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21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5
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属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组件、卷线组件和串线组件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其中移动组件中支杆组的四个支杆上端分别与串线组件中支撑板Ⅰ的盲孔对Ⅰ和支撑板Ⅱ的盲孔对Ⅱ固接;卷线组件中支座Ⅰ的板对Ⅰ和支座Ⅱ的板对Ⅱ,经螺栓固接于移动组件中框架的横杆对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目前大部分卷线机构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作业、一次只能卷一个线团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每一次所卷线团的数目可自行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通过手工完成作业,也可通过接入电机机械作业。过接入电机机械作业。过接入电机机械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编织工业不断发展,卷线也日趋机械化,很多时候我们购入的织线都是一种椭圆状态,但是编织机作业需要其是一个中空的线团。另外,编织工业不断发展,编织物体的收卷亦是一种工业需求,但是目前的收卷装置大多体积较大,且没有移动装置,收卷作业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解决现有的卷线机构大多体量大,且没有移动装置,操作需要固定在一个位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由移动组件A、卷线组件B和串线组件C组成,移动组件A、卷线组件B和串线组件C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其中移动组件A中支杆组A3由四个支杆上端分别与串线组件C中支撑板ⅠC1的盲孔对Ⅰ31和支撑板ⅡC5的盲孔对Ⅱ40固接;卷线组件B中支座ⅠB3的板对Ⅰ14和支座ⅡB7的板对Ⅱ26,经螺栓固接于移动组件A中框架A2的横杆对1上。
[0005]所述移动组件A由轮组A1、框架A2和支杆组A3组成,所述的轮组A1的四个轮为市售的自锁脚轮;所述的框架A2由横杆对1、纵杆对2和连板对3组成,横杆对1的两个横杆分别固接于纵杆对2的两个纵杆的左右两端,构成长方形框架结构;连板对3的两个连板固接于纵杆对2的两个纵杆中部,连板对3的两个连板上面均设有凹槽组4的N个凹槽;横杆对1的两个横杆上面均设有凸台组5的N+2个凸台和通孔组6的N+2个通孔;所述的支杆组A3由四个支杆组成;轮组A1的四个轮分别固接于框架A2中长方形框架的四角下面,支杆组A3由四个支杆分别固接于框架A2中长方形框架的四角上面。
[0006]所述卷线组件B由挡盖7、带轮B1、阶梯轴B2、轴承Ⅰ8、支座ⅠB3、卷线杆B4、卡盘组B5、收集盒B6、轴承Ⅱ9、支座ⅡB7和把手B8组成,带轮B1上设有键槽孔,阶梯轴B2中设有凸台12;阶梯轴B2左端设有螺纹孔11;支座ⅠB3上设有中心孔Ⅰ13,支座ⅠB3下端设有板对Ⅰ14;卷线杆(B4)左端设有盲孔(15),卷线杆(B4)右端设有螺纹孔Ⅱ(16),卷线杆(B4)长度方向设有均布的凸对组(16)的M+1个凸对;卡盘组B5由M卡盘组成,每个卡盘上设有带凹槽对中心孔18;收集盒B6由上盖19、半圆筒22、凸台对Ⅱ23和铰链25组成,其中上盖19内圈设有圆弧槽组Ⅰ20的M个圆弧槽;上盖19后缘设有通孔组Ⅲ21的M

1个通孔;半圆筒22内圈设有圆弧槽组Ⅱ24的M个圆弧槽;凸台对Ⅱ23的两个凸台固接于半圆筒22下面;上盖19和半圆筒22前端经铰链25铰接;支座ⅡB7上设有中心孔Ⅱ25,支座ⅡB7下端设有板对Ⅱ26;把手组件B8由螺纹杆27、连板28和把手29固接而成。
[0007]卷线组件B中卡盘组B5的M个卡盘与卷线杆B4M+1个凸对过盈连接;轴承Ⅰ8外圈与支座ⅠB3的中心孔Ⅰ13过盈连接,轴承Ⅰ8内圈与卷线杆B4的近左端过盈连接;轴承Ⅱ9外圈与
支座ⅡB7的中心孔Ⅱ25过盈连接,轴承Ⅱ9内圈与卷线杆B4的近右端过盈连接;阶梯轴B2右端与卷线杆B4的盲孔15过盈连接,阶梯轴B2左端与带轮B1的键槽孔10键连接,挡盖7经螺钉与阶梯轴B2的螺纹孔11固接;卷线杆B4中部和卡盘组B5的M个卡盘位于收集盒B6内,且卡盘组B5的M个卡盘与收集盒B6的圆弧槽组Ⅰ20的M个圆弧槽和圆弧槽组Ⅱ24的M个圆弧槽对应;把手B8中螺纹杆27的左端与卷线杆B4右端的螺纹孔17螺纹连接。
[0008]所述串线组件C由支撑板ⅠC1、压板ⅠC2、卷线杆组C3、压板ⅡC4和支撑板ⅡC5组成,支撑板ⅠC1近左右端上面设有卯对Ⅰ30的两个卯,支撑板ⅠC1上面中部设有下半圆槽组Ⅰ32的M

1个半圆槽;支撑板ⅠC1近左右端下面设有盲孔对Ⅰ31的两个盲孔;压板ⅠC2近左右端下面设有榫对Ⅰ33的两个榫,压板ⅠC2下面中部设有上半圆槽组Ⅰ34的M

1个半圆槽;卷线杆组C3由M

1个卷线杆组成,每个卷线杆35前后两端与半球对36的两个半球固接;压板ⅡC4近左右端下面设有榫对Ⅱ37的两个榫,压板ⅡC4下面中部设有上半圆槽组Ⅱ38的M

1个半圆槽;支撑板ⅡC5近左右端上面设有卯对Ⅱ39的两个卯,支撑板ⅡC5上面中部设有下半圆槽组Ⅱ41的M

1个半圆槽,支撑板ⅡC5近左右端下面设有盲孔对Ⅱ40的两个盲孔;压板ⅠC2和支撑板ⅠC1上下排列,经二者的榫卯结构固接;压板ⅡC4和支撑板ⅡC5上下排列,经二者的榫卯结构固接;卷线杆组C3的M

1个卷线杆近前端与压板ⅡC4的M

1个半圆槽和支撑板ⅡC5的M

1个半圆槽固接;卷线杆组C3的M

1个卷线杆近后端与压板ⅠC2的M

1个半圆槽和支撑板ⅠC1的M

1个半圆槽固接。
[0009]所述的“M”是指卷线机构一次性能卷的最多的线团数量,其数值为大于0的正整数;“N”是指卷线组件B不同安装情况的数目,其数值为大于0的正整数。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可通过连接电机,通过带轮带动卷线杆实现卷线工作,也可以通过把手进行人工操作。
[0012]2.可根据作业人员位置变动而变动,不再局限于一定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作业。
[0013]3.可多个线团一起卷,提高卷线效率。
[0014]4.本专利技术的卷线机构还可卸掉串线组件作为一个可移动的收卷装置,用于收卷布匹等片状织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可移动的卷线机构的轴测图;
[0016]图2为移动组件A的轴测图;
[0017]图3为自锁脚轮的轴测图;
[0018]图4为为框架A2的轴测图;
[0019]图5为卷线组件B的轴测图;
[0020]图6为带轮B1的轴测图;
[0021]图7为阶梯轴B2的轴测图;
[0022]图8为支座ⅠB3的轴测图;
[0023]图9为卷线轴B4的剖视图;
[0024]图10为卷线轴B4俯视图;
[0025]图11为卡盘组B5的轴测图;
[0026]图12为收集盒B6的轴测图;
[0027]图13为支座ⅡB7的轴测图;
[0028]图14为把手B8的轴测图;
[0029]图15为串线组件C的轴测图;
[0030]图16为支撑板ⅠC1的主视图;
[0031]图17为支撑板ⅠC1的俯视图;
[0032]图18为压板ⅠC2的主视图
[0033]图19为卷线杆35和半球对36的轴测图;
[0034]图20为压板ⅡC4的主视图;
[0035]图21为支撑板ⅡC5的主视图;
[0036]图22为支撑板ⅡC5的俯视图;
[0037]其中:A.移动组件A1.轮组A2.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移动组件(A)、卷线组件(B)和串线组件(C)组成,所述的移动组件(A)由轮组(A1)、框架(A2)和支杆组(A3)组成;所述的卷线组件(B)由挡盖(7)、带轮(B1)、阶梯轴(B2)、轴承Ⅰ(8)、支座Ⅰ(B3)、卷线杆(B4)、卡盘组(B5)、收集盒(B6)、轴承Ⅱ(9)、支座Ⅱ(B7)和把手(B8)组成;卷线组件(B)中卡盘组(B5)的M个卡盘与卷线杆(B4)M+1个凸对过盈连接;轴承Ⅰ(8)外圈与支座Ⅰ(B3)的中心孔Ⅰ(13)过盈连接,轴承Ⅰ(8)内圈与卷线杆(B4)的近左端过盈连接;轴承Ⅱ(9)外圈与支座Ⅱ(B7)的中心孔Ⅱ(25)过盈连接,轴承Ⅱ(9)内圈与卷线杆(B4)的近右端过盈连接;阶梯轴(B2)右端与卷线杆(B4)的盲孔(15)过盈连接,阶梯轴(B2)左端与带轮(B1)的键槽孔(10)键连接,挡盖(7)经螺钉与阶梯轴(B2)的螺纹孔(11)固接;卷线杆(B4)中部和卡盘组(B5)的M个卡盘位于收集盒(B6)内,且卡盘组(B5)的M个卡盘与收集盒(B6)的圆弧槽组Ⅰ(20)的M个圆弧槽和圆弧槽组Ⅱ(24)的M个圆弧槽对应;把手(B8)中螺纹杆(27)的左端与卷线杆(B4)右端的螺纹孔(17)螺纹连接;所述的串线组件(C)由支撑板Ⅰ(C1)、压板Ⅰ(C2)、卷线杆组(C3)、压板Ⅱ(C4)和支撑板Ⅱ(C5)组成,其中压板Ⅰ(C2)和支撑板Ⅰ(C1)上下排列,经二者的榫卯结构固接;压板Ⅱ(C4)和支撑板Ⅱ(C5)上下排列,经二者的榫卯结构固接;卷线杆组(C3)的M

1个卷线杆近前端与压板Ⅱ(C4)的M

1个半圆槽和支撑板Ⅱ(C5)的M

1个半圆槽固接;卷线杆组(C3)的M

1个卷线杆近后端与压板Ⅰ(C2)的M

1个半圆槽和支撑板Ⅰ(C1)的M

1个半圆槽固接;移动组件(A)、卷线组件(B)和串线组件(C)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其中移动组件(A)中支杆组(A3)由四个支杆上端分别与串线组件(C)中支撑板Ⅰ(C1)的盲孔对Ⅰ(31)和支撑板Ⅱ(C5)的盲孔对Ⅱ(40)固接;卷线组件(B)中支座Ⅰ(B3)的板对Ⅰ(14)和支座Ⅱ(B7)的板对Ⅱ(26),经螺栓固接于移动组件(A)中框架(A2)的横杆对(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卷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组件(A)中轮组(A1)的四个轮为市售的自锁脚轮;框架(A2)由横杆对(1)、纵杆对(2)和连板对(3)组成,横杆对(1)的两个横杆分别固接于纵杆对(2)的两个纵杆的左右两端,构成长方形框架结构;连板对(3)的两个连板固接于纵杆对(2)的两个纵杆中部,连板对(3)的两个连板上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露泉谢红王坤阳任雷钱志辉卢雪薇滕俊男汤靖皓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