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卷绕是由正极片、负极片、上隔膜、下隔膜通过不同数量和类型的过辊输送,并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在卷针上通过卷针的转动卷成卷芯的过程。此时极片上极耳的尺寸和形状已由激光切切好。卷芯外观好坏的判定多集中于卷绕后极耳的状态,常见的外观不良有极耳错位、极耳翻折、极耳破损、极耳缺失。这些不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卷芯的装配及性能,如极耳翻折可能造成卷芯短路测试不合格,极耳错位严重导致装配焊接时焊印面积不足等过程异常。因此,如何减少卷绕过程中极耳产生的不良是当前各电池厂家及卷绕机生产厂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如何有效的识别卷绕后已产生的极耳状态不良,避免流入下工序亦成为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0003]公布号为CN113594556A的现有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卷绕极耳错位调节方法及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卷针的线速度以及所检测到的极耳的前端与尾端之间的时间,计算出极耳错位量;根据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在卷针处根据极耳所在位置,设置厚度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包括:卷芯第一检测点、极耳第一检测点以及极耳第二检测点;S2、利用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极耳第一检测点、所述极耳第二检测点的所在位置的厚度信息,以及卷芯上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厚度信息;S3、对比所述极耳上检测点以及所述卷芯上监测点的厚度数据信息组合,据以判定极耳状态,其中,所述极耳状态包括:缺失状态、翻折程度、错位程度、错位方向以及对应的层数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极耳第一检测点设定于所述极耳的远离隔膜端,所述极耳第二检测点设定于所述极耳的靠近隔膜端,所述步骤S1中,所述卷芯第一检测点设定于所述卷芯的上距极耳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正负所述极耳的位置确定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用反射型激光移位计,以所述卷针表面为原点,检测所述极耳和所述卷芯的通过后高度差,根据所述通过后高度差,测得当前所述极耳和所述卷芯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极耳的层数,选取适用测量范围,据以测得当前所述极耳和所述卷芯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S21、根据卷绕角度确定所述卷芯第一检测点、所述极耳第一检测点以及所述极耳第二检测点的数据记录起止点;S22、利用各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检测获取各层极耳的厚度数据,以及所述卷芯第一检测点的厚度数据;S23、利用下述逻辑求取厚度数据ni的取值:其中,厚度数据ni的取值由传感器采样频率K、层极耳检测宽度W
m
、卷绕速度S决定;S24、在极耳2无错位时,利用下述逻辑求取两位置点的检测数据量:其中,两位置点每层的检测数据量固定为N1和N2,W1、W2为正常极耳两位置点处极耳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卷针上极耳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S31、根据卷芯第一检测点厚度信息及卷绕结构,计算对应层极耳厚度范围;S32、根据所述对应层极耳厚度范围,对比处理极耳第二检测点的厚度,判定对应极耳层数,并获取当前待判定极耳状态层的检测数据组;S33、对比所述极耳第二检测点的所述检测数据组内的数据前后差值,对比所述监测数
据组的检测数据量与预设数据量,在对应检测时段内,检测所述卷芯第一检测点的厚度数值波动,据以判定极耳的所述缺失状态以及所述翻折程度;S34、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组处理得到根据所述极耳第二检测点的厚度数据的变化趋势,据以判定所述极耳的所述错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佳灵,钟玉翔,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