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14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收集车门内板CATIA数据,用CAE程序建立起车门内板模型,按照实际的连接关系建立焊点和胶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生产技术领域。该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制造前期,对于一些有风险的区域进行预判,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起皱风险消除;可以大大减轻钳工的研合工时,提高面品质量,缩减调试周期;原来的评判标准,需要耗费2周甚至一个月以上的重复研合调试时间;经过多个项目的实验尝试下来,已经做到了起皱风险在前期消除了90%以上的区域,大大降低了返工的时间。大大降低了返工的时间。大大降低了返工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生产
,具体为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汽车换型时间不断缩短,外覆盖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制作周期在不断的缩短,加上最近几年各大主机厂对成本控制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汽车外覆盖件模具的制造成本压缩得越来越厉害。为了降低总装和焊装的调试周期和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对质量的要求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所以汽车覆盖件模具厂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节省调试周期和控制面品这一块,提出了很多有效而快捷的方法。
[0003]整车的外观面可以大致的划分为3类:A类,即外观可见面(门外板,侧围翼子板外露部分,机盖外板,后盖外板外露部分,等),B类,外观不可见,但是打开开闭件总成,可以直观的看到,或可以触摸到的面(门内板,后盖内板,机盖内板,侧围翼子板与开闭件搭接的部分,等),C类,即隐藏在车体以内不可见的一类零件(梁类件,加强件,地板类功能件,搭接件等常见)。
[0004]汽车门内板作为重要的汽车覆盖件,质量和精度要求相当高,但是汽车门内板零件造型复杂,形状起伏较大,成型过程中容易起皱以致影响外观质量。如果在后期才发现起皱,就需要再返工来解决,这样就会影响整个项目周期,这就需要在前期工艺设计的时候借助一些软件来进行预判,并在前期就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起皱风险给消除掉,如果可以一次性出件不开裂不起皱,将极大的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对此我们提出了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解决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收集车门内板CATIA数据,用CAE程序建立起车门内板模型,按照实际的连接关系建立焊点和胶粘连接;
[0008]步骤二、设定数值:根据实际结构设定车门内板的材料、尺寸及连接关系;
[0009]步骤三、加高反包和加筋:在法兰面有起皱的情况,利用工艺补充面加反包撑起来,局部加高反包和加筋,通过CAE分析加完反包和筋后的起皱程度;
[0010]步骤四、外侧筋加高:在CAE分析结果有起皱风险的区域,压料面上的筋拉紧,AB柱外侧筋加高0.5mm;
[0011]步骤五、增加凹筋:法兰面有起皱的情况下,利用工艺补充面增加凹筋。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建立模型时,对门内板的侧壁、法兰的Potential Wrinkles参数值不能超过0.01。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建立模型时,对门内板的压料面,侧壁、法兰面的Surfce Defect Height参数值不能超过
±
0.03。
[0014]优选的,车门内板材料为DX56D热轧镀锌板,采用厚度为0.7mm。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车门内板模型模型钣金用2D单元模拟,包边位置采用1层2D单元模拟。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车内门板包边与钣金之间采用共节点方式连接,按照实际设计方案建立胶粘和焊点连接,按照实际参数赋予材料属性,包边位置按照总厚度赋予属性。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ATIA数据,包括厚度、材料、焊点、粘胶、内饰质量质心。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车内门板内饰采用集中质量点conm2模拟。
[0019]优选的,所述汽车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采用翻边共用节点连接,以及粘胶焊点连接,玻璃与门采用玻璃胶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增加对应起皱部位的凹筋,由2条改为3条。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制造前期,对于一些有风险的区域进行预判,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起皱风险消除;可以大大减轻钳工的研合工时,提高面品质量,缩减调试周期;原来的评判标准,需要耗费2周甚至一个月以上的重复研合调试时间;经过多个项目的实验尝试下来,已经做到了起皱风险在前期消除了90%以上的区域,大大降低了返工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流程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门内板的侧壁、法兰的Potential Wrinkles值设定状态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门内板的压料面,侧壁、法兰面的Surfce Defect Height值设定状态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高反包和加筋前后状态对比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侧筋加高前后状态对比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增加凹筋部位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原始截面线和改进后截面线对比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原始起皱风险到产品面上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改进后起皱风险在产品面以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两种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
[0034]实施例1
[0035]请参阅图1、4、5、6、7、8和9,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6]步骤一、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收集车门内板CATIA数据,用CAE程序建立起车门内板模型,按照实际的连接关系建立焊点和胶粘连接,车门内板用壳单元模拟,单元尺寸为10

20mm,建立车门内板有限元模型,按照建模规范建立并满足网格标准要求;
[0037]步骤二、设定数值:根据实际结构设定车门内板的材料、尺寸及连接关系;
[0038]步骤三、加高反包和加筋:在法兰面有起皱的情况,利用工艺补充面加反包撑起来,局部加高反包和加筋,通过CAE分析加完反包和筋后的起皱程度;
[0039]步骤四、外侧筋加高:在CAE分析结果有起皱风险的区域,压料面上的筋拉紧,AB柱外侧筋加高0.5mm,外侧筋加高间隙研配抛光后进行试压,制件起皱改善明显,达到预期要求,但是在小批量生产取样时,生产15

20件后出现了缩颈现象,无法满足量产的稳定性要求,针对起皱部位进行分析,起皱中心区域对应45
°
进料方向的拉深筋对起皱控制有效,垂直方向进料对起皱改善不明显,因此可对模具实施以下调整:降低反拉深特征工艺补充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收集车门内板CATIA数据,用CAE程序建立起车门内板模型,按照实际的连接关系建立焊点和胶粘连接;步骤二、设定数值:根据实际结构设定车门内板的材料、尺寸及连接关系;步骤三、加高反包和加筋:在法兰面有起皱的情况,利用工艺补充面加反包撑起来,局部加高反包和加筋,通过CAE分析加完反包和筋后的起皱程度;步骤四、外侧筋加高:在CAE分析结果有起皱风险的区域,压料面上的筋拉紧,AB柱外侧筋加高0.5mm;步骤五、增加凹筋:法兰面有起皱的情况下,利用工艺补充面增加凹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建立模型时,对门内板的侧壁、法兰的Potential Wrinkles参数值不能超过0.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决办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建立模型时,对门内板的压料面,侧壁、法兰面的Surfce Defect Height参数值不能超过
±
0.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板拉延起皱前期预判及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思婷邹聪李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屹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