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膜和包括该多层膜的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96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层膜。在一个方面,多层膜包含密度为至少0.965g/cm3且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和密度为0.924g/cm3至0.936g/cm3且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第二聚乙烯组合物,其中基于该多层膜的总重量,该多层膜包含40重量%或更少的该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包含40重量%或更少的该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包含40重量%或更少的该第一聚乙烯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膜和包括该多层膜的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膜和包括此类膜的制品。

技术介绍

[0002]柔性包装膜结构通常由多种类型的聚合物材料形成,所述聚合物材料包含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等。这些材料通常组合在一起以实现超出单一材料类型达到的范围的性质平衡。然而,由于这些材料的不同,最终包装通常不易于回收。因此,也朝着单组分结构(例如,全聚乙烯结构)移动,以提高可回收性概况。例如,在全聚乙烯结构的情况下,将需要增强某些性能指标(例如,机械性质),以维持在由不同聚合物材料形成时这些结构的所预期的性能水平,同时提高可回收性。
[0003]通常,在设计用于包装和其它应用的膜时,膜的一种性质的改善可能导致膜的另一种性质的降低。例如,使用具有较低密度的聚乙烯可改善一些机械性质(例如落镖冲击),但降低其它性质,诸如割线模量和/或阻隔性质。
[0004]期望具有提供改善的性能平衡的包含不同聚乙烯的新型多层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包含聚乙烯组合物的组合并且具有期望的和/或改进的性能的多层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提供改善的落镖性能,同时还提供更高的模量和/或更高的气体阻隔性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多层膜可令人惊讶地包含较高密度的聚乙烯以提供较高的总体膜密度,同时还提高落镖性能。
[0006]在一个方面,多层膜包含:
[0007](a)第一聚乙烯组合物,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包含:
[0008](1)25重量%至37重量%的第一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具有0.935g/cm3至0.947g/cm3范围内的密度和小于0.1g/10分钟的熔融指数(I2);和
[0009](2)63重量%至75重量%的第二聚乙烯级分;并且
[0010]其中当使用
13
C NMR测量时,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每1,000个碳原子具有小于0.10条支链,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的密度为至少0.965g/cm3,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的熔融指数(I2)为0.5g/10分钟至10g/10分钟;和
[0011](b)第二聚乙烯组合物,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包含:
[0012](1)第一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在通过改进的共聚单体组成分布(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洗脱曲线中在45℃至87℃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单峰,其中第一聚乙烯面积分数是所述洗脱曲线中在45℃与87℃之间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的所述单峰之下的面积;和
[0013](2)第二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在通过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所述洗脱曲线中在95℃至12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单峰,并且其中第二聚乙烯面积分数是所述洗脱曲线中在95℃与120℃之间的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的所述单峰之下的面积;
[0014]其中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具有0.924g/cm3至0.936g/cm3的密度和0.25g/10分钟至2.0g/10分钟的熔融指数(I2),其中第二聚乙烯级分面积占所述洗脱曲线的总面积的至少40%,其中第一聚乙烯级分面积与第二聚乙烯级分面积的比率为0.75至2.5,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的所述单峰在50%峰高处的宽度小于5.0℃;
[0015]其中基于所述多层膜的总重量,所述多层膜包含40重量%或更少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和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在所述多层膜的不同层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层膜的至少一个层包含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和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包含第三聚乙烯组合物,所述第三聚乙烯组合物包含:
[0017](a)第一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在通过改进的共聚单体组成分布(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洗脱曲线中在35℃至70℃的温度范围内包含至少一个峰,其中第一聚乙烯面积分数是在所述洗脱曲线中从35℃至70℃的面积,并且其中第一聚乙烯级分面积占所述洗脱曲线的总面积的25%至65%;
[0018](b)第二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在通过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洗脱曲线中在85℃至120℃的温度范围内包含至少一个峰,其中第二聚乙烯面积分数是在所述洗脱曲线中从85℃至120℃的面积,并且其中第二聚乙烯级分面积占所述洗脱曲线的总面积的至少20%;和
[0019](c)第三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三聚乙烯级分在通过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洗脱曲线中在70℃至85℃的温度范围内,其中第三聚乙烯面积分数是在所述洗脱曲线中从70℃至85℃的面积,并且其中第三聚乙烯级分面积占所述洗脱曲线的总面积的小于10%;并且
[0020]其中所述第三聚乙烯组合物具有0.880g/cm3至0.910g/cm3的密度、0.50g/10分钟至6.0g/10分钟的熔融指数(I2)以及小于2.0的零剪切粘度比。
[0021]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品。一方面,制品包含本文公开的本专利技术多层膜中的任一者。
[002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更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和其它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0023]出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目的,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性的形式;然而,应理解,这些实施方案并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工具。
[0024]图1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iCCD洗脱曲线。
[0025]图2图解地描绘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第二聚乙烯组合物的iCCD洗脱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除非相反地陈述、由上下文暗示或在本领域中惯用,否则所有份数和百分比都按重量计,所有温度都以℃为单位,并且截至本公开的提交日期,所有测试方法都是现行方法。
[0027]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组合物”是指包括组合物的材料的混合物以及由组合物的材料形成的反应产物和分解产物。
[0028]“聚合物”意谓通过使单体(无论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聚合而制备的聚合化合物。因此,通用术语聚合物包括下文定义的术语均聚物和下文定义的术语互聚物。痕量杂质(例如,催化剂残余物)可以掺入到聚合物中和/或聚合物内。聚合物可以是单一聚合物、聚合物共混物或聚合物混合物,包含在聚合期间原位形成的聚合物的混合物。
[0029]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均聚物”是指仅由一种类型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应理解,痕量杂质也可以掺入到聚合物结构中。
[0030]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互聚物”是指通过使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体聚合而制备的聚合物。因此,通用术语互聚物包括共聚物(用于指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和由多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
[0031]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烯烃类聚合物”或“聚烯烃”是指包括呈聚合形式的大部分量的烯烃单体,例如乙烯或丙烯(按聚合物的重量计)并且任选地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的聚合物。
[0032]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乙烯/α

烯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包含:(a)第一聚乙烯组合物,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包含:(1)25重量%至37重量%的第一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具有0.935g/cm3至0.947g/cm3范围内的密度和小于0.1g/10分钟的熔融指数(I2);和(2)63重量%至75重量%的第二聚乙烯级分;并且其中当使用
13
C NMR测量时,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每1,000个碳原子具有小于0.10条支链,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的密度为至少0.965g/cm3,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的熔融指数(I2)为0.5g/10分钟至10g/10分钟;和(b)第二聚乙烯组合物,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包含:(1)第一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在通过改进的共聚单体组成分布(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洗脱曲线中在45℃至87℃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单峰,其中第一聚乙烯面积分数是所述洗脱曲线中在45℃与87℃之间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级分的所述单峰之下的面积;和(2)第二聚乙烯级分,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在通过iCCD分析方法获得的所述洗脱曲线中在95℃至12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单峰,并且其中第二聚乙烯面积分数是所述洗脱曲线中在95℃与120℃之间的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的所述单峰之下的面积;其中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具有0.924g/cm3至0.936g/cm3的密度和0.25g/10分钟至2.0g/10分钟的熔融指数(I2),其中第二聚乙烯级分面积占所述洗脱曲线的总面积的至少40%,其中第一聚乙烯级分面积与第二聚乙烯级分面积的比率为0.75至2.5,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聚乙烯级分的所述单峰在50%峰高处的宽度小于5.0℃;其中基于所述多层膜的总重量,所述多层膜包含40重量%或更少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的至少一个层包含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和所述第二聚乙烯组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膜,其中包含所述第一聚乙烯组合物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