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士巍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7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漏板与隔挡组件的联动配合使得混凝土物料的出料方向的改变,在不移动管路的情况下改变了混凝土物料的浇筑方向,从而提高了浇筑的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完成对混凝土物料的较为全面的灌注。物料的较为全面的灌注。物料的较为全面的灌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领域,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输送至待浇筑的区域,现有的多通过溜槽或管道将混凝土输送至预定区域(如图18),然后由人工将堆积的混凝土摊平,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移动输送管道的方向和位置才能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对于大面积的浇筑作业来说上述浇筑方法明显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通过改变浇筑管道的结构,在尽量减少移动浇筑管道的移动频率的前提下完成对混凝土物料的布设,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效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1)将输料管与前套环相连接;
[0006]2)转动旋转筒,使得挡板位于下部,同时滑块一推动卡位区内的后滑块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翻板位于下部位置;
[0007]3)输料管内的混凝土物料经过前套环进入至翻板上部;在挡板的阻隔作用下,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输料管与前套环相连接;2)转动旋转筒,使得挡板位于下部,同时滑块一推动卡位区内的后滑块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翻板位于下部位置;3)输料管内的混凝土物料经过前套环进入至翻板上部;在挡板的阻隔作用下,翻板上部的混凝土物料逐渐堆积,当翻板上部的混凝土物料由前向后堆积到一定量时在混凝土物料的下压作用下翻板产生翻动并形成漏料间隙,混凝土物料瞬间从漏料间隙下落,从而完成前套环和后套环之间正下部位置的混凝土物料灌注;4)转动旋转筒,滑块一推动卡位区内的后滑块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翻板产生位移,从而完成前套环和后套环之间下部两侧位置物料的灌注;5)转动旋转筒使得挡板位于上部此时旋转筒位于下部位置,同时滑块一推动卡位区内的后滑块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翻板位于上部位置;6)输料管内的混凝土物料经过前套环进入旋转筒内,然后混凝土物料经过旋转筒进行输送并最终由缺口排出,从而完成后套环前部位置的混凝土物料灌注;其中前套环,位于前部,主体为圆环状结构;后套环,位于前套环的后部,后套环主体为圆环状,后套环与前套环对应设置,后套环的中心线与前套环的中心线重合;漏板,为可翻转结构,数量为若干个,其位于前套环和后套环之间,且漏板相对前套环和后套环可滑动;隔挡组件,位于前套环和后套环之间,隔挡组件相对前套环和后套环可滑动,隔挡组件可推动漏板组件在前套环和后套环之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环包括:前壁沿,为薄壁圆环状;后壁沿,为薄壁圆环状,其与前壁沿对应设置;旋转槽,主体为圆环状结构,其横截面呈“∪”状,其前端上边缘与前壁沿后端固定,旋转槽后端上边缘与后壁沿前端固定连接,旋转槽内侧上端面与前壁沿和后壁沿上端面平齐,旋转槽外侧突出于前壁沿和后壁沿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板包括:前滑块,匹配设置于前套环的旋转槽内,前滑块可在前套环的旋转槽内滑动,前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旋转槽的上端面平齐;后滑块,匹配设置于后套环的旋转槽内,后滑块可在后套环的旋转槽内滑动,后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旋转槽的上端面平齐;翻板,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前端与前滑块可转动连接,翻板后端与后滑块可转动连接,翻板位于前套环的后壁沿和后套环的后壁沿之间的上部位置,翻板相对前滑块和后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士巍
申请(专利权)人:贾士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