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51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9
本公开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预设充电功率启动限制区间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储能充放电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锂离子电化学电池储能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在直流侧由多个电池簇单元并联是主流方案之一。在进行大功率充放电时,由于电池簇容量、内阻等参数的不一致,如果大功率调度响应过快或者功率异常波动,会将原本由多个电池簇单元分担的大功率瞬间施加到少数电池簇单元上,造成瞬时冲击。
[0003]现有技术下,电池管理系统(BMS)仅会对电压、电流、温度的越界条件等进行限制保护,这些保护仅仅是边界保护,无法限制大功率调度对电池系统的长期隐蔽性冲击损伤。这种长期隐蔽性目前主要通过储能系统中的双向变流器(PCS)功率调节的平滑坡度来调节,但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0004]双向变流器为被动型限制保护,其保护效果依赖于变流器参数配置的合理性,存在判断条件单一,调节手段受限,当功率响应过快时,对电池系统的冲击仍然较大,调节较慢,系统性能不达标,调试难度较大等缺陷,导致储能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面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设关于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启动限制区间C
c1
以及放电功率启动限制区间C
d1
,C
c1
=[P
c
,0],C
d1
=[0,P
d
];在储能系统控制变流器启动充电过程中,令充电功率限制值P
c—
limit在所述充电功率启动限制区间C
c1
内按照预设的梯度逐级变化,在每级梯度的限制维持时间内,令变流器按对应的充电功率限制值P
c—
limit充电,直至实际充电功率P
rc
接近于P
c
时,将所处梯度对应的充电功率限制值P
c—
limit作为额定充电功率进行充电,并将放电功率限制值P
d—
limit限制为P
d
;在储能系统控制变流器启动放电过程中,令放电功率限制值P
d—
limit在所述放电功率启动限制区间C
d1
内按照预设的梯度逐级变化,在每级梯度的限制维持时间内,令变流器按对应的放电功率限制值P
d—
limit放电,直至实际放电功率P
rd
接近于P
d
时,将所处梯度对应的放电功率限制值P
d—
limit作为额定放电功率进行放电,并将充电功率限制值P
c—
limit限制为P
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设关于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波动限制区间C
c2
以及放电功率启动限制区间C
d2
,C
c2
=[P
cmax
,P
c
],C
d2
=[P
d
,P
dmax
];在储能系统控制变流器由放电切换至充电时,令充电功率限制值P
c—
limit等于额定充电功率限数值P
cmax
,并将放电功率限制值P
d—
limit限制为P
d
;在储能系统控制变流器由充电切换至放电时,令放电功率限制值P
d—
limit等于额定放电功率限数值P
dmax
,并将充电功率限制值P
c—
limit限制为P
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
c
根据储能系统内单个电池簇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计算,所述P
d
根据储能系统内单个电池簇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计算;具体的:P
c
=电池单体充电截止电压*电池簇串联电芯数*电池单体最大允许充电电流;P
d
=电池单体放电截止电压*电池簇串联电芯数*电池单体最大允许放电电流;其中,电池单体充电截止电压取值范围为[3.6~3.7V];电池单体放电电截止电压取值范围为[2.5~2.7V],电池簇串联电芯数取值范围为[1~40];电池单体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和电池单体最大允许放电电流根据电池电芯参数获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储能系统控制变流器启动充电及启动放电的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虎邓荣钦廖仕明罗士振容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