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08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其包括确定煤矿区监测设备待布设范围、根据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勘查类型和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来确定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精度、确定监测路线类型、规划设置监测路线、布置网络节点,最终形成煤矿区二氧化碳监测网络。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煤矿区全周期生产活动(煤矿建设、煤炭生产和停产关闭),并且创新性的引入与区域地质调查类似的监测路线(穿越路线、追索路线和综合路线),以可便于在监测设备布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矿产勘查布设的控制点位;并且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监测路线,可进一步地提高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的效率和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二氧化碳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炭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在三大化石能源中,我国的煤炭储量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在一次能源占比和消费中始终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而在煤矿区进行煤炭开采时,煤矿区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影响到部分作业的安全性,例如井下作业,需要严格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并且目前对于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其中的处置方法进行地质封存,其中申请号为202110744815.0的中国专利《基于煤矿采空区封存二氧化碳的系统及方法》,公开了利用煤矿采空区对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因此通过在采空区对二氧化碳浓度需要进行监测,以对封存二氧化碳的泄露情况进行监测。因此,综上,对于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是有必要进行合理监测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根据煤矿区全周期生产活动,设置合理的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可对不同类别的煤矿区的空气二氧化碳监测进行更为有效及其准确的监测。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01:确定煤矿区监测设备待布设范围;
[0007]S102:根据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勘查类型和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来确定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精度;
>[0008]S103:确定监测路线类型;
[0009]所述监测路线类型包括穿越路线、追索路线和综合路线;
[0010]S104:规划设置监测路线;
[0011]S105:布置网络节点;
[0012]S106:形成煤矿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
[0013]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包括煤矿建设、煤炭生产、停产闭坑。
[0014]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穿越路线为走向与地层(煤层)走向、区域构造线或矿区延展方向垂直的路线;
[0015]所述追索路线沿着地层(煤层)走向、断层走向、矿区延展方向的路线;
[0016]所述综合线路为结合所述穿越路线和追索线路。
[0017]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步骤S102中工程地质复杂程度根据GB/T 12719标准确定;所述勘查类型根据GB/T 33444确定。
[0018]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网络节点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信息信号输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0019]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0020]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
[0021]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本专利技术根据煤矿区全周期生产活动(煤矿建设、煤炭生产和停产关闭),并且创新性的引入与区域地质调查类似的监测路线(穿越路线、追索路线和综合路线),以可便于在监测设备布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矿产勘查布设的控制点位;并且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监测路线,可进一步地提高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布设的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示意图;
[0026]其中:图中1、煤矿区监测范围;2、网络节点;3、区域构造线方位;4、监测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将详细地提供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0028]因此,旨在本专利技术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中的此类修改和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对象、特征和方面公开于以下详细描述中或从中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讨论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更广阔的方面。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参考图1所示):
[0030]S101:确定煤矿区监测设备待布设范围;
[0031]具体实施时,煤矿区监测设备待布设范围为具有探矿权或采矿权的范围。
[0032]S102:根据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勘查类型和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来确定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精度;
[0033]本步骤中:
[0034]所述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包括煤矿建设、煤炭生产、停产闭坑。
[0035]工程地质复杂程度根据GB/T 12719标准确定;所述勘查类型根据GB/T 33444确
定。
[0036]不同生产阶段的煤矿区域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根据标准可分为简单、中等、复杂三个程度,勘查类型则可分为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
[0037]S103:确定监测路线类型;
[0038]所述监测路线类型包括穿越路线、追索路线和综合路线;
[0039]具体而言:
[0040]所述穿越路线为走向与地层(煤层)走向、区域构造线或矿区延展方向垂直的路线;
[0041]所述穿越路线易于监测煤层垂向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特征的变化。
[0042]所述追索路线沿着地层(煤层)走向、断层走向、矿区延展方向的路线;
[0043]所述追索路线可在地层变化较大、构造复杂的煤矿区,准确监测关键地质体或设施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特征。
[0044]所述综合路线为结合所述穿越路线和追索线路,即其既可利用穿越路线监测区域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特征,又可对关键地质体和设施布置追索路线,监测其含量变化特征,可以较全面监测煤矿区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特征。
[0045]上述的穿越路线、追索路线、综合线路即与区域地质调查类似的监测路线一致。
[0046]在对监测路线进行选择时,其中选择方式为:在构造简单、地质体边界明确的煤矿区,宜采用多条穿越路线进行监测;在构造复杂、地质体边界不明确的煤矿区可以采用综合路线监测。
[0047]S104:规划设置监测路线;
[0048]按照规划的监测精度和比例尺,布置监测路线及其绘制地形图。监测精度与比例尺一致,根据不同的生产阶段,其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01:确定煤矿区监测设备待布设范围;S102:根据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勘查类型和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来确定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精度;S103:确定监测路线类型;所述监测路线类型包括穿越路线、追索路线和综合路线;S104:规划设置监测路线;S105:布置网络节点;S106:形成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矿区不同生产阶段包括煤矿建设、煤炭生产、停产闭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区空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越路线为走向与地层(煤层)走向、区域构造线或矿区延展方向垂直的路线;所述追索路线沿着地层(煤层)走向、断层走向、矿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泊唐盼万亚丽王彦君徐辉宗师许锋王新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