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004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包括主体单元;主体单元包括与第一渔业养殖塘连接、上游的第一模块化单元和与第二渔业养殖塘连接、下游的第二模块化单元;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之间设与水位线和底部均保持距离的鱼类洄游折流板,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鱼类洄游折流板和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构成鱼类洄游区;鱼类洄游折流板上方设固定器,固定器连接可调节挡板,可调节挡板有三个档位,第一档位可调节挡板自由端与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顶端连接,第二档位可调节挡板自由端与鱼类洄游折流板顶端连接,第三档位可调节挡板自由端与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顶端连接。由端与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顶端连接。由端与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顶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及循环
,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磷等营养盐,水体主要特点是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
[0003]养殖废水的主要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态法。作为主要物理处理方法的机械过滤、曝气等技术处理效率不高;化学氧化虽然具有处理效率很高的优点,但需要特定仪器设备,费用高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生物法处理养殖废水,主要是利用藻类、微生物等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和氮(N)、磷(P)进行吸收降解,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生态法如生态塘、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适合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浓度低、废水排放量大的特点,较为适合水厂养殖废水的治理和节水循环。特别是人工湿地技术,可以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进行吸收和微生物进行代谢等多种途径,去除养殖废水中的N、P、有机物、悬浮物(SS)、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但占地面积大、冬季处理效果不稳定以及易于堵塞等,限制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有待于进行技术创新以改进上述问题。
[0004]公告号为CN211987491U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可分层式过滤的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固定设置进料口,罐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上端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储废仓,储废仓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一过滤筒,第一过滤筒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旋转,且第一过滤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储废仓的左侧底部固定设置排废管,储废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筒相配合的刮板,储废仓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过滤网,罐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排液管。该装置可实现分层多级处理的目的,细化污水处理流程,提高污水处理质量。该专利技术方案难以实现渔业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且无法兼顾鱼的洄游、鱼塘之间的游动等问题。
[0005]目前主流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结合了上述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态法中的多种工艺集成为“三池两坝”模式,其主要的工艺是构建了三个处理单元,即沉淀池、曝气池和生态净化池,以及两个过滤坝。但是这种模式因其占用养殖水体面积(处理区占养殖总面积的8%

10%)、高能耗、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等,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养殖水体的水质需求。
[0006]因此,有必要从污水处理系统如何减少对养殖水体面积的占用(增加有效的渔业养殖产量)、水质达标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本领域传统技术如“三池两坝”模式存在的不足,如水质处理效果有待提升、
占用养殖水体面积导致养殖量下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以抗堵塞人工湿地为技术主体,可集成传感器、智控系统等,从而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目标要求自动控制,提升了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效率及确保了水循环,同步实现了鱼类的不同洄游通道与处理要求的耦合,有效减少了因湿地堵塞而造成了运行维护等投资成本。
[0008]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包括设于两个渔业养殖塘之间的主体单元;
[0009]主体单元包括与第一渔业养殖塘连接、位于上游的第一模块化单元和与第二渔业养殖塘连接、位于下游的第二模块化单元;
[0010]主体单元内位于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之间设有与水位线和主体单元底部均保持一定距离的鱼类洄游折流板,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鱼类洄游折流板和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构成鱼类洄游区;鱼类洄游折流板的上方设有固定器,固定器上连接一可调节挡板,可调节挡板具有三个档位,其中第一档位可调节挡板的自由端与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顶端连接,第二档位可调节挡板的自由端与鱼类洄游折流板顶端连接,第三档位可调节挡板的自由端与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顶端连接;
[0011]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内均设有曝气装置、上层固定穿孔板、下层支撑穿孔板和多个折流挡板;上层固定穿孔板和下层支撑穿孔板之间设有多孔材料;
[0012]第一模块化单元与第一渔业养殖塘连接的进水端顶部、第二模块化单元与第二渔业养殖塘连接的出水端顶部以及每个折流挡板的顶部均设有升降式挡板;
[0013]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内沿水流方向的奇数块折流挡板底部、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底部以及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底部和出水端侧壁底部均设置过水网格;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底部和出水端侧壁底部的过水网格均带有升降式挡板,用于允许或阻止对应过水网格过水。
[0014]主体单元可以为长方形的地上或半地埋的一组或多组串联、并联或者混合的连接方式呈现。
[0015]主体单元长宽高比例可以为1

6:1

3:0.6

3,且高不超过3m,材质可以为混凝土、砖混、不锈钢、碳钢、玻璃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建造方式可以为土建、预置构件、模块化整体成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0016]过水网格材质可以为亚克力、玻璃钢、碳钢板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并开有直径为10~30mm的圆孔,开孔率为40%~70%。
[0017]各模块化单元内的上层固定穿孔板和下层支撑穿孔板所夹区域优选不小于其所在模块化单元总体容积的1/3。
[0018]上层固定穿孔板和下层支撑穿孔板材质可以为碳钢、玻璃钢、铝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9]优选的,上层固定穿孔板顶面比主体单元进水处的第一块升降式挡板底端低20cm以上。
[0020]优选的,下层支撑穿孔板底面比过水网格顶端高10cm以上。
[0021]优选的,第一模块化单元的上层固定穿孔板上方设有水生植物。
[0022]水生植物可以为美人蕉、菖蒲、鸢尾、风车草、再力花、花叶芦竹、香根草、千屈菜、
苦草、菹草、眼子菜、黑藻、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23]水生植物种植密度可以为挺水植物9~15株/m2,沉水植物30~120丛/m2。
[0024]多孔材料可以为火山岩、沸石、陶粒、生物炭、竹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25]优选的,第二模块化单元内位于折流挡板顶部升降式挡板上方设有强化处理材料。
[0026]强化处理材料可以为聚氨酯、轻质陶粒漂浮模块、无纺布、石墨烯光催化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27]曝气装置可包括潜水风机以及曝气管或曝气盘。
[0028]潜水风机可固定在对应模块化单元底部,功率范围可为0.75

20kW,流量可为0.5

15m3/min,可以为交流电或太阳能供电方式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0029]曝气管或曝气盘可设置在下层支撑穿孔板上或下方。
[0030]可选的,曝气管两端堵头,中间部分斜向上4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两个渔业养殖塘之间的主体单元;主体单元包括与第一渔业养殖塘连接、位于上游的第一模块化单元和与第二渔业养殖塘连接、位于下游的第二模块化单元;主体单元内位于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之间设有与水位线和主体单元底部均保持一定距离的鱼类洄游折流板,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鱼类洄游折流板和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构成鱼类洄游区;鱼类洄游折流板的上方设有固定器,固定器上连接一可调节挡板,可调节挡板具有三个档位,其中第一档位可调节挡板的自由端与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顶端连接,第二档位可调节挡板的自由端与鱼类洄游折流板顶端连接,第三档位可调节挡板的自由端与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顶端连接;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内均设有曝气装置、上层固定穿孔板、下层支撑穿孔板和多个折流挡板;上层固定穿孔板和下层支撑穿孔板之间设有多孔材料;第一模块化单元与第一渔业养殖塘连接的进水端顶部、第二模块化单元与第二渔业养殖塘连接的出水端顶部以及每个折流挡板的顶部均设有升降式挡板;第一模块化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单元内沿水流方向的奇数块折流挡板底部、第一模块化单元出水端侧壁底部以及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底部和出水端侧壁底部均设置过水网格;第二模块化单元进水端侧壁底部和出水端侧壁底部的过水网格均带有升降式挡板,用于允许或阻止对应过水网格过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主体单元为长方形的地上或半地埋的一组或多组串联、并联或者混合的连接方式呈现;主体单元长宽高比例为1

6:1

3:0.6

3,且高不超过3m,材质为混凝土、砖混、不锈钢、碳钢、玻璃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建造方式为土建、预置构件、模块化整体成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水网格材质为亚克力、玻璃钢、碳钢板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并开有直径为10~30mm的圆孔,开孔率为4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模块化单元内的上层固定穿孔板和下层支撑穿孔板所夹区域不小于其所在模块化单元总体容积的1/3;上层固定穿孔板和下层支撑穿孔板材质为碳钢、玻璃钢、铝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上层固定穿孔板顶面比主体单元进水处的第一块升降式挡板底端低20cm以上;下层支撑穿孔板底面比过水网格顶端高10cm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渔业养殖废水原位处理及在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块化单元的上层固定穿孔板上方设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菖蒲、鸢尾、风车草、再力花、花叶芦竹、香根草、千屈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为李凌成水平黄丹萍李思亮耿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西湖生态环境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