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17][0018]α=v
i
cosθ
i
‑
v
j
cosθ
j
,
[0019]b=x
i
‑
x
i
,
[0020]c=v
i
sinθ
i
‑
v
j
sinθ
j
,
[0021]d=y
i
‑
y
j
[0022]T(i,j)∈(0,+∞)
[0023]链路生存周期综合考虑了通信范围、节点间的速度差值以及位置关系的影响;T(i,j)越大,两节点间的通信链路越稳定,越适合分为同一个簇;
[0024]连接波动程度:车辆的分簇需要考虑网络节点之间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当链路生存周期大于一定值的时候,可以认为此时节点间的通信较可靠;本文基于链路生存周期,引入了连接波动程度F(i,j)这一指标,用于衡量两个节点间通信链路的不稳定程度,定义如下:
[0025][0026]F(i,j)∈(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共享最近邻的车载自组织网络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以下概念进行定义:共享最近邻的成簇机制:共享最近邻的成簇机制定义为SNNCA,SNNCA中的车辆节点存在以下三种节点类型:普通节点ON,簇成员CM,预备成簇节点RN;链路生存周期:链路生存周期T(i,j)指两节点i,j处于对方一跳通信范围的最长时间;根据车辆节点的瞬时速度、位置,以及节点通信范围,可以预测节点间通信链路的生存周期;车辆的位置坐标以及速度可以通过GPS获得,设车辆节点一跳的传输范围为r,节点i的速度为v
i
,位置为(x
i
,y
i
),速度方向与标准坐标系的夹角为θ
i
;对于车辆节点i,j,节点经过时间Δt后的位置为:x
′
=x+v
×
cosθ
×
Δty
′
=y+v
×
sinθ
×
Δt当节点i,j间的距离大于通信范围r时,两车的通信不可靠,当两车的距离为r时所经历的最大时间为节点间的链路生存周期:r2=(x
′
i
‑
x
′
j
)2+(y
′
i
‑
y
′
j
)2a=v
i
cosθ
i
‑
v
j
cosθ
j
,b=x
i
‑
x
j
,c=v
i
sinθ
i
‑
v
j
sinθ
j
,d=y
i
‑
y
j
T(i,j)∈(0,+∞)链路生存周期综合考虑了通信范围、节点间的速度差值以及位置关系的影响;T(i,j)越大,两节点间的通信链路越稳定,越适合分为同一个簇;连接波动程度:车辆的分簇需要考虑网络节点之间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当链路生存周期大于一定值的时候,可以认为此时节点间的通信较可靠;本文基于链路生存周期,引入了连接波动程度F(i,j)这一指标,用于衡量两个节点间通信链路的不稳定程度,定义如下:F(i,j)∈(0,1)当链路生存周期过小时,连接波动程度的值较大,此时通信链路不稳定;当链路生存周期超过一定值时,连接波动程度的值将减小并趋近于0,此时通信链路趋于稳定;K近邻:K近邻指样本点x
i
(x
i
∈X)与其他样本点相似度最大的k个点,表达式如下:Γ(i)={x
j
∈X|index_sim(x
i
,x
j
)≤k}其中,index_sim(x
i
,x
j
)指样本点x
i
与其他点x
j
的相似度在降序后的索引值;共享最近邻:设数据集X中的样本点x
i
和x
j
的K近邻集合分别为Γ(i)和Γ(j),它们的共享最近邻为:SNN(i,j)=Γ(i)∩Γ(j)必然从属点:在数据集X中,样本点x
i
已经分配入簇,对于未分配入簇的点x
j
,若存在:
则x
j
必然从属于x
i
所在的簇,称x
j
为x
i
的必然从属点,此时x
i
和x
i
拥有较多连接稳定的共同邻居,可直接划分为同一簇;可能从属点:在数据集X中,设样本点x
i
已经分配入簇,对于未分配入簇的点x
j
,若存在:则x
j
有可能从属于x
i
所在的簇,称x
j
为x
i
的可能从属点;对于可能从属点,要对x
i
和x
j
的关系做进一步计算,才能确定x
j
是否从属于x
i
所在的簇;备选所属簇:在样本点x
i
(x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