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混合料制粒系统制粒效果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领域,主要涉及铁矿石烧结混合料制粒系统制粒效果的评价方法及系统,特别涉及铁矿石烧结混合料制粒系统升级改造后制粒效果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铁矿石烧结混合料制粒是烧结工序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采用一次圆筒混合机进行物料的搅拌与混匀,再用二次圆筒混合机进行强化制粒,得到烧结料供烧结机烧结。制粒效果的优劣对料层的原始透气性及烧结过程透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对混合系统制粒效果的评价方法并未统一,一般用二次混合机制粒后大于3mm%的粒级含量或平均粒径表示混合系统的制粒效果,众所周知,物料品种及配比对混合料粒级影响极大,这种方法对于物料结构稳定的系统适用,但物料品种或配比发生变化后,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于评价混合机系统的制粒效果了。
[0003]现代烧结工序经常对混合机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如延长混合长度、直径、内部衬板结构、材质、混合机角度、转速、混合时间、填充率等参数进行优化、改进或升级。如何评价改造前与改造后的制粒效果,目前没有统一的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混合料制粒系统制粒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制粒系统改造前和改造后混合机出口端的混合料粒级组成,分别计算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将改造前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与改造后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进行比较,得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得评价结果;其中,所述制粒系统采用一次圆筒混合机和二次圆筒混合机时:所述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的计算,包括:(1)改造前粒级检测和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的计算:检测出改造前一混出口端的混合料粒级组成,计算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或平均粒径,即改造前一混的混均效果;检测出改造前二混出口端的混合料粒级组成,计算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或平均粒径,即改造前二混的制粒效果;计算改造前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即计算改造前二混的制粒效果和改造前一混的混均效果的差值,得ΔL
前
=L2
‑
L1或ΔΦ
前
=Φ2
‑
Φ1,式中,L1表示改造前一混出口端混合料中粒级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Φ1表示改造前一混出口端混合料的平均粒径,L2表示改造前二混出口端混合料中粒级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Φ2表示改造前二混出口端混合料的平均粒径,ΔL
前
表示改造前二混出口端和改造前一混出口端混合料中粒级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的差值,ΔΦ
前
表示改造后二混出口端和改造后一混出口端混合料的平均粒径的差值;(2)改造后粒级检测和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的计算,包括:检测出改造后一混出口端的混合料粒级组成,计算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或平均粒径,即改造后一混的混均效果;检测出改造后二混出口端的混合料粒级组成,计算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或平均粒径,即改造后二混的制粒效果;计算改造后制粒系统的制粒效果即计算改造后二混的制粒效果和改造后一混的混均效果的差值,得ΔL
后
=L4
‑
L3或ΔΦ
后
=Φ4
‑
Φ3,式中,L3表示改造后一混出口端混合料中粒级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Φ3表示改造后一混出口端混合料的平均粒径,L4表示改造后二混出口端混合料中粒级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Φ4表示改造后二混出口端混合料的平均粒径,ΔL
后
表示改造后二混出口端和改造后一混出口端混合料中粒级大于3mm的粒级质量百分含量的差值,ΔΦ
后
表示改造后二混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大均,吴亚明,朱伟,李刚,何木光,赵甲虎,陈明华,郭刚,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