于复合生物碳源因含有糖类物质,分子间有较强作用力,粘度较高,给混合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搅拌桨混合后容易使搅拌桨上粘连大量混合液,难以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本体,所述混合装置本体的顶部铰链连接有顶盖,所述混合装置本体上开设有圆槽,所述顶盖和圆槽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所述混合装置本体的内壁安装有用于控制温度的温控管,所述圆槽的内部设置有混料桶和横板。
[0007]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本体与顶盖适配,所述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设置在顶盖与圆槽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与混料桶和横板互不干预;打开顶盖像混料桶内进行上料,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自动关闭,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可将开关顶盖时进入到圆槽内的杂菌进行杀菌,使混合装置本体内部保持无菌状态,避免复合生物酶碳源在混合上下料的过程中掺入杂菌污染。
[0008]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本体包括壳体、保温层和内层,所述壳体处于混合装置本体的最外层,所述内层处于混合装置本体的内壁,所述保温层设置在壳体与内层之间,所述温
控管安装在保温层与内层之间,所述圆槽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有警报器,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混合装置本体内的温度低于提前设定的额定温度时,警报器进行提醒,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使温控管运作,使混合装置本体内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在对复合生物酶碳源混合的过程中由于温差较大使混合液发生质变。
[0009]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本体中央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处于圆槽的下方。
[0010]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倾斜板,所述横板与倾斜板的连接处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混料桶安装在倾斜板上,所述混料桶与滚珠滚动连接;倾斜板以横板的一端为圆心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倾斜板与横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混料桶与倾斜板倾斜角度一致,混料桶与倾斜板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通过混料桶与滚珠的接触减少了混料桶与横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混料桶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中央贯穿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横板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贯穿于圆槽的底部内壁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处于横板的下方和圆槽的底部内壁之间;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及横板进行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横板底部的两端通过轴承对称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转轴远离横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处于第二锥齿轮的下方;第二转轴转动时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齿轮同步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倾斜板的中部贯穿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倾斜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混料桶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三转轴转动时混料桶与第一锥齿轮同步转动。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临近设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通过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均与第二齿轮通过啮合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的夹角与倾斜板和横板之间的夹角一致,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及混料桶的转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圆槽的内壁无接触,所述混料桶和横板均与圆槽适配;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水平设置,圆槽内预留有混料桶的转动空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混料桶及齿轮之间的配合使用,使混料桶在以第一转轴为圆心转动时同时发生自转,提高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使混料桶内的物料混合更加均匀充分,且通过转动的无桨混合搅拌,避免由于物料浓稠黏挂在搅拌桨上难以回收,降低了物料的浪费,同时在混料桶自转的过程中混料桶与滚珠滚动连接,有效降低混料桶自转过时的摩擦力,通过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可将开关顶盖时进入到圆槽内的杂菌进行杀菌,使混合装置本体内部保持无菌状态,避免复合生物酶碳源在混合上下料的过程中掺入杂菌污染,通过温控管使混合装置本体内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在对复合生物酶碳源混合的过程中由于温差较大使混合液发生质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混合装置本体的部分剖面图。
[0021]图3为本使用新型的横板及混料桶的前视图。
[0022]图4为本使用新型的横板及混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使用新型的横板及倾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使用新型的横板及倾斜板的剖面图。
[0025]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混合装置本体;2、顶盖;3、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4、圆槽;5、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6、壳体;7、保温层;8、温控管;9、内层;10、混料桶;11、横板;12、倾斜板;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驱动电机;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装置本体(1),所述混合装置本体(1)的顶部铰链连接有顶盖(2),所述混合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圆槽(4),所述顶盖(2)和圆槽(4)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3)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5),所述混合装置本体(1)的内壁安装有用于控制温度的温控管(8),所述圆槽(4)的内部设置有混料桶(10)和横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本体(1)与顶盖(2)适配,所述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3)设置在顶盖(2)与圆槽(4)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紫外线灯带(3)和第二环形紫外线灯带(5)与混料桶(10)和横板(11)互不干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本体(1)包括壳体(6)、保温层(7)和内层(9),所述壳体(6)处于混合装置本体(1)的最外层,所述内层(9)处于混合装置本体(1)的内壁,所述保温层(7)设置在壳体(6)与内层(9)之间,所述温控管(8)安装在保温层(7)与内层(9)之间,所述圆槽(4)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本体(1)中央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酶碳源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倾斜板(12),所述横板(11)与倾斜板(12)的连接处滚动连接有滚珠(18),所述混料桶(10)安装在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许伟郑慧玲于珍雁刘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