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53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治理装置的排渗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渗水孔,密闭连接接头可拆卸的固定在排渗管顶端且直径大于监测孔直径,土工织物紧密包裹住排渗管,气囊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且布设在排渗管内,气囊胀大后的直径不小于排渗管内径,重力下沉装置固定在气囊下端且外接圆直径小于排渗管内径,加压系统的供气管贯穿密闭连接接头并与气囊顶端的开口密闭连接。测试方法包括排渗管安装、接头连接、放置气囊、密闭连接接头安装、试压、治理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监测孔内通过孔内加压的方式,使孔内水形成反向渗流通道以达到清理淤堵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清淤效果好、安全可靠、成本低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清淤效果好、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矿石选别后排出的尾矿,以及其它如火力发电煤渣等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通常都是以富含水的尾矿渣或其它工业废渣排放堆积而成,如果不对其进行合适的堆放,其中的大量重金属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尾矿库还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0003]目前,我国每年选矿产生尾矿约15亿吨以上,除小部分作为矿山充填或综合利用外,绝大部分要堆存于尾矿坝。随着选矿工艺的不断提升,尾矿颗粒逐渐朝着高浓度、细粒化方向发展,高浓度细粒尾矿是指输送浓度超过60%,平均粒径dp<0.030mm,筑坝粒径+0.037mm小于30%。尾矿库的浸润线监测孔作为重要的监测设施是监测尾矿库整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监测孔一旦淤堵,将造成尾矿库监测数据失真,严重影响尾矿库安全稳定的运行。传统对尾矿浸润线监测孔淤堵的处理方式多集中于重新钻探监测孔,这不仅会大幅度增加工程成本,而且也难以从淤堵的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有在尾矿浸润线监测孔内设置包裹有排渗膜的刚性过滤管,并环绕过滤管设置多根并行的清洗管,在清洗管上设置面向过滤管的清洗孔,试图定期或有需要时经清洗管对排渗膜进行冲洗去除其上堵塞的颗粒物及胶结物。但是,由于冲洗为了保证效果必然需要较大的水压,使得监测孔周边的尾矿经冲刷会造成局部空心化,从而影响尾矿库浸润线的正常监测,而且还会造成局部快速液化而威胁尾矿库的安全。因此,开展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清淤效果好、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还提供了一种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之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排渗管、土工织物、气囊、重力下沉装置、密闭连接接头、加压系统,所述排渗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渗水孔,所述密闭连接接头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排渗管的顶端且直径大于监测孔直径,所述土工织物紧密包裹住排渗管,所述气囊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且布设在排渗管内,所述气囊胀大后的直径不小于排渗管的内径,所述重力下沉装置固定连接在气囊的下端且外接圆直径小于排渗管的内径,所述加压系统的供气管贯穿密闭连接接头并与气囊顶端的开口密闭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之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前述尾矿库浸润
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A、排渗管安装:将土工织物包裹在打好若干渗水孔的排渗管外壁并订装固定;将包裹好的排渗管插入预治理的监测孔内;B、接头连接:将密闭连接接头的下接头表面涂抹胶体,然后插入到排渗管内;同时将气囊的开口采用胶体与供气管密闭连接,放置2~3天;C、放置气囊:将下端连接有重力下沉装置的气囊穿过下接头放入排渗管内,待锥体下落到监测孔的孔底后,将气囊向上提升25~35cm;D、密闭连接接头安装:向排渗管内注水,待水位达到接近浸润线的监测孔顶端后,安装上接头、密封圈以密封监测孔的孔口,并使供气管贯穿上接头及密封圈;E、试压:调试加压系统,缓慢增加压力,确定密闭连接接头处不溢出水;F、治理:逐渐增加供气管的供气压力,达到预设的最大压力后再缓慢释放减压;如此重复D至F步骤的注水—加压—减压多次,完成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的淤堵治理。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监测孔内下放包裹有土工织物的排渗管,然后在排渗管内放置气囊且管顶设置密闭连接接头并注水,使排渗管形成上部仅可连通气囊的密封结构,通过孔外的加压系统对气囊充气加压,密闭连接接头可防止加压过程中水沿排渗管的孔口溢出,而使排渗管内的注水经土工织物形成反向渗流通道,将监测孔内的淤堵物随水流挤压到孔壁内,从而达到清理淤堵的目的,可解决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导致水位监测数据失真的问题,同时土工织物又能防止监测孔内的淤堵物进入到排渗管而影响清淤效果,相较重新钻探监测孔的成本较低且清淤效果好、安全可靠。
[0009]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渗管顶端设置可拆卸的密闭连接接头,且气囊与贯穿密闭连接接头的加压系统供气管连接,因此可通过拆卸密闭连接接头进行多次注水,然后安装密闭连接接头后对气囊进行加压

减压的反向渗流清淤工作,从而使得同一监测孔可便捷的实现多次反向渗流清淤以提高清淤效果;而且多次自孔内的反向渗流,也能有效的清除刚性过滤管外包裹的排渗膜上堵塞的颗粒物及胶结物,且孔内气囊挤压形成的反向渗流经排渗管上的土工织物及刚性过滤管上的排渗膜两级减压削弱,可减弱对监测孔周边尾矿的冲刷,从而可避免监测孔周边的尾矿出现局部空心化而影响尾矿库浸润线的正常监测,而且淤堵物挤压到监测孔的孔壁内还能增强周边尾矿的稳定性以提高尾矿库的安全性。
[0010]3、本专利技术在气囊的下端固定连接重力下沉装置,且气囊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从而可使气囊均匀的分布于排渗管内,即可避免加压时因气囊相互折叠而造成堵塞乃至撕裂,而且管内均匀分布的气囊还能使反向渗流沿轴向压力均匀,从而可提高监测孔的清淤效果,还可避免局部压力过大而使周边尾矿出现局部空心化,可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00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清淤效果好、安全可靠、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未加压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压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之密封圈剖视图;图4为图2之排渗管周向展开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之局部放大图;图中:1

排渗管,11

渗水孔,2

土工织物,3

气囊,4

重力下沉装置,41

锥体,42

引线,5

密闭连接接头,51

上接头,52

密封圈,521

外壳,522

弹性胶体,523

凸环,53

下接头,531

插接管,54

密封环,6

加压系统,61

供气管,62

表箱,63

高压气源,7

监测孔,8

管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之尾矿库浸润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管(1)、土工织物(2)、气囊(3)、重力下沉装置(4)、密闭连接接头(5)、加压系统(6),所述排渗管(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渗水孔(11),所述密闭连接接头(5)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排渗管(1)的顶端且直径大于监测孔(7)直径,所述土工织物(2)紧密包裹住排渗管(1),所述气囊(3)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且布设在排渗管(1)内,所述气囊(3)胀大后的直径不小于排渗管(1)的内径,所述重力下沉装置(4)固定连接在气囊(3)的下端且外接圆直径小于排渗管(1)的内径,所述加压系统(6)的供气管(61)贯穿密闭连接接头(5)并与气囊(3)顶端的开口密闭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套设有内外双层的橡胶膜,所述气囊(3)顶端的开口采用胶体与供气管(61)密闭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11)沿排渗管(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排渗管(1)沿轴线方向设置的相邻渗水孔(11)错位布置,所述排渗管(1)上相邻渗水孔(11)的间距为15~20cm,所述排渗管(1)上渗水孔(11)的开孔率16~20%。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连接接头(5)包括上接头(51)、密封圈(52)、下接头(53),所述下接头(53)的底部与排渗管(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上接头(51)与下接头(53)通过设置于之间的密封圈(52)密闭连接,所述供气管(61)依次贯穿上接头(51)、密封圈(52)及下接头(53)且与密封圈(52)采用胶体密闭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52)包括圆柱环结构的外壳(521)、固定设置于外壳(521)内的弹性胶体(522),所述外壳(521)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接头(51)及下接头(53)均为桶状结构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壳(521)分别与上接头(51)及下接头(53)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尾矿库浸润线监测孔淤堵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李金刘文连眭素刚王帮团余大明丁飞樊亚红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昆明勘察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