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40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头端部,其远端面设有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二观察窗口,头端部内设置有第一成像模组,第一成像模组与第一观察窗口连通,用于基于第一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具有挠性的插入部,其与头端部的基端侧连接,插入部内贯穿设置有传像介质,传像介质的一端与第二观察窗口连通,用于传导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第二成像模组,其与传像介质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基于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内窥镜集成了两个不同的成像模组,能够实现多种成像模式,并且第二成像模组设置于头端部之外,不会显著增大头端部的体积,有利于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的应用。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通常可以通过内窥镜的头端部进入人体内实施光学成像观察,具有微米量级的高空间分辨率。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CT、MRI等影像技术不能显示的微小病变,同时还可以通过内窥镜的活检孔道伸入手术器械实施微创治疗,因此在消化内科、呼吸科、泌尿外科等疾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现有的内窥镜为了满足临床的多种观察需求,需要设置具有至少两种成像模式的内窥镜,但是现有技术中将所有的成像模组均设置在头端部,会显著增大头端尺寸,不利于临床应用。
[0004]可见,现有内窥镜技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在提供至少两种成像模式的基础上,不会显著增大头端体积,有利于临床应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
[0007]头端部,其远端面设有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二观察窗口,所述头端部内设置有第一成像模组,所述第一成像模组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连通,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
[0008]具有挠性的插入部,其与所述头端部的基端侧连接,所述插入部内贯穿设置有传像介质,所述传像介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连通,用于传导所述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
[0009]第二成像模组,其与所述传像介质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
[0010]可选的,所述内窥镜还包括:
[0011]操作部,其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连接;
[0012]所述第二成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
[0013]可选的,所述操作部设置有供用户操作的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成像模组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成像模组的工作状态。
[0014]可选的,所述头端部的远端面还设置有用于清洁所述第一观察窗口的第一水汽喷嘴和用于清洁所述第二观察窗口的第二水汽喷嘴。
[0015]可选的,
[0016]所述第一成像模组为可见光成像模组,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可见光成像,以生成可见光图像。
[0017]可选的,
[0018]所述第二成像模组为近红外成像模组,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近红外光成像,以生成近红外光图像。
[0019]可选的,所述近红外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传像介质的出射光路依次设置的传像透镜组、激发光截止滤波片和近红外感光元件。
[0020]可选的,所述第二观察窗口和/或所述传像透镜组和/或所述激发光截止滤波片镀有与目标成像波段对应的增透膜,其中,所述目标成像波段位于近红外波段。
[0021]可选的,所述目标成像波段为820nm~860nm。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光源、图像处理器、显示器和如上述所述的内窥镜。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头端部,其远端面设有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二观察窗口,头端部内设置有第一成像模组,第一成像模组与第一观察窗口连通,用于基于第一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具有挠性的插入部,其与头端部的基端侧连接,插入部内贯穿设置有传像介质,传像介质的一端与第二观察窗口连通,用于传导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第二成像模组,其与传像介质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基于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
[0024]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的头端部的远端面上设有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二观察窗口,头端部内部设有第一成像模组,该第一成像模组能够对第一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第二成像模组通过设置于插入部内、且连通第二观察窗口和第二成像模组的传像介质接收由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并基于接收到的光线进行成像,本专利技术中的内窥镜集成了两个不同的成像模组,有利于实现多种成像模式,并且第二成像模组设置于头端部之外,而设置于头端部中的第二观察窗口与传像介质的径向尺寸较小,所以不会显著增大头端部的体积,有利于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具有与上述内窥镜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体头端部冠状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在集成两种成像模式、提高成像质量的基础上,不会增大头端体积,有利于临床应用。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该内窥镜,包括:
[0035]头端部1,其远端面设有第一观察窗口11和第二观察窗口12,所述头端部1内设置有第一成像模组13,所述第一成像模组13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11连通,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11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
[0036]具有挠性的插入部2,其与所述头端部1的基端侧连接,所述插入部2内贯穿设置有传像介质21,所述传像介质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12连通,用于传导所述第二观察窗口12采集到的光线;
[0037]第二成像模组3,其与所述传像介质21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12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领域中通常定义操作者在操作内窥镜时,将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远端,将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为基端(或近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窥镜的头端部1的远端面设有第一观察窗口11和第二观察窗口12,其中,在内窥镜使用过程中第一观察窗口11将采集到的光线传输至与其连通的第一成像模组13,第一成像模组13基于接收到的光线进行成像得到对应的第一图像,第二观察窗口12将采集到的光线经过与其连通的传像介质21传输至位于传像介质21另一端的第二成像模组3,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部,其远端面设有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二观察窗口,所述头端部内设置有第一成像模组,所述第一成像模组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连通,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具有挠性的插入部,其与所述头端部的基端侧连接,所述插入部内贯穿设置有传像介质,所述传像介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连通,用于传导所述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第二成像模组,其与所述传像介质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观察窗口采集到的光线进行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操作部,其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连接;所述第二成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有供用户操作的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成像模组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成像模组的工作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部的远端面还设置有用于清洁所述第一观察窗口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