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电型非线性能量阱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获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线性能量阱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电型非线性能量阱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获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图1显示了所考虑的系统的原理图,它由一个夹板、压电片和一个包含电感、电阻、负电容和非线性电容的压电分流电路组成。两片压电片分别粘贴在夹板的两侧。压电片的位置由固定板的振型决定,并粘贴在目标振型的振型位移较大的位置。为了抑制板的振动,根据固支板的一阶振型,在板的中心位置粘贴压电片。压电片并联,压电片的电极与电路分流,其中分流电路充当NES,随着TET现象的出现,振动能量将从机械系统传递到电路,对板施加简谐激励F。
[0003]但在该系统中,对于靶能量传递激励阈值的确定,现有方法大多是建立由线性主结构和非线性能量阱构成的双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然后直接进行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但该方案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准确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型非线性能量阱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获取方法,用于弹性板
‑
压电型非线性能量阱系统,该系统包括夹板、压电片和压电分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弹性板
‑
压电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得到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的强迫振动响应,得到主系统的响应曲面;根据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得到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将所述非线性模态的表达式与系统响应相映射,得到预测耦合系统响应曲面的变化的目标频率响应曲线,靶能量传递阈值下限的目标频率响应曲线定义为系统刚开始出现强调制响应的曲线;靶能量传递阈值上限的目标频率响应曲线定义为主系统高幅值分支的峰值与平台幅值相等的曲线;对所述靶能量传递阈值下限和上限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型非线性能量阱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表达式为: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表达式为:式中,m为板的质量,r为广义位移,c为由板材料的阻尼比决定的阻尼值,k为板的刚度,θ为机电耦合系数,C
p
为等效电容,q
a
=q/θ,q为电极上的电压和电极上的电荷,vx,y为振动模型,F为对板的简谐激励,L为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R为电阻值,k
lin
为负电容系数,k3为非线性电容系数,θ2L、θ2R、θ2k
lin
和θ4k3分别等价于机械接地NES的质量、阻尼值、线性刚度和立方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电型非线性能量阱最优靶能量传递阈值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的强迫振动响应,得到主系统的响应曲面的过程具体为:采用一次谐波平衡法根据所述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耦合系统强迫振动的近似周期解,将分析限制在1:1共振,得到:期解,将分析限制在1:1共振,得到:其中,μ=LC
p
ω
i2
,λ
na
=RC
p
ω
i2
,κ=C
p
k
lin
,将F(t),r(t)和q
a3
用一次谐波项表示:F(t)=F
1c
cos(ωt)+F
1s
sin(ωt)r(t)=r
1c
cos(ωt)+r
1s
sin(ωt)
q
a
(t)=q
1c
cos(ωt)进而忽略高次谐波项,并进行谐波平衡过程得主系统的响应曲面方程为:进而忽略高次谐波项,并进行谐波平衡过程得主系统的响应曲面方程为:进而忽略高次谐波项,并进行谐波平衡过程得主系统的响应曲面方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旺,吴炳昕,罗琪孟,赵慧红,吴宪,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