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太网供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63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太网供电系统,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不同设备属性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接入,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太网供电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供电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太网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边缘计算已经遍布医疗保健,零售制造等许多行业,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也更进一步推动着边缘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在边缘计算中,大家比较多的会使用到边缘计算终端,以及网络电话,网络摄像头和无线路由等。为了布线方便,现在绝大多数设备都采用POE(Power Over Ethernet,有源以太网)供电系统,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多种设备,比如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OE供电设备)、PD(Powered Device,POE受电设备)或者非POE设备,而设备过多,用户有时候难以区分不说,有时候在搭配错误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设备损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太网供电系统。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0006]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0007]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
[0008]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不同设备属性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接入,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10]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0011]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
[0012]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不同设备属性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接入,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
[0014]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0015]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自身处于对应工作模式,以实现所
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
[0016]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不同设备属性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接入,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0023]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场景一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0024]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场景二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0025]图5E为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场景三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0026]图5F为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场景四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0027]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0028]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两种报警方式的示意图;
[0029]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003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0034]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0035]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0036]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介质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0037]步骤S101、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0038]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POE自适应设备,或者是具有多种模式的以太网供电设备。其中,以太网供电也称为PoE供电,是一种可以在以太网路中透过双绞线来传输电力与数据资料到装置上的技术。以太网供电技术的出发点是让IP(Internet Protocol,国际互连协议)电话、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网络摄像头等小型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从以太网线(通常为4对双绞线中空闲的2对来传输)获得电力,无需单独铺设电力线,以简化系统布线,降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003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PSE设备、PD设备、自适应设备和非POE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电子设备的类型并不做限制,只要第二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网络线缆接入第一电子设备即可,其中,所述网络线缆可以用于网络通信同时也可以用于电力传输。
[0040]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第一电子设备,则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属性信息。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类型信息、设备的标识信息、设备的配置信息、设备的使用信息(用途)等。
[0041]步骤S102、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
[0042]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不同设备属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线缆接入,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不同设备属性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接入,所处的工作模式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如果所述设备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属于一供电端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受电模式;如果所述设备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属于一受电端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供电模式;如果所述设备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不属于以太网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网络通信模式;如果所述设备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不同的设备模式,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处于对应工作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处于对应工作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不同的设备模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工作模式配置信息;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供电模式或受电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模式配置单元之间的第一通信通道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配置的目标通信协议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对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确定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通道和/或第一通信通道进行所述网络通信和/或电力传输;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均为所述网络线缆的至少一引线形成的通道;所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设备类型信息、设备标识信息、设备配置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电力需求,基于所述电力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受电模式、供电模式或网络通信模式;获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负载信息,基于所述负载信息和所
述设备属性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对应工作模式。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波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