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131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6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触控面板,包括壳体、触控模组和压力感测模组。触控模组沿第一方向位于壳体的一侧,触控模组具有触控区和环绕触控区的边缘区。压力感测模组位于边缘区。压力感测模组包括检测件和第一弹性件,检测件设于壳体和触控模组之间,第一弹性件预压于壳体和检测件之间。其中,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外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改变第一弹性件与检测件的接触面积。检测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接触面积的变化量检测施加在触控模组上的压力。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借助于第一弹性件与检测件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变化量,减少了外部干扰,提高了检测件获知压力的精准程度,改善了触控面板的灵敏度。的灵敏度。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显示
,特别是涉及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触控面板作为数据沟通的界面工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触控面板,大多采用整片的电容式感应薄膜对压力进行感测,灵敏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压力感测灵敏度的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以改善触控面板灵敏度较差的问题。
[0004]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0005]壳体;
[0006]触控模组,沿第一方向位于壳体的一侧;触控模组具有触控区和环绕触控区的边缘区;以及
[0007]压力感测模组,位于边缘区;压力感测模组包括检测件和第一弹性件,检测件设于壳体和触控模组之间,第一弹性件预压于壳体和检测件之间;
[0008]其中,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外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改变第一弹性件与检测件的接触面积;
[0009]检测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接触面积的变化量检测施加在触控模组上的压力。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面积能够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的横截面积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感测模组设置为多个;
[0013]全部压力感测模组均位于边缘区,且沿触控模组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感测模组中设置有多个检测件和多个第一弹性件;
[0015]全部检测件沿预设方向电性串联排列;
[0016]每个检测件分别与一个第一弹性件相对应。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为导电泡棉、导电橡胶或导电硅胶中的一种。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0019]第二弹性件设于壳体和触控模组之间;
[0020]第二弹性件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模量。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屏蔽层;
[0022]屏蔽层沿第一方向设于检测件的一侧,以屏蔽外界与检测件之间的电容干扰。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检测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屏蔽层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
[0024]第二投影覆盖第一投影。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模组包括触控电极结构;触控电极结构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触控区内的触控动作生成触控信号;
[0026]触控电极结构与压力感测模组电性连接,以向压力感测模组传输触控信号。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为单层氧化铟锡触控结构,触控电极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一光学胶层、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二光学胶层;
[0028]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感测电极和形成于第二透明基板上的第二感测电极;
[0029]检测件与第一感测电极同层设置,屏蔽层与第二感测电极同层设置。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结构为双层氧化铟锡触控结构,触控电极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一光学胶层;
[0031]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32]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形成于第一表面的第一感测电极和形成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感测电极;
[0033]检测件与第一感测电极同层设置,屏蔽层与第二感测电极同层设置。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模组还包括与触控电极结构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沿第一方向设于压力感测模组的一侧;
[0035]检测件和屏蔽层分别形成于电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0036]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
[0037]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
[0038]上述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触控面板的压力感测模组中,第一弹性件响应于外力而发生弹性形变,电容量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压力进行感测。在触控模组受到不同的压力时,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形变量不同,触控模组与壳体之间的间距也不同。借助于第一弹性件与检测件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变化量,减少了因手指与触控模组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的误判情况,从而减少了外部干扰,提高了检测件获知压力的精准程度,改善了触控面板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41]图3a和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按压示意图;
[0042]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6a和图6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检测件的串联排列示意图;
[0045]图7a和图7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0046]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检测件的示意图;
[0047]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检测件的示意图;
[0048]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层氧化铟锡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0049]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层氧化铟锡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0050]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51]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0052]元件符号简单说明:
[0053]100:触控面板110:壳体
[0054]120:触控模组121:触控电极结构1211:第一透明基板a:第一表面b:第二表面1212:第一光学胶层1213:第二透明基板1214:第二光学胶层
[0055]1215:第一感测电极1216:第二感测电极
[0056]122:电路板130:压力感测模组
[0057]131:检测件132:第一弹性件
[0058]140:第二弹性件150:屏蔽层
[0059]160:盖板170:油墨层
[0060]200:显示器A:触控区
[0061]B:边缘区Z:第一方向
[0062]S、S1、S2:接触面积D1、D2:间距
[0063]P1:第一投影P2:第二投影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触控模组,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触控模组具有触控区和环绕所述触控区的边缘区;以及压力感测模组,位于所述边缘区;所述压力感测模组包括检测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触控模组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预压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检测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外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改变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检测件的接触面积;所述检测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接触面积的变化量检测施加在所述触控模组上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积能够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测模组设置为多个;全部所述压力感测模组均位于所述边缘区,且沿所述触控模组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测模组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检测件和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全部所述检测件沿预设方向电性串联排列;每个所述检测件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导电泡棉、导电橡胶或导电硅胶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触控模组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模量。8.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检测件的一侧,以屏蔽外界与所述检测件之间的电容干扰。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永舟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