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903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属于垃圾焚烧处置领域。包括:固液分离机构、集液机构、卸料大厅、引风机构、出风机构、楼梯、多个卸料口、多个渗沥液出口和进料机构,所述集液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侧壁上,所述集液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之间通过所述楼梯连接,所述卸料大厅设置在所述集液机构上方,所述引风机构和所述出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集液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之间,所述进料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远离所述固液分离机构端的侧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对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臭气进行通风除臭处理。程中的臭气进行通风除臭处理。程中的臭气进行通风除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处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焚烧处置是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各国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主流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垃圾焚烧处置技术已从能烧、烧好逐步向清洁焚烧的方向发展。关于垃圾的清洁焚烧,除了如何防治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灰渣污染物之外,还需重点关注如何防治垃圾焚烧处置过程带来的阵发性恶臭污染物扩散问题,这也是垃圾焚烧厂“避邻”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目前的垃圾焚烧厂均设有恶臭污染物去除系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广泛存在除臭效果差、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因此,垃圾焚烧处置过程中阵发性恶臭污染物的防治问题,仍旧是垃圾清洁焚烧处置过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0003]垃圾池作为恶臭气体主要的发生源,是垃圾焚烧厂阵发性恶臭污染控制的关键因素,合理的通风设计是防止恶臭污染物扩散到环境中的必要手段。收集之后的垃圾池恶臭气体可通过锅炉一次吸风,在保证垃圾池负压、防止恶臭气体扩散的同时,通过焚烧处理方法,有效去除恶臭气体。同时为了防止垃圾池恶臭气体泄露以及垃圾池易燃易爆气体超标导致爆炸事件发生,垃圾池需要通过有效的通风设计来维持一定稳定的负压。此时,合理的通风除臭系统设计,有效的垃圾池负压控制系统,防止通风滞留区形成以及恶臭气体的泄漏,是垃圾池设计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对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恶臭污染物进行通风除臭处理。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包括:固液分离机构、集液机构、卸料大厅、引风机构、出风机构、楼梯、多个卸料口、多个渗沥液出口、进料机构和焚烧车间;所述集液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侧壁上,所述集液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之间通过所述楼梯连接,所述卸料大厅为设置在所述集液机构上方的封闭空间,所述引风机构和所述出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集液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之间,所述卸料口为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连接面上的通孔,所述渗沥液出口为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和所述集液机构连接面上的通孔,所述进料机构和所述卸料大厅远离所述固液分离机构端的侧壁连接,所述焚烧车间为处理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排出臭气和垃圾的封闭空间;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内设置有多个臭气排放口、多个事故排气口、多个负压引风机和垃圾池,所述垃圾池为空心柱状结构,所述负压引风机设置在所述垃圾池侧壁上,所述臭气排放口和所述事故排气口为设置在所述垃圾池远离所述集液机构端侧壁上方的通孔。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垃圾原料从进料机构进入卸料大厅后再进入固液分离机构,有利于对垃圾原料进行干湿分离,垃圾原料中的渗沥液进入集液机构进行处理,同时配合引风机构和出风机构,可以将整个系统里的臭气统一收集处理,有利于减少后续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臭气。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还包括:多个天窗、多个垃圾排出口、多个加热器和压力表,所述天窗设置在所述垃圾池顶端,所述垃圾排出口为设置在所述垃圾池侧壁上的通孔,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垃圾池底端内壁上,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垃圾池内侧壁上。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液分离机构有利于对垃圾原料进行干湿分离,初步减少垃圾原料中的臭气。其中,天窗有利于在垃圾池无法及时排气或排气口堵住损坏时将垃圾池内臭气排出,避免气体爆炸;臭气排放口有利于将垃圾池内臭气排出至外部焚烧炉进行处理;事故排气口便于检修垃圾焚烧炉时调节垃圾池内的气压;垃圾排出口则有利于将垃圾池内已经被分离出渗沥液的固体垃圾排出至外部焚烧炉焚烧;负压引风机配合压力表有利于调节垃圾池内气压,将臭气排出;加热器有利于对垃圾原料进行加热,进而实现固液分离。
[0010]进一步,所述集液机构包括:渗沥液沟道、臭气检测探头、渗沥液池、渗沥液引流口、检修通道、安全护栏和集液室;所述集液室为和所述垃圾池侧壁连接的封闭空间,所述渗沥液沟道为设置在所述集液室底端内壁,且靠近所述固液分离机构端的凹槽状结构,所述臭气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集液室内侧壁上,所述渗沥液池为顶端开放的壳体结构,所述渗沥液池和所述渗沥液沟道贯穿连接,所述渗沥液引流口为设置在所述渗沥液池侧壁上的通孔,所述检修通道设置在所述集液室底端内壁远离所述渗沥液沟道端,所述安全护栏设置在所述渗沥液沟道和所述检修通道之间。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集液机构有利于收集从固液分离机构分离出来的渗沥液。其中,渗沥液沟道配合渗沥液池和渗沥液引流口有利于将带有臭气的渗沥液进行收集和引流处理,减少后续垃圾焚烧所产生的臭气;臭气检测探头配合检修通道和安全护栏有利于工作人员定期进入集液室内对各部件进行维护和检修。
[0012]进一步,所述引风机构为管状结构,所述引风机构底端和所述集液室顶端贯穿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出风机构为底端和侧壁上设有开口的空心柱状结构,所述出风机构底端和所述集液室顶端贯穿连接,所述出风机构侧壁和所述垃圾池侧壁贯穿连接。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风机构有利于将外部的空气引入集液室内,再通过出风机构将集液室内的臭气送入垃圾池,再由垃圾池进入外部焚烧炉进行臭气处理。
[0015]进一步,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气幕、第二气幕和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为和所述卸料大厅远离所述固液分离机构端贯穿连接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气幕和所述第二气幕为和所述进料通道内圈截面相适配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气幕和所述第二气幕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两端。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卸料大厅配合进料机构有利于将外部的垃圾原料顺着进料机构进入卸料大厅,再由卸料大厅进入固液分离机构。其中,第一气幕和第二
气幕有利于阻止卸料大厅内的垃圾原料所散发出的臭气向外部大气中扩散,减少了空气污染。
[0017]进一步,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还包括垃圾车间,所述垃圾车间为封闭空间,所述固液分离机构、所述集液机构、所述卸料大厅、所述引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所述楼梯、所述卸料口、所述渗沥液出口和所述进料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垃圾车间内。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垃圾车间是垃圾除臭和进料的主要场所,焚烧车间是臭气处理和垃圾焚烧的主要场所,将除臭和臭气处理分开有利于模块化处理臭气,提高垃圾臭气处理的效率。
[0019]进一步,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还包括门斗区和抽气泵,所述门斗区为设置在所述垃圾车间和所述焚烧车间之间的封闭空间,所述门斗区两端一一对应与所述垃圾车间和所述焚烧车间贯穿连接,所述抽气泵设置在所述门斗区侧壁上。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门斗区有利于为垃圾车间和焚烧车间之间的连通提供必要的通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液分离机构(1)、集液机构(2)、卸料大厅(3)、引风机构(4)、出风机构(5)、楼梯(6)、多个卸料口(7)、多个渗沥液出口(8)、进料机构(9)和焚烧车间(11);所述集液机构(2)和所述卸料大厅(3)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侧壁上,所述集液机构(2)和所述卸料大厅(3)之间通过所述楼梯(6)连接,所述卸料大厅(3)为设置在所述集液机构(2)上方的封闭空间,所述引风机构(4)和所述出风机构(5)设置在所述集液机构(2)和所述卸料大厅(3)之间,所述卸料口(7)为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和所述卸料大厅(3)连接面上的通孔,所述渗沥液出口(8)为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和所述集液机构(2)连接面上的通孔,所述进料机构(9)和所述卸料大厅(3)远离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端的侧壁连接,所述焚烧车间(11)为处理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排出臭气和垃圾的封闭空间;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上设置有多个臭气排放口(102)、多个事故排气口(103)、多个负压引风机(105)和垃圾池(108),所述垃圾池(108)为空心柱状结构,所述负压引风机(105)设置在所述垃圾池(108)侧壁上,所述臭气排放口(102)和所述事故排气口(103)为设置在所述垃圾池(108)远离所述集液机构(2)端侧壁上方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还包括:多个天窗(101)、多个垃圾排出口(104)、多个加热器(106)和压力表(107),所述天窗(101)设置在所述垃圾池(108)顶端,所述垃圾排出口(104)为设置在所述垃圾池(108)侧壁上的通孔,所述加热器(106)设置在所述垃圾池(108)底端内壁上,所述压力表(107)设置在所述垃圾池(108)内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机构(2)包括:渗沥液沟道(21)、臭气检测探头(22)、渗沥液池(23)、渗沥液引流口(24)、检修通道(25)、安全护栏(26)和集液室(27);所述集液室(27)为和所述垃圾池(108)侧壁连接的封闭空间,所述渗沥液沟道(21)为设置在所述集液室(27)底端内壁且靠近所述固液分离机构(1)端的凹槽状结构,所述臭气检测探头(22)设置在所述集液室(27)内侧壁上,所述渗沥液池(23)为顶端开放的壳体结构,所述渗沥液池(23)和所述渗沥液沟道(21)贯穿连接,所述渗沥液引流口(24)为设置在所述渗沥液池(23)侧壁上的通孔,所述检修通道(25)设置在所述集液室(27)底端内壁远离所述渗沥液沟道(21)端,所述安全护栏(26)设置在所述渗沥液沟道(21)和所述检修通道(2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垃圾池通风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军朱玲霞袁飞李开强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