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吸收粒子、近红外线吸收粒子的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分散体、近红外线吸收层叠体、近红外线吸收透明基材技术

技术编号:380196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6
提供一种包含铯钨酸盐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上述铯钨酸盐具有调制成选自斜方晶、菱面体晶和立方晶中的1种以上的假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上述铯钨酸盐由通式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近红外线吸收粒子、近红外线吸收粒子的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分散体、近红外线吸收层叠体、近红外线吸收透明基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近红外线吸收粒子、近红外线吸收粒子的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分散体、近红外线吸收层叠体、近红外线吸收透明基材。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理化学辞典第5版,定义了“将波长处于约1nm~1mm的范围的电磁波称为光。”。该波长的范围包含可见光区域、红外线区域。
[0003]太阳光线所包含的近红外线透过窗材等进入室内,使室内的壁、地板的表面温度上升,室内气温也上升。为了使室内的温热环境变得舒适,一直以来进行了通过窗材等使用遮光构件等,遮断从窗户进入的近红外线,从而使室内气温不上升。
[0004]作为窗材等所使用的遮光构件,专利文献1提出了含有包含炭黑、钛黑等无机颜料、苯胺黑等有机颜料等的黑色微粉末的遮光膜。
[0005]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具有红外线反射性的带状的膜、具有红外线吸收性的带状的膜分别作为经纱或纬纱而制成编织物的保温用片。而且,作为具有红外线反射性的带状的膜,还记载了使用对于合成树脂膜实施铝蒸镀加工,进一步层叠有合成树脂膜的产物。
[0006]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为红外线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该红外线材料微粒含有钨氧化物微粒和/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该红外线材料微粒的粒子直径为1nm以上800nm以下。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029314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

107815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5/037932号
[0012]非专利文献
[0013]非专利文献1:K.Machida,M.Okada,and K.Adachi,“Excitations of free and localized electrons at nearby energies in reduced cesium tungsten bronze nanocrystal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125,103103(2019)
[0014]非专利文献2:S.Yoshio and K.Adachi,“Polarons in reduced cesium tungsten bronzes studied using the DFT+U method,”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Vol.6,026548(2019)
[0015]非专利文献3:S.F.Solodovnikov,N.V.Ivannikova,Z.A.Solodovnikova,E.S.Zolotova,“Synthesis and X

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potassium,rubidium,and cesium polytungstates with defect pyrochlore and 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 structures,”Inorganic Materials,Vol.34,845

853(1998)
[0016]非专利文献4:S.Nakakura,A.F.Arif,K.Machida,K.Adachi,T.Ogi,Cationic defect engineering for controlling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of hexagonal cesium tungsten bronze nanoparticles,Inorg.Chem.,58,9101

9107(2019)

技术实现思路

[001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8]上述专利文献3中,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公开了钨氧化物微粒和/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有这些钨氧化物的透过膜伴随着着色为蓝色,如果添加量增加则蓝色的程度增强。
[0019]然而,近年来,例如汽车用的玻璃、光热变换材料等的用途中,要求提高近红外线吸收率,即降低日照透射率的同时,透过色没有蓝色等的着色,为中性的颜色。
[0020]如果将分散有上述钨氧化物的透过膜那样的蓝色的材料作为基础,则利用各种颜料、染料进行玻璃的调色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色相受到限定。特别是作为辅色的黄色系的透过色是困难的。
[0021]此外,在光热变换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利用光热变换进行的透明树脂构件的粘结等的用途中,要求纯白的显色,但是在上述钨氧化物等材料中,纯白的显色是困难的。
[0022]与此相对,例如对于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的透过膜,如果使透过色变得中和,即透明的色调,则能够扩展其用途。然而,在制成分散体的情况下,对于降低日照透射率的同时,能够实现中性的颜色的复合钨氧化物,迄今为止没有报道。
[0023]此外,在工业上作为重要的应用的汽车中,使用了各种检测器。作为检测器,可举出感知雨天的雨量检测器,感知太阳落下的光检测器,作为交通网中的记录检测检测器的Orbis检测器等。因此,对于汽车用的窗,基于检测器信息传导的要求,要求特定波长带的近红外线的透过性。
[0024]上述检测器所使用的感知红外线为接近800nm~900nm附近的红色的波长的近红外线,对于汽车窗,要求与遮蔽波长与它们相邻的近红外线的日照遮蔽功能相反的透过性。
[0025]然而,作为遮蔽膜用而一直以来已知的贵金属微粒、LaB6等化合物微粒中,吸收的波长波及可见光,因此上述检测器所使用的感知红外线的透过性非常地低。此外,在ATO、ITO等近红外线吸收微粒中,近红外线的吸收波长过长,因此即使满足检测器波长的透过性,也存在日照遮蔽功能变得过低这样的问题。
[002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侧面中,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日照透射率的同时,透过色具备更中性的色调,并且能够确保检测器波长的透过性的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
[0027]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侧面中,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其为包含铯钨酸盐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
[0029]上述铯钨酸盐具有调制成选自斜方晶、菱面体晶和立方晶中的1种以上的假六方晶的晶体结构,
[0030]上述铯钨酸盐由通式Cs
x
W
y
O
z
表示,在将Cs、W、O作为各顶点的3元组成图中,具有由x=0.6y、z=2.5y、y=5x和Cs2O:WO3=m:n(m、n为整数)的4根直线所包围的区域内的组成。
[003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一侧面中,能够提供抑制日照透射率的同时,透过色具备更中性的色调,并且能够确保检测器波长的透过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其为包含铯钨酸盐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所述铯钨酸盐具有调制成选自斜方晶、菱面体晶和立方晶中的1种以上的假六方晶的晶体结构,所述铯钨酸盐由通式Cs
x
W
y
O
z
表示,在将Cs、W、O作为各顶点的3元组成图中,具有由x=0.6y、z=2.5y、y=5x和Cs2O:WO3=m:n的4根直线所包围的区域内的组成,其中,m、n为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其含有选自O、OH、OH2、OH3中的1种以上的添加成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所述添加成分存在于选自所述铯钨酸盐的结晶的WO6八面体所构成的六方窗、六方腔和三方腔中的1种以上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选自构成所述铯钨酸盐的结晶的Cs、W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的一部分具有缺损,所述通式Cs
x
W
y
O
z
的x与y具有0.2≤x/y≤0.6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构成所述铯钨酸盐的结晶的WO6八面体的O的一部分具有缺损。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所述铯钨酸盐的Cs的一部分被添加元素取代,所述添加元素为选自Na、Tl、In、Li、Be、Mg、Ca、Sr、Ba、Al、Ga中的1种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平均粒径为0.1nm以上200n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表面被包含选自Si、Ti、Zr、Al中的1种以上的原子的化合物所被覆。9.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的制造方法,其具有第1热处理工序:将包含Cs和W的化合物原料在包含水蒸气的气氛、或包含水蒸气和还原性气体的气氛中,在400℃以上650℃以下进行加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粒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健治若林正男吉尾里司常松裕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