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81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包括拉直筒,所述拉直筒的两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关于拉直筒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形状大小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导丝通过第一固定框或者第二固定框,并通过拉直筒之后,将转动框进行转动,转动框会通过齿条环块带动全齿轮进行转动,全齿轮转动时通过转动柱带动转动齿轮进行转动,带动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相互移动,通过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柱带动两个活动夹持板与固定夹持板之间连接,第一固定框或者第二固定框中的导丝进行夹紧,方便在拉直操作时,导丝的两端能够被固定,方便导丝的拉直。方便导丝的拉直。方便导丝的拉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
,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医疗中,冠状动脉造影与肺血管造影的治疗中,经常需要向人体内导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等管状结构,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借助导丝助推器,将导丝顺利送入人体,通过导丝的引导将各导管置入人体内,但是使用之后的导丝会变的弯曲,不能进行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包括拉直筒,所述拉直筒的两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关于拉直筒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拉直筒由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组成,且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的连接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第一导丝通孔,所述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之间活动连接,且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按压块,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均由转动框与连接框组成,所述转动框的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转动框与连接框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导丝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拉直筒、第二固定框与拉直筒之间均通过连接框与固定拉直板之间通过卡接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丝通孔与第二导丝通孔的直径相同,且第一导丝通孔与第二导丝通孔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拉直板靠近固定拉直板的侧边开设有与活动板相匹配的活动槽,且活动板的尾端始终位于活动拉直板中。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固定拉直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柱,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靠近活动拉直板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柱伸入活动腔中,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每个所述复位弹簧均位于第一固定柱的外侧。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框与连接框的连接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环块与齿条环块,所述齿条环块位于转动环块的内圈侧,且齿条环块采用齿轮向内侧的环形状。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的内部开设有与转动环块相匹配的环形转动槽,所述连接框的内部开设有夹持腔,所述环形转动槽并不与夹持腔相互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夹持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柱与滑动柱,所述夹持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转动柱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全齿轮与转动齿轮,所述全齿轮与转动齿轮之间不相互触碰,所述全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齿条环块。
[0013]优选的,所述滑动柱的外侧活动安装有连接板,左右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邻侧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所述转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之间啮合连接,左右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邻侧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相邻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动夹持板与第二活动夹持板,且固定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持板,所述固定夹持板与相邻两个固定夹持板之间等角度分布;
[0014]所述固定筒的内壁贯穿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柱相匹配的移动通孔,且第一活动夹持板与第二活动夹持板均位于固定筒的内部。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导丝通过第一导丝通孔,通过按压块对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进行相对挤压,这样活动拉直板会通过活动板与活动槽与固定拉直板相互连接,并且活动拉直板会通过第一连接柱带动第一滑动板在第一固定柱上,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相互紧靠时会对导丝拉直,当导丝拉直结束时,在复位弹簧的工作下,会使得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相互分离,方便导丝从第一导丝通孔中取出。
[0018]2、该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之间不仅通过活动板与活动槽进行连接,还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滑动板进行连接,这样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之间始终在一块,且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之间具有缝隙,方便活动拉直板与固定拉直板进行拉直工作。
[0019]3、该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通过将导丝通过第一固定框或者第二固定框,并通过拉直筒之后,将转动框进行转动,转动框会通过齿条环块带动全齿轮进行转动,全齿轮转动时会通过转动柱带动转动齿轮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相互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柱带动两个活动夹持板与固定夹持板之间连接,对第一固定框或者第二固定框中的导丝进行夹紧,方便在拉直操作时,导丝的两端能够被固定,方便导丝的拉直。
[0020]4、该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通过两端固定框中的装置是为了将导丝拉紧固定,弯曲的导丝是通过两端固定框后,通过中间的拉直筒收紧压实导丝,然后导丝回塑的。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拉直筒工作时侧面剖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拉直筒未工作时侧面剖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第一连接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拉直板与活动拉直板第二连接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框侧视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框与连接框连接处俯视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移动通孔示意图。
[0031]图中:1、拉直筒;2、第一固定框;3、第二固定框;4、按压块;5、固定拉直板;6、活动拉直板;7、第一导丝通孔;8、第一连接柱;9、活动腔;10、第一固定柱;11、第一滑动板;12、复位弹簧;13、活动板;14、转动框;15、连接框;16、把手;17、第二导丝通孔;18、夹持腔;19、固定筒;20、全齿轮;21、转动环块;22、齿条环块;23、转动柱;24、转动齿轮;25、第一齿条板;26、第二齿条板;27、固定夹持板;28、第一活动夹持板;29、第二活动夹持板;30、第二连接柱;31、连接板;32、移动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请参阅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包括拉直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筒(1)的两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固定框(2)与第二固定框(3),所述第一固定框(2)与第二固定框(3)关于拉直筒(1)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固定框(2)与第二固定框(3)之间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拉直筒(1)由固定拉直板(5)与活动拉直板(6)组成,且固定拉直板(5)与活动拉直板(6)的连接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第一导丝通孔(7),所述固定拉直板(5)与活动拉直板(6)之间活动连接,且固定拉直板(5)与活动拉直板(6)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按压块(4),所述第一固定框(2)与第二固定框(3)均由转动框(14)与连接框(15)组成,所述转动框(14)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6),所述转动框(14)与连接框(15)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导丝通孔(17),所述第一固定框(2)与拉直筒(1)、第二固定框(3)与拉直筒(1)之间均通过连接框(15)与固定拉直板(5)之间通过卡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通孔(7)与第二导丝通孔(17)的直径相同,且第一导丝通孔(7)与第二导丝通孔(17)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拉直板(5)与活动拉直板(6)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3),所述活动拉直板(6)靠近固定拉直板(5)的侧边开设有与活动板(13)相匹配的活动槽,且活动板(13)的尾端始终位于活动拉直板(6)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拉直板(6)与固定拉直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8),所述固定拉直板(5)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9),所述活动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柱(10),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10)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板(1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工作导丝回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1)靠近活动拉直板(6)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柱(8)固定连接,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柠周代兵李圣青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