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993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3
本申请涉及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方法及系统,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其包括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用于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能够适应宽范围电压输入,不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以及锂电池容量的变化而烧坏主板,一般普通的主板是12V电压输入,本申请能够支持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路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宽范围输入的供电电路、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为机器人提供稳定的输入电压,由于锂电池的容量会随着供电电路的电压而发生变化,一般供电主板的输入电压为12V,对于浪涌电压的输入无法应用,会对主板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机器人对浪涌电压的输入无法应用导致主板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方法及系统。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包括: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用于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六个输入端,六个所述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稳压单元不同的输出端,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负载。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信号输入之后,稳压单元先判断该电压或电流信号是否在其工作范围内,再通过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单元的导通程度,以使输出电流或电压符合负载的需求,并保持输出至负载电压的稳定性。从而能够适应宽范围电压输入,不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以及锂电池容量的变化而烧坏主板,一般普通的主板是12V电压输入,本申请能够支持9

36V范围的电压输入。
[0006]优选的,还包括防反接单元,所述防反接单元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二个输入端连接DC_IN端,所述防反接单元的输出端输出DC_12V电压;所述防反接单元包括第七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器、第二十九电阻器、第三十电阻器、第二十九电容器、第三十电容器、第三十一电容器、第三十二电容器、第三十三电容器和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反接单元的第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器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第三十电容器的一端、所述防反接单元的第二个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三十二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十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十电阻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三十电阻器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
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十三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十三电容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反接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七二极管为瞬态二极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瞬态二极管的高效能保护特性,当第七二极管侦测到地线有电流时,会自动翻转并断开所有电路,那么即使电源反接也不会流入至后面的主板内,以免对主板造成损坏。
[0008]优选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稳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12V电源,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三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六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INTVCC端,所述第七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九引脚连接VDC_IN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VDC_IN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和所述第五电容器的连接节点,所述第十二电阻器的另一端用于输出12V电压;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所述第十三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四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INTVCC端,所述第十四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之间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五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八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八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九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九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一引脚用于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至INTVCC端,并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八引脚和所述第八电容器的连接节点,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五引脚和第二十七引脚,所述第十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二引脚接收输入电压信号;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四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二十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一电容器的一端,
所述第十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七引脚;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六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五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INTVCC端。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十二引脚设置过流保护的标准值,若输出电流超过预设的过流保护值,由于稳压芯片的内部机制,开关单元会关闭导通;当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侦测输入电压不在稳压芯片的工作范围内的时候,会关闭软启动,停止输出;第三引脚、第四引脚以及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是作为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侦测,稳压芯片通过侦测的输出数据来控制开关单元的导通程度,以达到不同大小的电流输出。
[0010]优选的,所述稳压单元还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单元(1),所述稳压单元(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用于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开关单元(2),所述开关单元(2)包括六个输入端,六个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稳压单元(1)不同的输出端,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负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反接单元(3),所述防反接单元(3)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二个输入端连接DC_IN端,所述防反接单元(3)的输出端输出DC_12V电压;所述防反接单元(3)包括第七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器、第二十九电阻器、第三十电阻器、第二十九电容器、第三十电容器、第三十一电容器、第三十二电容器、第三十三电容器和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反接单元(3)的第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器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第三十电容器的一端、所述防反接单元的第二个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三十二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十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十电阻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三十电阻器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十三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十三电容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反接单元(3)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范围电压输入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1)包括稳压芯片、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第九电阻器、第十电阻器、第十一电阻器、第十二电阻器、第十三电阻器、第十四电阻器、第十五电阻器、第十六电阻器、第二十电阻器、第二十三电阻器、第二十四电阻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五电容器、第六电容器、第七电容器、第八电容器、第九电容器、第十电容器、第十一电容器、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12V电源,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三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2)的第六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INTVCC端,所述第七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器的另一
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电阻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九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电阻器的另一端的连接节点接地,所述第九电阻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器的一端接收电源信号,所述第九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VDC_IN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VDC_IN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和所述第五电容器的连接节点,所述第十二电阻器的另一端用于输出12V电压;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四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INTVCC端,所述第十四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2)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之间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五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八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八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单元(2)的第一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十九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单元(2)的第四个输入端;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九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十一引脚用于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至INTVCC端,并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锋卓春丽方兰秋曾连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赛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