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040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包括内窥镜冷光源机、连接座和连接插头;连接座包括金属套筒、连接套筒以及承托架;金属套筒的内侧设有卡环座,卡环座的内侧固定有光源支架,光源支架与卡环座上设有导光孔与传气孔;连接插头包括壳体,以及与卡环座对接的端盖支架;端盖支架上分别构建有导光柱限位孔和气路接头孔;导光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和导光柱组件;送气装置包括气泵、水气管路接头和气管组件。连接插头伸入连接座内使导光柱组件插入光源支架和卡环座上的导光孔并与光源模组的光源口对准进行光束传导,并使气管组件插入光源支架和卡环座上的传气孔中的水气管路接头上,水气管路接头通过硅胶管连接气泵实现气体传送。送。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它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
[0003]现有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需用到内窥镜冷光源,内窥镜插入管进入腔体内,腔体内处于暗黑状态,需要光源对体腔内进行照明,以便于清晰的观察并进入腔体内和发现病灶;当被检物有异物附着于表面,则可用水气清洗吹净表面,更易观察疑似病灶处。
[0004]现有内窥镜应用技术中多是导光和送气装置分开,设备占用地方,且需要光束传导和送气时使用较为繁琐,设备的气密性和稳定性有所欠缺。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通过集成导光和送气装置减小设备体积,且增加设备的气密性和稳定性,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冷光源机(1),以及通过连接座(2)插接于内窥镜冷光源机(1)上的连接插头(3);所述连接座(2)包括处于外侧且与内窥镜冷光源机面板(100)固定的金属套筒(21),以及处于内侧穿设固定于前壳钣金支架(101)上的连接套筒(22),以及固定于前壳钣金支架(101)上用于支撑金属套筒(21)的承托架(23);所述金属套筒(21)的内侧部分套接设有卡环座(4),所述金属套筒(21)的内端固定设有光源支架(5),光源支架(5)的内侧构建有容纳槽(6),卡环座(4)的外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槽(6)内,所述光源支架(5)与卡环座(4)上对应设有导光孔(7)与传气孔(8);所述连接插头(3)包括壳体(31),以及设置于壳体(31)内端且与卡环座(4)对接的端盖支架(32);所述端盖支架(32)上分别构建有与所述导光孔(7)与传气孔(8)对应的导光柱限位孔(321)和气路接头孔(322);所述导光装置适于向内窥镜镜体内传导光源,包括设置于内窥镜冷光源机(1)内的光源模组(9),以及插接于所述导光孔(7)与导光柱限位孔(321)上的导光柱组件(50);所述送气装置适于向内窥镜镜体内传送气体,包括设置于内窥镜冷光源机(1)内的气泵(10),以及固定于传气孔(8)内的水气管路接头(11),以及连接于所述气泵(10)与水气管路接头(11)之间的硅胶管,以及插接于所述水气管路接头(11)与气路接头孔(322)上的气管组件(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组件(50)包括第一光纤套管(501)、照明光纤接头(502)和导光棒(503);所述照明光纤接头(502)通过螺纹配合部分旋入第一光纤套管(501)内且处于头部的照明光纤伸出第一光纤套管(501),所述导光棒(503)插接于第一光纤套管(501)内并与照明光纤接头(502)的尾端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组件(50)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光纤套管(501)外侧的第二光纤套管(504),所述第二光纤套管(504)的尾端内侧周向构建有斜面槽(505),所述斜面槽(505)内卡装设有与导光棒(503)末端抵接的导光保护玻璃(506);相邻于斜面槽(505)的内侧周向设有第一密封槽(507),所述第一光纤套管(501)的尾端形成有连接台阶(508),所述第一密封槽(507)内卡装有覆于连接台阶(508)上第一密封圈(50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送气装置和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组件(50)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光纤套管(501)外侧且处于第二光纤套管(504)内侧的第三光纤套管(510),所述第三光纤套管(510)与第二光纤套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兵来刘正凡何明科潘树斌江春才李宏博王卫东王桃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