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99360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石油开采化学品技术领域,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石油开采化学品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技术。稠油区大多位于区块边部,油层发育相对较差,原油黏度较高,水驱开采过程中表现为调整后初期液量稳定,含水下降,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生产2至4个月后均出现了液量大幅下降,含水上升的现象。之后含水逐年上升,目前大部分油井含水在90%以上,并且稠油区块中多数井组存在层内平面矛盾,注水水窜严重,油层动用不均衡,局部井组注采对应关系差,油井生产主要靠注水压力传导驱动,油井含水较低,注水单项突破后,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形成水窜。
[0003]降黏驱油剂驱油过程中通过渗透、净洗、降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等综合作用将孔隙中的原油及岩石外表的胶质、沥青质及其它重质成分迅速剥离下来,利用乳化分散挟带作用将原油分散在水中,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黏度极低的水包油乳状液,调整油水流度比及原油在地层中的临界流动温度,减少原油的渗流阻力,将稠油更容易从地层中驱替出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0004]目前现有技术中,降黏驱油剂存在一些问题:如降黏驱油剂与原油相容性差,降黏效果不明显;降黏驱油剂的耐温耐盐性能不够优异,不能满足稠油开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耐温耐盐性能优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混相能力,降黏驱油,渗透、剥离油层重质成分,增加基岩孔隙油水互渗能力,改变地层岩石的外表润湿性,利于水润湿,另外流动的油水混相体系具有阻滞、减缓水驱的指进和突进作用,具有动态调剖的作用,降黏效果好。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

35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

35份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

15份的低碳醇和36

50份的水;其中,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式Ⅰ,R1和R2分别为含有10

2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式Ⅱ所示:式Ⅱ,R3、R4、R5和R6分别为含有6

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中的任意一种。
[0007]优选地,其包括27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7份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份的低碳醇和36份的水。
[0008]优选地,R1和R2均为含有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R3、R4、R5、R6均为含有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
[0009]可选地,所述低碳醇选自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地,所述低碳醇为乙醇。
[0011]可选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醇和无水葡萄糖反应得到中间产物A;(2)将丁二酸酐和所述中间产物A反应,得到中间产物B;(3)将所述中间产物B和C12脂肪酸反应,得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12]可选地,步骤(1)中依次称取甲醇、无水葡萄糖和磷酸,在110

120℃下至少反应3h,反应过程用斐林试剂监测是否反应达到终点,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所述中间产物A,甲基葡萄糖苷;步骤(2)中依次加入所述中间产物A、丁二酸酐和对甲苯磺酸,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25

135℃反应2

3h,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所述中间产物B,葡萄糖苷丁二酸双酯;步骤(3)中依次加入所述中间产物B、C12脂肪酸和对甲苯磺酸,在125

135℃下至少反应5h,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13]具体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为:依次加入甲醇、无水葡萄糖、磷酸,开始实验,将反应体系抽真空,在115℃下反应3h,反应过程用斐林试剂监测是否反应达到终点。确定反应结束后,降至85℃,趁热过滤除去过量反应物,然后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中和。在105

115℃条件下用旋转蒸发仪除去
未反应的甲醇和水得到中间产物A:甲基葡萄糖苷。
[0014]依次称取甲基葡萄糖苷、丁二酸酐和对甲苯磺酸,缓慢加入到带有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30℃反应2h。反应结束后,将温度下降到80℃,然后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中和。将剩余反应物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间产物B:葡萄糖苷丁二酸双酯。
[0015]依次称取中间产物B葡萄糖苷丁二酸双酯、C12脂肪酸(和对甲苯磺酸(占反应体系的0.5%),缓慢加入到带有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在130℃反应5h。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室温后加入乙醇充分搅拌产品,来除去过量的脂肪酸,静置分层,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调节产物pH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产物脂肪酸葡萄糖苷丁二酸双酯,即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16]可选地,所述甲醇和无水葡萄糖的摩尔比为(2

2.4):1,所述中间产物A与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0

1.4):1,所述中间产物B和C12脂肪酸的摩尔比为1:(1.1

1.3)优选地,所述甲醇和无水葡萄糖的摩尔比为2.2:1,所述中间产物A与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2:1,所述中间产物B和C12脂肪酸的摩尔比为1:1.2。
[0017]可选地,所述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为:将溴代烷烃和乙二胺反应,得到中间产物C,将氯乙酸钠和所述中间产物C反应,得到所述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18]可选地,所述溴代烷烃和乙二胺的摩尔比为(4.2

4.8):1,所述中间产物C与氯乙酸钠的摩尔比为1:(2.4

2.8)。
[0019]优选的,所述溴代烷烃和乙二胺的摩尔比为4.4:1,所述中间产物C与氯乙酸钠的摩尔比为1:2.4。
[0020]具体地,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为:依次称取溴代十二烷、乙二胺和二甲基亚砜加入反应容器内,达到质量分数36.6%的溶液,加入K2CO3和的KI,在185

195℃回流反应48h,除去溶剂和未反应的原料,用无水乙醇重结晶2

3次,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C,即N,N,N

,N
’‑
四(十二烷基)乙二胺。
[0021]依次称取中间产物C、水和异丙醇加入反应器内,搅拌混合均匀。N2保护下加入氯乙酸钠和Na2CO3和KI,升温80

95℃,回流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调节pH至弱碱性,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异丙醇,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微热并搅拌,使生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

35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

35份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

15份的低碳醇和36

50份的水;其中,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式Ⅰ,R1和R2分别为含有10

2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式Ⅱ所示:式Ⅱ,R3、R4、R5和R6分别为含有6

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中的任意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醇选自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醇和无水葡萄糖反应得到中间产物A;(2)将丁二酸酐和所述中间产物A反应,得到中间产物B;(3)将所述中间产物B和C12脂肪酸反应,得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物驱用稠油降黏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依次称取甲醇、无水葡萄糖和磷酸,在110

120℃下至少反应3h,反应过程用斐林试剂监测是否反应达到终点,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所述中间产物A,甲基葡萄糖苷;步骤(2)中依次加入所述中间产物A、丁二酸酐和对甲苯磺酸,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25

135℃反应2

3h,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所述中间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仕章郭鑫马丽肖盼黄琦活杨金兴栾翔童鲁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仕化工有限公司德仕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