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73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本体、辅助检查部件和扩张部件,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压舌板,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开口,辅助检查部件设置在本体内,通过辅助检查部件带动压舌板竖直位移,以拉动下牙齿,使病患的嘴巴张开,扩张部件设置在辅助检查部件上,包括第一扩张板与第二扩张板,通过在辅助检查部件运作时,带动第一扩张板与第二扩张板进行相背运动,以扩大医生的观察操作环境,还包括提升部件,提升部件设置在扩张部件上,以进一步提升对患者口部的支撑效果,同时进一步扩大口腔内壁空间,辅助检查部件包括主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具备了对患者的口部进行高效限位,以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的效果。疗环境的效果。疗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咽喉科”是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包括耳、鼻、喉等部位,这些部位都是人体较容易发病的一些部位,随着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患有耳鼻咽喉炎的人群越来越多,由于耳鼻咽喉都是深在的细小腔洞,因此耳鼻喉检查必须谨慎,通常采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进行检查,喉部常见的疾病包括有咽异感症、慢性咽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会厌炎、扁桃体炎等。
[0003]耳鼻喉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时,一般要求病人口部进行张开,然后一手拿着检查棒放置在病人的口腔内,之后一手拿着手电筒进行照射以辅助使用人员查看病人的喉咙病况。
[0004]如中国专利CN202011170266.2公开的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以及如中国专利CN202011532560.3公开的一种移动式耳鼻喉科的临床检查装置,均是运用于耳鼻喉科的检查装置。
[0005]基于上述检索的现有技术,均是针对患者的全身(如头部,手部和腰部)进行固定再进行检查,但口腔检查时,仍然是病人配合医生,自主进行配合张开口部,由于口腔较深,对口腔的检查通常需要配合灯光的照射,而灯光的直射刺激,很容易让病人感到紧张,导致病人口部产生活动的现象发生,因此这种检查方式对医生来说不仅不方便,而且还在检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医生的视线被遮挡的情况,导致医生难以看清病人喉咙的病况,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医疗需求。
专利技术内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具备了对患者的口部进行高效限位,以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的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压舌板,所述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开口;
[0008]还包括辅助检查部件,所述辅助检查部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通过所述辅助检查部件带动所述压舌板竖直位移,以拉动下牙齿,使病患的嘴巴张开;
[0009]还包括扩张部件,所述扩张部件设置在所述辅助检查部件上,包括第一扩张板与第二扩张板,通过在所述辅助检查部件运作时,带动所述第一扩张板与第二扩张板进行相背运动,以扩大医生的观察操作环境;
[0010]还包括提升部件,所述提升部件设置在所述扩张部件上,以进一步提升对患者口部的支撑效果,同时进一步扩大口腔内壁空间。
[0011]可选的,所述辅助检查部件包括:
[0012]主杆,所述主杆的两端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壁,所述主杆的杆臂固定连接
有检查板,所述检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查杆,所述压舌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查杆的顶端。
[0013]可选的,所述扩张部件包括:
[0014]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杆的杆臂,两个所述滑块的表面均铰接有铰接杆一,两个所述铰接杆一的端部均铰接在所述本体的内壁,两个所述滑块的背面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轴臂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二,两个所述铰接杆二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开设有分别两个所述连接轴位移的滑槽;
[0015]两个所述连接轴的轴臂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套,两个所述连接套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扩张柱,所述第一扩张板与所述第二扩张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扩张柱的顶端。
[0016]可选的,所述提升部件包括:
[0017]两个提升板,所述第一扩张板与所述第二扩张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扩张柱相连通,两个所述连接轴的轴臂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一,两个所述扩张柱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配合轴,所述主杆的表面开设有供两个所述配合轴水平位移的位移口,两个所述配合轴的轴臂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二,两个所述齿轮一的齿牙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二的齿牙相啮合;
[0018]所述第一扩张板与所述第二扩张板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均通过皮带轮传动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轴的轴臂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提升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传动轴的轴臂。
[0019]可选的,所述压舌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舌杆,所述压舌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板,还包括带动所述传动板向下位移的同时进行水平方向位移的两组辅助部件。
[0020]可选的,所述辅助部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转盘的侧壁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有转杆,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维持杆,所述维持杆的杆臂开设有供所述转杆位移的通口,所述转杆的顶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传动板的底面。
[0021]可选的,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轴臂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驱动轴的轴臂与所述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扭,所述主杆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蜗杆穿过且与之螺纹连接的螺纹口。
[0022]可选的,所述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手组,所述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一、考虑到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由于灯光的刺激,患者很容易紧张,因此本专利技术先将压舌板让患者含住,随后通过使主杆下移,在主杆下移的过程中通过检查板和检查杆等结构的传动,同步带动压舌板向下位移,即可拉动患者的下牙齿,使得患者的嘴部张开,即可避免患者不自主的闭合嘴部,影响医生的检查环境。
[0025]二、考虑到口部内的空间较为有限,为了保证医生良好的检查环境,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杆下移的过程中,通过滑块、铰接杆一和连接轴等结构的配合,使得第一扩张板与第二扩张板产生相背位移,从而在患者的口部张开的前提下,将两侧的嘴角进行拉伸,扩大口部区域,从而提高医生的可操作环境,便于医生观察。
[0026]三、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医生的可操作环境,本专利技术通过齿轮二、齿轮一和配合轴等结构的传动配合,使第一扩张板和第二扩张板在对嘴角进行扩张时,其端口的提升板产生偏转,一方面来说可以辅助第一扩张板和第二扩张板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更好的固定,避免由于唾液等原因导致嘴角从第一扩张板和第二扩张板上脱离;
[0027]另一方面此偏转可通过提升板的前端推动口腔的肉壁,使肉壁远离牙齿,即可进一步的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对医生来说操作可以更加方便。
[0028]四、考虑到患者舌头存在阻挡视线的隐患,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转盘、转杆和维持杆等结构的配合,使得在压舌板对患者的下牙齿进行下压,扩张口部时,压舌杆从压舌板内伸出,即此时压舌杆的运动形式位移在下移的同时向口腔内伸出,从而对患者的舌头进行限位,避免患者的舌头挡住喉咙视线;
[0029]同时,由于采用压舌杆在跟随压舌板运作的同时伸出的形式,相比于部分传统方式直接采用较长的杆件直接对患者的舌面进行抵压,此方法使得医疗器械不会一开始就深入患者的口部,通过逐渐深入的形式,使得患者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应激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检查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压舌板(2),所述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开口(3);还包括辅助检查部件,所述辅助检查部件设置在所述本体(1)内,通过所述辅助检查部件带动所述压舌板(2)竖直位移,以拉动下牙齿,使病患的嘴巴张开;还包括扩张部件,所述扩张部件设置在所述辅助检查部件上,包括第一扩张板(4)与第二扩张板(5),通过在所述辅助检查部件运作时,带动所述第一扩张板(4)与第二扩张板(5)进行相背运动,以扩大医生的观察操作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部件,所述提升部件设置在所述扩张部件上,以进一步提升对患者口部的支撑效果,同时进一步扩大口腔内壁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喉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检查部件包括:主杆(6),所述主杆(6)的两端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1)的内壁,所述主杆(6)的杆臂固定连接有检查板(7),所述检查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查杆(8),所述压舌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查杆(8)的顶端;所述扩张部件包括:两个滑块(9),两个所述滑块(9)均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杆(6)的杆臂,两个所述滑块(9)的表面均铰接有铰接杆一(10),两个所述铰接杆一(10)的端部均铰接在所述本体(1)的内壁,两个所述滑块(9)的背面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1),两个所述转轴(11)的轴臂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二(12),两个所述铰接杆二(12)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3),所述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表面开设有分别供两个所述连接轴(13)位移的滑槽;两个所述连接轴(13)的轴臂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套(15),两个所述连接套(15)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扩张柱(16),所述第一扩张板(4)与所述第二扩张板(5)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扩张柱(16)的顶端;所述提升部件包括:两个提升板(17),所述第一扩张板(4)与所述第二扩张板(5)分别与两个所述扩张柱(16)相连通,两个所述连接轴(13)的轴臂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一(18),两个所述扩张柱(16)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配合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琦施奕许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