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及低碳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082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及低碳施工方法,临时支撑装置包括底部转换梁、临时支撑架体、顶部转换平台、顶升与固定装置、调偏装置、构件握裹装置、操作平台以及爬梯,利用底部转换梁作为临时支撑架体底部支座,并与结构主梁采取有效锚固;在底部转换梁上搭设临时支撑架体,临时支撑架体之间采用双向连接形式的节点,顶部转换平台,用以分配上部集中荷载,保证均匀受力;转换平台顶部采取顶升与固定装置,完成架体的均匀上升;调偏装置,用于完成被支撑构件的调偏与姿态调整;构件握裹装置,辅助构件的固定就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实现重型装配式构件的精准安装就位,并保证低碳施工、高精度安装,结构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及低碳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构件安装的
,尤其涉及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及低碳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展览馆、体育场等项目中,常采用局部缩进的大跨度或长悬挑形式,且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常常采用倾斜、或圆弧状的重型构件,导致上层结构在安装就位前,自由度及受力状态与设计状态不同,容易产生瞬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或者局部应力较大。而且,由于大跨度、重型构件在安装前后变形较大,临时支撑自身变形不可忽略,拼装精度要求更加严格。
[0003]目前,该类重型装配式构件(装配式钢结构构件、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安装,常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起吊设备,高空安装就位,形成连接后落钩;另一种是从地面搭设临时支撑架,辅助安装构件。第一种安装工艺,由于起吊设备受到风荷载及自身振动,影响工人的现场操作,且占用起吊设备造成机械利用率降低;第二种安装工艺,由于从地面生根,常常需要采取附着、并联形式保证自身稳定性,存在制作周期长,拼装精度低,重复利用率较低,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0004]如何减少临时支撑用量,如何提高临时支撑的周转率,如何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如何减少一次性物资的使用,成为临时支撑系统研发的又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及低碳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结构主梁上的底部转换梁、搭设在底部转换梁上的临时支撑架体、安装在临时支撑架体上的顶部转换平台、搭设在顶部转换平台上的顶升与固定装置、安装在顶升与固定装置上的调偏装置、搭设在调偏装置上的构件握裹装置、设置在顶部转换平台外围的操作平台以及安装在操作平台一侧的爬梯。
[0008]底部转换梁通过若干个连接组件安装在结构主梁上,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包设在结构主梁上的两个U形锚环以及放置在底部转换梁上表面的锚固板,U形锚环顶部均锚固在锚固板上,两个U形锚环分别位于底部转换梁的两侧。
[0009]临时支撑架体是由多个临时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组成,临时支架包括标准节和非标准节,每个临时支架均包括四根竖直连接柱,相邻的两根竖直连接柱上端、下端之间均设有水平连接杆,相邻的两根竖直连接柱之间设有X形加强支撑杆,每个竖直连接柱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对接封头板,每个竖直连接柱的侧壁上端、侧壁下端均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侧面连接耳板并对应侧面连接耳板设有加劲肋板,相邻的两个临时支架之间的对接封头板通
过螺栓及双螺母固定连接且对应的侧面连接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最下端临时支架底部的对接封头板与底部转换梁通过螺栓及双螺母可拆卸连接,最上端临时支架顶部的对接封头板与顶部转换平台螺栓及双螺母可拆卸连接。
[0010]顶部转换平台是由外围的平台主梁和内部的平台次梁焊接而成的田字形平台结构,平台主梁、平台次梁的底部在镂空的区域安装有防坠物安全网。
[0011]顶升与固定装置包括中间的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以及两侧的沿梁固定立柱,次梁顶部对应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沿梁固定立柱均设有限位安装组件,限位安装组件包括焊接在次梁顶部的四个圆周均布的限位角钢,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沿梁固定立柱插接在对应的四个限位角钢之间,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顶部圆周焊接有若干个限位钢板且限位钢板之间插接安装有千斤顶,沿梁固定立柱顶部设有垫板或者垫高板凳。
[0012]调偏装置包括调偏下座板、调偏上座板,调偏下座板设置在千斤顶、垫板或者垫高板凳顶部,调偏下座板底部对应千斤顶的顶柱设有限位环,调偏下座板顶部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顶部设有半球形槽,调偏上座板底部中间位置固设有钢杆,钢杆底部为半球形结构,钢杆底部的半球形结构安装在安装座顶部的半球型槽内,钢杆侧壁与调偏上座板底部之间圆周均布有若干个加强斜板,调偏下座板顶部、调偏上座板底部之间四角处设有四个调偏组件,调偏组件包括焊接在调偏下座板顶部的丝杆套筒、焊接在调偏上座板底部的球帽,丝杆套筒内螺纹安装有球头丝杆,球头丝杆顶部为半球形结构且半球形结构安装在球帽内部,球头丝杆上端固设有方形钢板,方形钢板外壁上圆周均布有若干调偏操作杆,丝杆套筒外壁与调偏下座板之间、球帽外壁与调偏上座板之间均圆周设有若干个加劲角板。
[0013]构件握裹装置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底部两侧设有连接座并通过连接座、连接螺栓固定在调偏上座板顶部,上固定板包括两部分,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对接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板且对应的第一连接耳板通过螺栓连接,上固定板的两部分之间对应设有第二连接耳板且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通过螺栓连接,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的内壁设有防滑橡胶垫。
[0014]操作平台包括设置在顶部转换平台外围的平台本体,平台本体上表面四周设有围护栏杆,平台本体上表面设有操作面板。
[0015]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的低碳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0016]S1、支撑点选取:
[0017]S11、根据被支撑装配式构件截面确定其单位重量M,根据被支撑构件的轴线跨度L确定其自重G=M
×
L;
[0018]S12、选取2倍自重G,确定临时支撑架体的轴向受压承载力σ=2G/4A=0.5G/A,根据经验公式n=σ/0.7f,确定临时支撑架体的临时支架的数量;其中A为临时支撑架体单根竖直连接柱的截面积,f为临时支撑架体的钢材强度设计值;
[0019]S13、假设为n个支撑点、中间跨度为l=L/n+1、悬臂端长度0.5l的悬臂连续梁,当n=2时,为悬臂简支梁,选取1.2倍自重,验算被支撑构件的挠度,其中,被支撑构件惯性矩;
[0020]S14、根据计算结果及现场施工条件,优化支撑点的位置;
[0021]S2、确定临时支撑架体的搭设高度及顶升与固定装置的设置高度:
[0022]S21、根据CAD图纸,计算临时支撑架体的设计高度H2=被支撑装配式构件上层梁底部标高H
上层

被支撑装配式构件下层梁顶部标高H
下层

[0023]S22、选取被支撑构件1.2倍自重G0=M
×
l,l为支撑点之间距离,l=L/n+1,确定临时支撑架体被压缩变形量;
[0024]S23、从下固定板上表面到整个支撑装置底部的设置高度为、底部转换梁的高度为、顶部转换平台的高度为、调偏装置初始状态高度为、构件握裹装置的下固定板厚度为B、顶升与固定装置的高度为、临时支撑架体设置高度;
[0025]S24、根据,确定临时支撑架体的高度、顶升与固定装置的高度;根据临时支撑架体的高度,进而确定标准节的数量、非标准节的数量及规格;
[0026]S3、底部转换梁下的结构主梁受力分析与深化设计处理:
[0027]S31、将底部转换梁、结构主梁简化为梁端固定的单跨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结构主梁(9)上的底部转换梁(1)、搭设在底部转换梁(1)上的临时支撑架体(2)、安装在临时支撑架体(2)上的顶部转换平台(3)、搭设在顶部转换平台(3)上的顶升与固定装置(4)、安装在顶升与固定装置(4)上的调偏装置(5)、搭设在调偏装置(5)上的构件握裹装置(6)、设置在顶部转换平台(3)外围的操作平台(7)以及安装在操作平台(7)一侧的爬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转换梁(1)通过若干个连接组件安装在结构主梁(9)上,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包设在结构主梁(9)上的两个U形锚环(10)以及放置在底部转换梁(1)上表面的锚固板(11),U形锚环(10)顶部均锚固在锚固板(11)上,两个U形锚环(10)分别位于底部转换梁(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临时支撑架体(2)是由多个临时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组成,临时支架包括标准节和非标准节,每个临时支架均包括四根竖直连接柱(201),相邻的两根竖直连接柱(201)上端、下端之间均设有水平连接杆(202),相邻的两根竖直连接柱(201)之间设有X形加强支撑杆(203),每个竖直连接柱(201)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对接封头板(204),每个竖直连接柱(201)的侧壁上端、侧壁下端均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侧面连接耳板(205)并对应侧面连接耳板(205)设有加劲肋板(206),相邻的两个临时支架之间的对接封头板(204)通过螺栓及双螺母固定连接且对应的侧面连接耳板(205)之间固定连接,最下端临时支架底部的对接封头板(204)与底部转换梁(1)通过螺栓及双螺母可拆卸连接,最上端临时支架顶部的对接封头板(204)与顶部转换平台(3)螺栓及双螺母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部转换平台(3)是由外围的平台主梁(301)和内部的平台次梁(302)焊接而成的田字形平台结构,平台主梁(301)、平台次梁(302)的底部在镂空的区域安装有防坠物安全网(3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升与固定装置(4)包括中间的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401)以及两侧的沿梁固定立柱(402),次梁(302)顶部对应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401)、沿梁固定立柱(402)均设有限位安装组件,限位安装组件包括焊接在次梁(302)顶部的四个圆周均布的限位角钢,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401)、沿梁固定立柱(402)插接在对应的四个限位角钢之间,千斤顶底部支撑立柱(401)顶部圆周焊接有若干个限位钢板且限位钢板之间插接安装有千斤顶(403),沿梁固定立柱(402)顶部设有垫板或者垫高板凳(40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偏装置(5)包括调偏下座板(501)、调偏上座板(502),调偏下座板(501)设置在千斤顶(403)、垫板或者垫高板凳(404)顶部,调偏下座板(501)底部对应千斤顶(403)的顶柱设有限位环,调偏下座板(501)顶部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座(503),安装座(503)顶部设有半球形槽,调偏上座板(502)底部中间位置固设有钢杆(504),钢杆(504)底部为半球形结构,钢杆(504)底部的半球形结构安装在安装座(503)顶部的半球型槽内,钢杆(504)侧壁与调偏上座板(502)底部之间圆周均布有若干个加强斜板(505),调偏下座板(501)顶部、调偏上座板(502)底部之间四角处设有四个调偏组件,调偏组件包括焊接在调偏下座板(501)顶部的丝杆套筒(506)、焊接在调偏上座板(502)底部的球帽(507),丝杆套筒(506)内螺纹安装有球头丝杆(508),球头丝杆(508)顶部为半球形结构且半球形结构安装在球帽(507)内部,球头丝杆
(508)上端固设有方形钢板(509),方形钢板(509)外壁上圆周均布有若干调偏操作杆(5010),丝杆套筒(506)外壁与调偏下座板(501)之间、球帽(507)外壁与调偏上座板(502)之间均圆周设有若干个加劲角板(50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构件握裹装置(6)包括下固定板(601)、上固定板(602),下固定板(601)底部两侧设有连接座并通过连接座、连接螺栓固定在调偏上座板(502)顶部,上固定板(602)包括两部分,下固定板(601)、上固定板(602)对接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板(603)且对应的第一连接耳板(603)通过螺栓连接,上固定板(602)的两部分之间对应设有第二连接耳板(604)且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604)通过螺栓连接,下固定板(601)、上固定板(602)的内壁设有防滑橡胶垫。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平台(7)包括设置在顶部转换平台(3)外围的平台本体(701),平台本体(701)上表面四周设有围护栏杆(702),平台本体(701)上表面设有操作面板(70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重型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装置的低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支撑点选取:S11、根据被支撑装配式构件截面确定其单位重量M,根据被支撑构件的轴线跨度L确定其自重G=M
×
L;S12、选取2倍自重G,确定临时支撑架体(2)的轴向受压承载力σ=(2G)/(4A)=0.5G/A,根据经验公式n=σ/0.7f,确定临时支撑架体(2)的临时支架的数量;其中A为临时支撑架体(2)单根竖直连接柱(201)的截面积,f为临时支撑架体(2)的钢材强度设计值;S13、假设为n个支撑点、中间跨度为l=L/(n+1)、悬臂端长度0.5l的悬臂连续梁,当n=2时,为悬臂简支梁,选取1.2倍自重,验算被支撑构件的挠度,其中,被支撑构件惯性矩;S14、根据计算结果及现场施工条件,优化支撑点的位置;S2、确定临时支撑架体(2)的搭设高度及顶升与固定装置(4)的设置高度:S21、根据CAD图纸,计算临时支撑架体(2)的设计高度H2=被支撑装配式构件上层梁底部标高H
上层

被支撑装配式构件下层梁顶部标高H
下层
;S22、选取被支撑构件1.2倍自重G0=M
×
l,l为支撑点之间距离,l=L/(n+1),确定临时支撑架体(2)被压缩变形量;S23、从下固定板(601)上表面到整个支撑装置底部的设置高度为、底部转换梁(1)的高度为、顶部转换平台(3)的高度为、调偏装置(5)初始状态高度为、构件握裹装置(6)的下固定板(601)厚度为B、顶升与固定装置(4)的高度为、临时支撑架体(2)设置高度;S24、根据,确定临时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跃强徐向国罗津津张洋郑美玲邵伟晨戚兆波王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