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548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留口结构,包括:供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的框体,待形成主体结构后,框体的内部形成有开口;以及转动安装于框体的门板,通过转动门板以封堵或敞开该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频繁支设模板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提供一种预留口结构,在悬挑钢构件安装时敞开,在悬挑钢构件拆除后封闭,避免频繁支模,省时省力,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留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预留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形成预留口,以供悬挑钢构件穿过和安装,当悬挑钢构件使用完成后,需要在悬挑钢构件撤除后封堵该预留口,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使用支模的方式形成预留口,进而支设模板并浇筑以封堵该预留口,这种方式工序繁杂,需要频繁支设模板,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留口结构,解决了频繁支设模板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提供一种预留口结构,在悬挑钢构件安装时敞开,在悬挑钢构件拆除后封闭,避免频繁支模,省时省力,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留口结构,包括:
[0006]供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的框体,待形成主体结构后,框体的内部形成有开口;以及
[0007]转动安装于框体的门板,通过转动门板以封堵或敞开该开口。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预留口结构,通过将框体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主体结构后,框体固定于主体结构且框体内形成开口,转动门板以敞开该开口,钢构件通过该开口置于楼板,待钢构件撤除后,转动门板以封堵开卡欧,进而向框体内浇筑混凝土,以填充框体内部,从而封堵开口,解决了频繁支设模板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提供一种预留口结构,在悬挑钢构件安装时敞开,在悬挑钢构件拆除后封闭,避免频繁支模,省时省力,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0009]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间隔固定于框体的外周的若干预埋件,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待形成主体结构后,预埋件埋设于主体结构内。
[0010]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预埋件呈T型,包括垂直连接于框体的外侧的竖杆以及垂直连接于竖杆远离框体的端部的横杆,横杆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门板靠近框体内侧的固定环,固定环连接有固定绳。
[0012]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门板的顶部与框体的内壁通过铰链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固定环固定于门板靠近底部的位置。
[0014]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门板的表面与主体结构的表面平齐。
[0015]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框体的尺寸与带穿过主体结构的钢构件的尺寸相匹配。
[0016]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框体呈倒U型,包括相对且竖直设置的两块侧板以及连接于两块侧板的顶部的顶板,门板转动安装于顶板。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留口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提供该预留口结构,将框体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主体结构后,框体固定于主体结构且框体内形成有开口;
[0019]转动门板以敞开该开口,钢构件通过开口置于楼板;
[0020]待钢构件撤除后,转动门板以封闭该开口,进而向框体内浇筑混凝土,以封堵开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开口敞开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开口闭合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留口结构,通过将框体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主体结构后,框体固定于主体结构且框体内形成开口,转动门板以敞开该开口,钢构件通过该开口置于楼板,待钢构件撤除后,转动门板以封堵开卡欧,进而向框体内浇筑混凝土,以填充框体内部,从而封堵开口,解决了频繁支设模板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提供一种预留口结构,在悬挑钢构件安装时敞开,在悬挑钢构件拆除后封闭,避免频繁支模,省时省力,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进行说明。
[0026]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的立体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进行说明。
[0027]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预留口结构,包括:
[0028]供固定于主体结构21的钢筋笼的框体11,待形成主体结构21后,框体11的内部形成有开口;以及
[0029]转动安装于框体11的门板12,通过转动门板12以封堵或敞开该开口。
[0030]具体的,门板12的顶部与框体11的内壁通过铰链连接。
[0031]具体的,框体11的尺寸与带穿过主体结构21的钢构件23的尺寸相匹配。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间隔固定于框体11的外周的若干预埋件111,预埋件111与主体结构2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待形成主体结构21后,预埋件111埋设于主体结构21内。
[0033]具体的,预埋件111呈T型,包括垂直连接于框体11的外侧的竖杆以及垂直连接于竖杆远离框体的端部的横杆,横杆与主体结构2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
[0034]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门板12靠近框体11内侧的固定环121,固定环121连接有固定绳122。
[0035]具体的,固定环121固定于门板12靠近底部的位置。
[0036]进一步的,门板12的表面与主体结构21的表面平齐。
[0037]进一步的,框体11呈倒U型,包括相对且竖直设置的两块侧板以及连接于两块侧板的顶部的顶板,门板12转动安装于顶板。
[0038]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9]将预埋件111与主体结构2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进而浇筑形成主体结构21,此时预埋件111埋设于主体结构21内且框体11的内部形成开口;
[0040]转动门板12,以敞开该开口,将固定绳122固定在主体结构21的表面,使得门板12固定,以防止门板12转动,此时钢构件23可通过开口穿过主体结构21并置于楼板22上;
[0041]钢构件23可作为悬挑结构进行施工,待钢构件23撤除后,松开固定绳122,门板12转动并封堵住开口,将固定绳122固定于楼板22,以保证门板12封堵住开口,在框体11内浇筑混凝土,以封堵开口,此时门板12能够防止混凝土向主体结构21的另一侧流出。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留口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3]提供该预留口结构,将框体11与主体结构2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主体结构21后,框体11固定于主体结构21且框体11内形成有开口;
[0044]转动门板12以敞开该开口,钢构件23通过开口置于楼板22;
[0045]待钢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钢筋笼的框体,待形成所述主体结构后,所述框体的内部形成有开口;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框体的门板,通过转动所述门板以封堵或敞开所述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外周的若干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与所述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待形成所述主体结构后,所述预埋件埋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呈T型,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外侧的竖杆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竖杆远离所述框体的端部的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主体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门板靠近所述框体内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有固定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的顶部与所述框体的内壁通过铰链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羿健卓李宝江张希盛牟德宝张浩天王元皓张通飞申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