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料固化构件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38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废料固化构件及其加工工艺,涉及建筑废料处理技术领域,通过提供一种由建筑废料、胶结料和水制造而成的废料固化构件,利用胶结料中的黏土、氧化钙、二氧化二铁、活性氧化硅、氧化锌、氧化硼、氧化镁和纤维的组合提高制成的构件的强度;实现了建筑废料制成的构件强度相对较高且对废料种类的要求低的技术效果。低的技术效果。低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料固化构件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废料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废料固化构件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改造和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之一些老旧建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和服务年限的到期,使得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报废拆除,进而产生大量的建筑拆除废料和垃圾;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而将建筑废料经过粉碎回收处理后再重新利用,这样既能保护天然资源,又能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废料回收并固化形成的构件因受限于自身组分通常强度较低,且对废料的种类要求高,虽减少了环境污染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制造而成的构件因自身强度有限导致能够使用的场景的较少,不利于建筑废料的回收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废料固化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废料制成的构件强度较低以及对废料的种类要求高进而导致使用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建筑废料制成的构件强度相对较高且对废料种类的要求低的技术效果。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料固化构件,其特征在于:废料固化构件由建筑废料、胶结料和水组合而成;其中建筑废料的用量为1450至1750千克每立方,胶结料的用量为450至650千克每立方,每立方中余者为水;所述建筑废料为废砂石、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和/或泥浆,粒径为0.1至0.5mm;所述胶结料包含5%至10%的烘干后的黏土、60%至80%的烘干后的氧化钙、5%至10%的二氧化二铁、5%至20%的活性氧化硅、0.1%至0.5%的氧化锌、0.1%至0.5%的氧化硼、0.5%至2%的氧化镁、1%至5%的纤维;所述氧化钙的粒径为50至(100)μm;所述黏土的粒径为50至(100)μm;所述纤维为钢纤维、硅酸镁纤维和/或玄武岩纤维;纤维直径为0.1至0.5mm,长度为5至20mm。2.一种废料固化构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料固化构件;加工步骤依次为:1)将建筑废料按照1450至1750千克每立方、450至650千克每立方和水搅拌均匀;2)将所得混合物浇筑入模具;3)在500千克每平方至1000千克每平方的压力下震动5至15分钟;4)放入温度80至100℃、湿度85%rh至95%rh的养护室中蒸养6至24h,进而成形构件;5)脱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料固化构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固化构件的加工工艺配套有加工一体机;加工一体机包括加工仓(100)、模具组件(200)、脱模伸缩柱组件(300)、隔离膜布设组件(400)、压板组件(500)和移位机械手(600);所述加工仓(100)内置空气调节组件(150)和气压控制组件,底部设有输出口(130),包括容纳壳体(110)和上盖(120);所述隔离膜布设组件(400)定位在模具组件(200)上方,包括容纳柱(410)、卷收滚筒(420)和隔离膜(430),整体呈卷轴形,隔离膜(430)为橡胶弹性膜,上设有通道口(431);所述模具组件(200)包括模具组(210)、板体支撑组件(230)和固定在模具组(210)上的震动电机(240);所述模具组(210)由多排多列的模具单元(211)组合而成;模具组(210)通过板体支撑组件(230)固定在加工仓(100)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模具单元(211)为顶部开口的方块形容器,内设气泵,气泵运行时会令隔离膜(430)贴附模具单元(211)进而令隔离膜(430)形变成顶部开口的块状容器;所述脱模伸缩柱组件(300)定位在模具组件(200)下方,包括脱模伸缩柱(310)和用于带动脱模伸缩柱(310)移动的伸缩柱移位组件(330),脱模伸缩柱(310)伸长时将构件顶出;所述压板组件(500)定位在隔离膜布设组件(400)上方,主体为能够上下移动的栅格板;所述移位机械手(600)用于夹持并移动固化后的构件,位于压板组件(500)的上方,包括机械手主体(610)和机械手移位组件(620);机械手主体(610)上设浇筑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料固化构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单元(211)包括管形框架(212)、底膜(214)、承载板(215)、活动板(221)、顶膜(223)、侧封闭膜(225)、挤压柱(226)和气泵;所述管形框架(212)为纵向设置的方管形,底部开口固定有底膜(214);所述承载板(215)固定在所述管形框架(212)的顶部;所述管形框架(212)的侧面设有通气孔(213),所有模具单元(211)均固定在一起且所有的通气孔(213)均相连通;所述承载板(215)的中心位置设有通行孔(217),通行孔(217)为通孔,用于便于挤压柱(226)穿入;所述活动板(221)的数量为四个,两两一组,每组活动板(221)对称设置且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活动板(221)的横截面为梯形,四个活动板(221)均绕自身底部的棱边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板(215)的棱边上,四个活动板(221)相对的面上设有覆盖整个面的橡胶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守中冒卫星高巍屈双双冯天浩戴斌刘先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