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27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5
实现屏蔽性能的提高。屏蔽连接器(A)具备:介电体(25),收纳内导体(21);和外导体(30),由金属板材(30M)构成,包围介电体(25),外导体(30)具有:箱形的主体部(60);和罩部(65),为从主体部(60)的前壁部(61)向前方突出的形态,供对方侧外导体(S)嵌合,罩部(65)的后端部和前壁部(61)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壁部(61)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壁部(61)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屏蔽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屏蔽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基板用屏蔽连接器:利用介电体包围内导体,并利用外导体包围介电体。外导体因为是对导电性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所以与压铸制的外导体端子相比为廉价。外导体是侧截面的形状呈大致L字状的结构,具备水平地延设的嵌合部、和从嵌合部的后部向下方延设的基板组装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3398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嵌合部的下板部和基板组装部的前板部以相互垂直的方式配置。嵌合部的下板部通过以嵌合部的侧板部的下端缘为折线弯曲加工而形成。基板组装部的前表面部通过以基板组装部的侧板部的前端缘为折线弯曲加工而形成。因此,在嵌合部的下板部的后端缘和基板组装部的前板部的上端缘的边界不可避免地产生缝隙。当有这样的缝隙时,有可能发生噪声泄漏而使屏蔽性能降低。
[0005]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实现屏蔽性能的提高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具备:介电体,收纳内导体;和外导体,由金属板材构成,包围所述介电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箱形的主体部;和罩部,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前壁部向前方突出的形态,供对方侧外导体嵌合,所述罩部的后端部和所述前壁部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能实现屏蔽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实施例1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屏蔽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将屏蔽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5是屏蔽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外导体的展开图。图7是第1导体部和第2导体部为组装前形态时的外导体的侧视图。图8是第1导体部和第2导体部为组装前形态时的外导体的主视图。图9是外导体的立体图。图10是外导体的侧视图。图11是外导体的主视图。图12是外导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1)具备:介电体,收纳内导体;和外导体,由金属板材构成,包围所述介电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箱形的主体部;和罩部,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前壁部向前方突出的形态,供对方侧外导体嵌合,所述罩部的后端部和所述前壁部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因为将罩部的后端部和主体部的前壁部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所以能防止罩部的后端部和主体部的前壁部的边界处的噪声泄漏。因此,根据本公开,能实现屏蔽性能的提高。
[0010](2)优选地,所述外导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前壁部突出并与电路基板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将罩部的前端部与电路基板之间的噪声传播路径的长度设定为最短。
[0011](3)在(2)中,优选地,所述罩部具有上表面部、从所述上表面部的左右两侧缘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面部、以及从所述一对侧面部水平地延伸并使延伸端彼此碰触的左右一对下表面部,所述前壁部具有与所述一对下表面部无缝隙地单独地连接的左右一对前板部,左右一对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左右一对前板部单独地突出。在一个连接部仅与左右任一方侧面部连接的结构中,在来自对方侧外导体的噪声向没有与连接部连接的一侧的侧面部传播的情况下,从罩部到电路基板的噪声传播路径因为经由上表面部和连接有连接部的一侧的侧面部而变长。与此相对,根据上述公开的结构,即使是从对方侧外导体向罩部传播的噪声偏向于左右哪个侧面部而传播的情况,从罩部到电路基板的噪声传播路径也变短。
[0012](4)在(3)中,优选地,所述一对连接部在左右排列配置,所述外导体具有将所述左右一对连接部保持为相互接触的左右一对保持部。根据该结构,通过被保持为相互接触状态的一对连接部,构成截面积宽广的一条传播路径。由此,即使是从对方侧外导体向罩部传播的噪声偏向于左右哪个侧板部而传播的情况,也能有效地降低噪声。
[0013](5)优选地,所述外导体具有构成所述前壁部的一部分的第1导体部、构成所述前壁部的一部分的第2导体部、以及将所述第1导体部的后端缘和所述第2导体部能相对移位地连结的可挠性连结部,在所述第1导体部和所述第2导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弹性卡止部,所述弹性卡止部将所述第1导体部中的构成所述前壁部的部位和所述第2导体部中的构成所述前壁部的部位保持为接触的状态。根据该结构,通过弹性卡止部,能将第1导体部中的构成前壁部的部位和第2导体部中的构成前壁部的部位保持为接触的状态。由此,能防止
前壁部中的噪声泄漏。
[0014](6)优选地,所述外导体具有第1导体部、第2导体部、以及将第1导体部和所述第2导体部能相对移位地连结的可挠性连结部,所述第1导体部具有:第1侧板部,构成所述罩部;第1弧形部,形成于所述第1侧板部的下端缘,构成所述罩部;以及下板部,从所述第1弧形部延伸,构成所述罩部,所述第2导体部具有:第2侧板部,构成所述主体部;第2弧形部,形成于所述第2侧板部的前端缘,覆盖所述第1弧形部的外周面;以及第2前板部,从所述第2弧形部延伸,构成所述前壁部,所述第1弧形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弧形部的内周面为相同的曲率半径。根据该结构,因为在第1弧形部的外周面与第2弧形部的内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所以能防止第1弧形部与第2弧形部之间的噪声泄漏。
[0015][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实施例1]参照图1~图12说明将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2、5、9中的斜右上方及图3、4、6、7、10、12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7~11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8、11所示的方向原样的定义为左方、右方。左右方向和宽度方向以同义使用。
[001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的屏蔽连接器A作为装配于电路基板P的上表面的基板用屏蔽连接器执行功能。如图2所示,屏蔽连接器A具有壳体10和屏蔽端子20。壳体10是在整体上呈方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单一部件。壳体10是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状。在壳体10的下表面中的后端侧区域形成有与后表面的开口部连接的下表面开口部11。如图3、4所示,在壳体10内收纳有屏蔽端子20。如图1所示,在壳体10的左右两外侧面通过压入而装配有一对金属制的楔子12。
[0017]屏蔽端子20通过将左右一对内导体21、介电体25以及外导体30组装而构成。内导体21是将细长的金属材料弯曲加工成L字形的构件。介电体25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是从侧方观看的侧视形状呈L字形的块状部件。在介电体25内收纳有内导体21的弯折部分。内导体21的突片22从介电体25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内导体21的基板连接部23从介电体2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0018]外导体30是通过对金属板材30M(图6
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屏蔽连接器,具备:介电体,收纳内导体;和外导体,由金属板材构成,包围所述介电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箱形的主体部;和罩部,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前壁部向前方突出的形态,供对方侧外导体嵌合,所述罩部的后端部和所述前壁部无缝隙地能导通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导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前壁部突出并与电路基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连接器,其中,所述罩部具有上表面部、从所述上表面部的左右两侧缘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面部、以及从所述一对侧面部水平地延伸并使延伸端彼此碰触的左右一对下表面部,所述前壁部具有与所述一对下表面部无缝隙地单独地连接的左右一对前板部,左右一对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左右一对前板部单独地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连接器,其中,所述一对连接部在左右排列配置,所述外导体具有将所述左右一对连接部保持为相互接触的左右一对保持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导体具有构成所述前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岨宏芳一尾敏文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