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路基和柔性路基的堆载预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土路基加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软土路基和柔性路基的堆载预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工程中,由于道路路较长,跨越底层较为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地基或柔性地基。软土地基的处理不仅要满足于提高路基承载力,降低路基不均匀沉降,保证道路的安全可靠性等,还对加快施工进度、缩短项目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法和加固法两种。堆载预压法是最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堆载预压法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软土地基中的空隙水在荷载压力的作用下沿着路基旁的排水系统排出地基,土体逐渐固结并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地基的部分沉降,待地基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再逐步卸去预压荷载。然而,现有的堆载方法大多采用土方进行预压,在预压过程中需要根据沉降量及时补充预压土方,在预压期结束后需要使用施工机械对预压土方进行清理与转运,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土方资源,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且运输量大,增大了项目投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土路基和柔性路基的堆载预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载预压方法采用路面层材料进行分段堆载预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S1,将路堤压实至路堤的压实度满足技术要求;S2,确定路堤的预压材料,预压材料为路基层材料,其包括路基压实土、砂砾垫层材料、粒料类底基层材料、粒料类下基层材料和粒料类上基层材料;S3,确定每种路基层材料的预压长度和堆载高度;S4,将每段路堤分为第一预压区和第二预压区,第一预压区包括多段沿路堤纵向间隔布设的第一预压段;将每种路基层材料分类堆载在第一预压段上进行第一批预压,每段第一预压段堆载一种路基层材料;S5,第二预压区具有多段沿路堤纵向间隔布设的第二预压段,第一预压段和第二预压段交错布设;待第一预压区的软土路基达到沉降稳定标准后,将每种预压材料向前移动至与其相邻的第二预压段上进行第二批预压;S6,待第二预压区的软土路基达到沉降稳定标准后,向第一批预压区和第二批预压区补充因路基沉降而增加的压实土方,碾压压实并达到路基设计标高;S7,将路基层材料按设计厚度和铺筑位置依次铺筑在预压完成的路堤上;S8,重复步骤S4
‑
S7进行下一段路堤的堆载预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土路基和柔性路基的堆载预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具体内容:S31,计算路堤所承受的荷载P;S311,计算路基达到工后沉降所需的路基压实土厚度h1,根据路基压实土厚度和土方重度计算压实土提供的荷载P
土
;S312,根据主路的路基层材料和路面结构层材料的重度和铺设厚度,计算主路的路基结构层和路面结构层所提供的荷载P
主
;根据辅助的路基层材料和路面结构层材料的重度和铺设厚度,计算辅路的路基结构层和路面结构层所提供的荷载P
辅
;S313,根据步骤S311得到的荷载P
土
和步骤S313中的荷载P
主
、P
辅
,确定主路的总荷载P1和辅路的总荷载P2,其中,P
1 =P
主 + P
土
;P
2 =P
辅 + P
土
;S314,根据P1和P2,确定路堤在铺筑完成后所承受的荷载P,P = max (P1, P2),且所述荷载P为预压荷载;S32,计算每种路基层材料的堆载厚度和预压长度S321,根据路基层材料的铺筑宽度与铺筑厚度,确定每延米主路的路基层材料体积V1和每延米辅道上的路基层材料体积V2;S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宁,邓翔,刘琪,杨阳,李磊,陈飞,张朋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