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网膜血管与神经耦联的二维体外共培养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视网膜血管与神经耦联的二维体外共培养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临床多见并且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类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内环境的功能性失代偿。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Muller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所构成的内环境。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发病最早也是最根本的病理性改变,但是由于活体很难研究细胞之间的微环境,因此体外模拟其微环境是目前主要研究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的方法,如图1所示。
[000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视网膜疾病的微血管病变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壁功能最直接的细胞。目前应用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主要采用单细胞培养法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网膜血管与神经耦联的二维体外共培养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取非接触式二维培养法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二维培养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内培养,将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将含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ranswell置于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培养板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接种量比例为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Transwell的孔径为0.4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6.一种用于研究视网膜病变的模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媛,王麒雲,陈晓思,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