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13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取出废旧混凝土的表面杂质,通过粉碎机将结晶后的混凝土粉碎,并通过筛分获得粗骨料和细骨料,细骨料进一步研磨得到填充骨料,该填充骨料与粗骨料的成分来至同一混凝土,然后将获得的填充骨料与陶土、增强纤维进行混合;然后对粗骨料进行活性化处理,最后将填充骨料、汽油和偶联剂依次加入密封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将粗骨料加入其中并进行搅拌,使填料能够重复的进入缝隙,然后取出粗骨料进行晾晒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减水剂、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石子进行混合得到再生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再生混凝土性能稳定,表面平整度好。表面平整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2020年我国建筑废弃物的产量将达到20余亿吨。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可形成混凝土从“生产—使用—废弃—再生产—再使用”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对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发展生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地开采山石、淘挖河砂、掘坑取土等行为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会加速资源的消耗。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和应用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生产和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现有技术中,将废弃建筑物混凝土形成的建筑垃圾通过碎化后形成再生混凝土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处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也节省了建筑材料。但在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混凝土的骨料时,其界面孔隙要多于天然骨料的界面孔隙,且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比较高,这会使得骨料与水泥结合不紧密,由于外力作用使得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缝,这些缝隙大小不均,容易使得再生混凝土内部受力不均匀,在混凝土上产生伸缩裂缝,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基于此,研究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再生骨料中由于有水泥砂浆的存在,使得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在再生骨料内部含有微裂缝且再生骨料孔隙率较大的情况下,再生骨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当再生混凝土凝固后受到温度应力等作用时,使得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情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利用水洗将废旧混凝土的表面的杂质去除,然后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处理,并经过二级筛分网筛分获得所述粗骨料和细骨料;步骤二,对步骤一中获得的部分细骨料进一步研磨得到处理后填充骨料,步骤三,然后将填充骨料与陶土、增强纤维进行混合得到预混合料;步骤四,将偶联剂、汽油和预混合料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混合得到填充浆料;步骤五,对粗骨料进行酸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最后进行水洗,并加入碱性剂调节其PH至中性备用;步骤六,将处理后的粗骨料倒入填充浆料内搅拌,沥出改性后的粗骨料,并对改性后的粗骨料进行自然晾晒;步骤七,将减水剂、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石子进行混合得到再生混凝土。
[0006]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的组分,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减水剂8

12份、水泥350

400份、改性后的粗骨料800

1000份、细骨料500

650份、水180

200份和石子250

300份。
[0007]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的组分,填充浆料包括陶土80

100份、增强纤维5

15份、偶联剂1

2份和填充骨料50

80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偶联剂。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填充骨料的细度为400

500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粗骨料在0.2

0.3MPA的负压下浸泡10h,然后将其在常温下进行晾晒。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先取出废旧混凝土的表面杂质,避免杂质过量导致细骨料的纯度降低,通过粉碎机将结晶后的混凝土粉碎,并通过二级筛分获得粗骨料和细骨料,其中将细骨料进一步研磨得到填充骨料,该填充骨料与粗骨料的成分来至同一混凝土,然后将获得的填充骨料与陶土、增强纤维进行混合;然后对粗骨料进行活性化处理,首先将粗骨料进行酸洗,然后调节PH至中性,以去除缝隙内的不稳定残留物,最后将填充骨料、汽油和偶联剂依次加入密封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将粗骨料加入其中并进行搅拌,使填料能够重复的进入缝隙,然后取出粗骨料进行晾晒备用,最后本专利技术将减水剂、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石子进行混合得到再生混凝土。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对废旧混凝体进行预先倾斜,取出杂质,提高了纯度;2.本专利技术采用陶土和细骨料研磨后的细小骨料作为主要填充物,并利用增强限纤维和偶联剂实现填充物质的粘合。3.在混合阶段能够使填充物料进入粗骨料的缝隙内,并在缝隙内建立较强的结合物质,从而使粗骨料具有较强的力学特性,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增加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0013]4.本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再生混凝土性能稳定,表面平整度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主要用于对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其主要以废旧的混凝土作为原料来制备再生混凝土,针对目前的制备方式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
[0015]本实施例首先取洁净后的废气混凝土,通过粉碎机将结晶后的混凝土粉碎,并通过二级筛分获得粗骨料和细骨料,其中将细骨料进一步研磨得到填充骨料,该填充骨料与粗骨料的成分来制同一混凝土,然后将获得的填充骨料与陶土、增强纤维进行混合;然后对粗骨料进行活性化处理,首先将粗骨料进行酸洗,然后调节PH至中性,以去除缝隙内的不稳定残留物,最后将填充骨料、汽油和偶联剂依次加入密封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将粗骨料加
入其中并进行搅拌,使填料能够重复的进入缝隙,然后取出粗骨料进行晾晒备用,最后本专利技术将减水剂、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石子进行混合得到再生混凝土。
[0016]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在实施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利用水洗将废旧混凝土的表面的杂质去除,然后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处理,并经过二级筛分网筛分获得所述粗骨料和细骨料;本步骤在实施时优先采用流动水对废旧混凝土进行清洁,使表面和内部的杂质脱离,在晾干后将混凝土送入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本实施例采用二级破碎即可,并分别收集分离后的粗骨料和细骨料,本实施例对废旧混凝体进行预先倾斜,取出杂质,提高了纯度。
[0017]步骤二,对步骤一中获得的部分细骨料进一步研磨得到处理后填充骨料,根据获得的细骨料,取其中部分细骨料并进行充分研磨,得到与粗骨料成分相同的填充骨料,填充骨料的细度为400

500目,采用陶土和细骨料研磨后的细小骨料作为主要填充物,并利用增强限纤维和偶联剂实现填充物质的粘合。
[0018]步骤三,然后将填充骨料与陶土、增强纤维进行混合得到预混合料,陶土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石英及长石所组成的砂质粘土,其干燥能力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性能不易开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利用水洗将废旧混凝土的表面的杂质去除,然后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处理,并经过二级筛分网筛分获得所述粗骨料和细骨料;步骤二,对步骤一中获得的部分细骨料进一步研磨得到处理后填充骨料,步骤三,然后将填充骨料与陶土、增强纤维进行混合得到预混合料;步骤四,将偶联剂、汽油和预混合料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混合得到填充浆料;步骤五,对粗骨料进行酸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最后进行水洗,并加入碱性剂调节其PH至中性备用;步骤六,将处理后的粗骨料倒入填充浆料内搅拌,沥出改性后的粗骨料,并对改性后的粗骨料进行自然晾晒;步骤七,将减水剂、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石子进行混合得到再生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的组分,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减水剂8

12份、水泥350

400份、改性后的粗骨料8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刚张雷赵殿卿赵海功张华肖亚东李一妍董红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五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