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22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该外鞘包括:金属多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端头,连接于所述金属多腔管的端部,所述端头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端头上还设置有光源和摄像头。通过设置在结构上具有联通性的金属多腔管和端头,端头上设置光源和摄像头,摄像头倾斜设计,可观察斜前方视场,为二级内镜和其它辅助操作工具通过工具通道插入体内提供良好视野,护航手术安全;端头采用流线型设计,插入时避免损伤周围脑组织。围脑组织。围脑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

技术介绍

[0002]刚性直杆神经外科内镜包含光源、摄像头、工具通道等部分,由于与之配套使用的工具功能简单,尺寸小,所以内镜的工具通道也比较小,一般为1.2

1.6mm。现有刚性内镜无法在机器人上使用,工具通道过于狭小且缺乏额外自由度,只能通过一些直径很小的工具,如活检钳和球囊等。尤其不适合多级结构手术机器人,无法承载第二级插入内镜和其它辅助工具。上述工具对于机器人操作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二级插入机器人功能,亟需设计一款适用于二级插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外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刚性内镜无法在机器人上使用,工具通道过于狭小且缺乏额外自由度,无法承载第二级插入内镜和其它辅助工具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包括:
[0005]金属多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
[0006]端头,连接于所述金属多腔管的端部,所述端头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端头上还设置有光源和摄像头。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工具通道、第一水气通道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所述第一水气通道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均位于所述第一工具通道的一侧。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金属多腔管内还设置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水气通道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之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工具通道、第二水气通道和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所述第二工具通道与所述第一工具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水气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与所述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对应且相连通。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端头上开设有光源固定槽和摄像头固定槽,所述光源嵌设在所述光源固定槽内,所述摄像头嵌设在所述摄像头固定槽内。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光源固定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光源固定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具通道的两侧,所述摄像头固定槽与所述走线通道对应。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端头远离所述金属多腔管一端的外周壁设置有凹陷部,使所述端头形成一流线型结构,所述摄像头固定槽、第二水
气通道和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位于凹陷部内;所述光源固定槽和第二工具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端头的端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摄像头的端面与所述端头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
°‑
30
°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摄像头一侧,所述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摄像头的端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的出口的横截面呈扇形结构。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所述金属多腔管和所述端头均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通过设置在结构上具有联通性的金属多腔管和端头,端头上设置光源和摄像头,摄像头倾斜设计,可观察斜前方视场,为二级内镜和其它辅助操作工具通过工具通道插入体内提供良好视野,护航手术安全;端头采用流线型设计,插入时避免损伤周围脑组织;摄像头冲洗通道能够对摄像头进行冲洗,保证了视野的清晰;金属多腔管和端头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设计方案不受形状限制,可最大限度利用截面空间,且降低了加工和后处理成本,使得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的示意图;
[0019]图2是金属多腔管的截面图;
[0020]图3是端头去掉光源和摄像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金属多腔管; 101、第一工具通道; 102、第一水气通道;
[0023]103、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 104、走线通道;
[0024]200、端头;201、第二工具通道;202、第二水气通道;
[0025]203、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204、光源固定槽;
[0026]205、摄像头固定槽;206、光源;207、摄像头20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下面结合图1

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包括金属多腔管100和端头200。
[0029]金属多腔管100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工具通道101、第一水气
通道102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103,第一水气通道102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103均位于第一工具通道101的一侧;
[0030]其中,第一工具通道101为一个直径4.8mm的圆形腔道,可以通过直径为4.7mm以下内镜或工具;第一水气通道102为一个直径1.2mm的圆形腔道,适用于手术中常用的打水、抽水、打气、抽气等操作;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103为一个直径0.8mm的圆形腔道,作为摄像头专用清理通道。
[0031]金属多腔管100内还设置有走线通道104,走线通道104位于第一水气通道102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103之间。走线通道104用于光源206和摄像头207的走线。
[0032]端头200连接于金属多腔管100的端部,端头200内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对应且相连通;端头200上还设置有光源206和摄像头207,光源206优选为LED光源。
[0033]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工具通道201、第二水气通道202和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203;
[0034]其中,第二工具通道201与第一工具通道101对应且相连通,且第二工具通道201与第一工具通道101的尺寸、形状、作用一致;
[0035]第二水气通道202与第一水气通道102对应且相连通,且第二水气通道202与第一水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多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端头,连接于所述金属多腔管的端部,所述端头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端头上还设置有光源和摄像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工具通道、第一水气通道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所述第一水气通道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均位于所述第一工具通道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多腔管内还设置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水气通道和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工具通道、第二水气通道和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所述第二工具通道与所述第一工具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水气通道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第二摄像头冲洗通道与所述第一摄像头冲洗通道对应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外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上开设有光源固定槽和摄像头固定槽,所述光源嵌设在所述光源固定槽内,所述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凯刘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