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气化黑灰水软化除硅降浊的CO2固化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气化黑灰水软化除硅降浊的CO2固化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自主保障能力最强的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比超过90%,这种以“富煤”为特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在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是能源供应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0003]目前,煤气化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洁净煤
的关键共性技术,然而煤气化工艺产生的粗煤气在冷却、洗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黑水。对黑水处理普遍采用多级闪蒸、沉降、过滤工艺技术,经处理后的黑水(又名灰水)硅含量高达(120~300)mg/L,硬度达到(1200~2600)mg/L,其主要水质特点为硬度、悬浮物和硅含量高,一部分作为气化系统循环水返回系统回用外,需外排部分灰水至污水处理系统。如此一来,大部分循环利用的灰水导致气化水系统中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化黑灰水软化除硅降浊的CO2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pH调节单元(10),所述pH调节单元(10)设有第一排泥口、pH调节剂进口、第一黑灰水进口和第一黑灰水出口;管道混合单元(20),所述管道混合单元(20)设有第二黑灰水进口、第二黑灰水出口和第一除硅药剂进口,所述第二黑灰水进口与所述第一黑灰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软化除硅降浊单元(30),所述第一软化除硅降浊单元(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曝气单元(31)、第一混凝单元(32)、第一沉降单元(33),所述第一曝气单元(31)设有与所述第二黑灰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三黑灰水进口,所述第一曝气单元(31)的顶部设有第二除硅药剂进口和第一气水分离装置(311),所述第一曝气单元(31)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泥口和第一二氧化碳曝气单元,所述第一混凝单元(32)的底部设有第三排泥口,所述第一混凝单元(32)的顶部设有第一絮凝剂投料口,所述第一沉降单元(33)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第四排泥口;第二软化除硅单元(40),所述第二软化除硅单元(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曝气单元(41)、第二混凝单元(42)、第二沉降单元(43),所述第二曝气单元(4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曝气单元(41)的顶部设有第二气水分离装置(411),所述第二曝气单元(41)的底部设有第五排泥口和第二二氧化碳曝气单元,所述第二混凝单元(42)的底部设有第六排泥口,所述第二混凝单元(42)的顶部设有第二絮凝剂投料口,所述第二沉降单元(43)设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七排泥口;产水单元(50),所述产水单元(50)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污泥脱水单元(60),所述污泥脱水单元(60)与所述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三排泥口、所述第四排泥口、所述第五排泥口、所述第六排泥口、所述第七排泥口相连,以对软化除硅降浊系统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单元(31)还包括第二除硅药剂投料单元(312)、第一二氧化碳缓冲装置(313)和第一排放管线(314),所述第二除硅药剂投料单元(312)与所述第二除硅药剂进口相连,所述第一二氧化碳曝气单元与第一二氧化碳缓冲装置(313)相连,优选所述第一气水分离装置(311)外接至臭氧处理系统的第一排放管线(314);优选所述第二曝气单元(41)还包括第二二氧化碳缓冲装置(413)和第二排放管线(414),所述第二二氧化碳曝气单元与第二二氧化碳缓冲装置(413)相连,优选所述第二气水分离装置(411)外接至臭氧处理系统的第二排放管线(414);优选所述第一二氧化碳缓冲装置(313)和所述第二二氧化碳缓冲装置(413)均与第一控制模块电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氧化碳曝气单元和所述第二二氧化碳曝气单元各自独立地包括多个曝气原件,所述曝气原件呈棋格式点状排布,每个所述曝气原件彼此间距0.5~1.5米;优选所述第一二氧化碳曝气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曝气单元(31)底部0~1.5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单元(32)的内部设有第五搅拌装置(321)和第一pH测定装置(322),优选所述第一pH测定装置(322)与控制模块相连;优选所述第一混凝单元(32)还包括第一絮凝剂投料装置(323),所述第一絮凝剂投料
口与第一絮凝剂投料装置(323)相连,所述第一絮凝剂投料装置(323)内设有第六搅拌装置;优选所述第二混凝单元(42)的内部设有第八搅拌装置(421)和第二pH测定装置(422),优选所述第二pH测定装置(422)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混凝单元(42)还包括第二絮凝剂投料装置(4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蔚永清,杨加义,杨磊,金政伟,杨会军,张起胜,杨英,吴跃,杨帅,马银剑,赵元琪,张文飞,申国鑫,田进梅,江尧,李蕊宁,王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